APP下载

文化的“消费”

2017-12-12张翼宁方伟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

张翼+宁方伟

摘要:波普艺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之后,波普艺术转向美国,随后在美国消费经济的崛起和大众文化的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说波普艺术是现代文化的产物,对当下文化敏感的波普艺术家通过“消费”特定的文化现象而被熟知。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西方波普艺术对不同文化“消费”的分析,深入了解文化在波普艺术语言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波普艺术;政治波普;文化;消费

一、波普艺术产生的文化背景

波普艺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是英文“大众艺术”的简称。艺术家理査德·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波普艺术作品。波普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大众文化最发达的美国。它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由此可见,波普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波普艺术最早脱胎于架上绘画,与抽象绘画风格截然相反,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形象的反映,与欧洲传统具象绘画艺术有很大差异。就绘画精神而言,波普艺术追求一种通俗化、大众化的视角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复杂多变,而传统古典绘画追求的与之截然相反,是高雅、清丽脱俗甚至是圣洁的精神享受。波普艺术与商业化联系密切,是高度商业化社会产物之一,本质上是激进反叛。其嘲讽艺术经典,崇尚世俗、感性、轻松随意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

在波普艺术盛行的年代,其通过大量复制的方式使得精英和大众审美之间的鸿沟逐渐消失,艺术不再是精英社会的独享品,直至今天,波普艺术仍然成为大众文化的风向标,并且已从单一的艺术形式转变成一种广泛的文化,成为艺术与大众化的象征。

二、政治波普的文化“消费”

“所谓政治波普,即政治的波普化。中国的政治波普是从西方的波普艺术中延伸而来,作为一种“消费文化”,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波普艺术建立在发达的商业经济与物质生活基础上,而9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政治波普是以“消费”特定的“政治资源(领袖形象、无产阶级)”出现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美国波普语言的重要特征在于将流行时尚形象进行改编,以进入到纯艺术领域。中国波普艺术家在语言系统层面借用西方波普艺术,试图对于政治层面和消费文化进行双重表达,更多情况下则使用改革开放之前的大众文化形象。

中国的政治波普明显带有对8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批判,随着改革开放,中西文化交流愈加密切。美国艺术家劳生柏1985年在中国举办的展览,批评家栗宪庭说他“给严肃的中国观众开了个达玩笑”。这个“玩笑”对于那时的中国观众应该与杜尚最初把“小便池”拎到展览馆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骂、困惑不解,也正是这样一个展览,开启了中国的观念艺术之门,其对于现成品的使用使得中国艺术家印象深刻,并产生极大的影响。之后波普艺术逐渐在中国内地萌芽,这种艺术潮流采用西方60年代产生的波普的艺术语言方式,结合在人民大众中流行的各种思想符号来进行某种幽默、荒诞的表达以及嘲讽。

关于中西方波普艺术的区别,栗宪庭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现代艺术史的角度看,政治波普明显受到美国波普尤其是沃霍尔的影响。但其创造性在于:其一,美国波普的语言特征把流行形象强化乃至‘神话,而政治波普的创造性恰恰神性的形象俗化、流行化;其二,美国波普关注的是当下的流行形象,而政治波普则多把文化记忆与当下流行的形象混杂在一起;其三,美国波普是把俗形象变成雅,因而显示了一种严肃和正经,而中国是把‘神变俗,因而显示了一种玩笑与幽默。”不论这种“俗”、“雅”如何转化,波普艺术都呈现出一种文化的“消费”,这种“消费”可以是当下的,也可以是记忆的,前提是要引起大众的共鸣,这种共鸣使艺术与世俗生活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它以直观的艺术替代了深奥的艺术,所以说,波普艺术是从“大众文化”中走出来的,也可以说波普艺术使艺术走近了大众。

三、波普艺术语言与大众文化

在商品经济社会,波普艺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包装与装饰之中,随着商品消费的迅速发展,波普艺术在大众社会当中不断传播,并且得到认可,从而形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艺术不再如同以往一样是上层社会的特权,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化在社会各个群体之间传播。

波依斯在东京美术馆做的《艺术与社会》的演讲中说:“未来的艺术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的艺术。这个艺术是比现在所有的所谓的艺术还要高的形式,它有改变社会秩序的力量。然后达到的境界是人生本身,而且生存本身就是艺术。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必须抵抗无法达成这一个状态的压力。对现在的东西和事态的抵抗,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开始。”从波依斯这句著名的前卫口号:“人人都是艺术家”中,一下子使艺术从天上的神祗返回到世俗的人间,艺术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它走向了大众也走近了大众,成为大众的“消费”。波普艺术就是这种大众化与现代主义之间的大分裂,也是一次前卫艺术在后现代中的改头换面,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最终赶走了一直高高在上的神祗文化。

美国艺术家沃霍尔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其作品是大众消费文化、传播媒介、商业文明的产物。其用敏锐的视角捕捉流行符号,使视觉符号诉诸感知,用艺术方式将流行定格为经典。采用商业照相凸版印刷技术和丝网印刷技术,将罐头、可口可乐瓶、美元钞票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流行符号重复排列。单调的画面、无聊的重复,消除艺术家个性与感情色彩,表现繁荣商业市场背后是人情冷漠、精神空虚、情感疏离。安迪·沃霍尔用这种机械复制的手法去表达他所要表达的内容,离开了其个人性,因此也使得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波普艺术以来的有关于城市和大众文化所产生的标志的集中化,从而也使得他的艺术更有波普艺术的特征。中国式波普艺术努力利用西方波普语言与中国工业化文明相互结合的理念艺术和操作方式来表达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现象,更加偏重于表达社会现实给人带来的复杂的心理感受。但波普艺术这种快餐式的艺术文化,缺乏一定的精神性与创造性,看似艺术的自由发展却也正限制其自身,所以波普艺术注定不会成为主流艺术。

【参考文献】

[1]吕彭.中国当代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2]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3]王南溟.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4]高名潞.中国前卫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5]蒋永青.西方美术史资料选辑[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6]邹跃进.通俗文化与艺术(世界当代艺术状态丛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谁远谁近?
消费降级了吗?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