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雕塑陶俑鉴赏

2017-12-12徐晓娜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陶俑杂技雕塑

徐晓娜

早在7000多年以前,人类刚刚摆脱蒙昧时代,开始烧制陶器。以极其简练的手法,用泥土捏塑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狗、羊、猪、鸡等的形象,显示出人类最早的审美精神和艺术创造才能。从原始社会直至汉唐,陶塑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被注入更丰富的精神和审美元素,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雕塑艺术——陶俑。陶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爱好雕塑艺术的收藏者乃是求之不得的藏品。

陶俑从艺术欣赏品衍变为随葬的冥器,与社会制度的变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死后,他的亲信、侍从和姬妾等人都要一齐殉葬。1950年,在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大墓中,殉葬的人就有79名之多。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残酷的人殉制度也随之衰落。

春秋戰国之际,以俑代人殉葬的习俗逐渐兴起。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品种随之不断扩大,制作方法日趋丰富。因此,在战国、秦汉乃至唐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木俑、铅俑和陶俑。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山东出土的乐舞杂技俑,四川出土的陶说唱俑,河南出土的技乐俑、舞蹈俑、六博俑等。到了东汉出现了大量的动物陶塑,如陶马、陶牛、陶猪、陶羊、陶鸡、陶鸭、陶狗等。陶塑形象真实,栩栩如生。陶塑品类中的陶俑,是一批富有特色的艺术品,吸引着收藏爱好者的眼球,但随之而来的仿制品也充斥市场。

由于时代不同,陶俑的制作、形象、风格也各有差异。商周时期的陶俑,给人以朴拙疏略的感觉,具有稚童作品风格,处于雕塑艺术的初级阶段;西周时期的陶俑,人面方脸,圆颊,细目高鼻,风格粗放,表现手法近于写实;春秋战国时期的陶俑,简括粗犷,生动逼真;秦代陶俑已经达到了准确写实的娴熟程度,秦始皇陵随葬的7千个兵马俑,容貌神态各具特色。其数量之惊人,形体之硕大,气势宏伟壮观,令人拍案叫绝,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震撼了世界,被誉为天下奇观,“世界第八大奇迹”。

战国时期的陶俑,体量较小,一般高5~15厘米,火候较低,制作粗糙,有些身上还留有明显的刮削痕迹。汉代陶俑具有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正是汉代文化发展的一种具体反映。汉代陶俑不求形体的逼真和细节的雕琢,而是从总体上把握对象的神韵,倾力于动势的追求,通过大轮廓古拙简朴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再现人物内在的神韵和非凡才华。汉代动物的雕塑,也体现了这种寓巧于拙的简朴浑厚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杂技俑,有倒立、弄壶、耍杖、冲狭、飞剑、跳丸,其造型优美,动作滑稽可爱,对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隋唐时期的陶俑,以它优美生动的造型吸引着人们的情趣,例如众所周知的唐三彩雕塑工艺,在我国及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它虽不同于佛教石刻造像,却与之异曲同工,并驾齐驱。它虽不同于绘画艺术,却也是隋唐时期社会生活的美丽画卷。

仿古陶俑的方法是利用真陶俑翻制模具,用当代古人曾用之原土,制成各种不同形态的陶俑,埋入地下,使其生有土锈,或用龙须菜熬成极稀的水刷在陶俑上,再撒上原土,屡刷屡撒,数10次后,与墓中出土者完全相似,即使内行也很容易走眼。另外,古代陶俑必有土锈,且土锈与原物凝结为一体,很难刮掉。而作伪土锈,用手指就可刮去,若系用白矾作伪者,用舌一舔亦可知也。

猜你喜欢

陶俑杂技雕塑
巨型雕塑
高空杂技
我的破烂雕塑
空中杂技师
写实雕塑
老鼠演杂技
陶俑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
哭泣的汉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