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民俗仪式中羊皮鼓及其音乐文化研究

2017-12-12甘丽丽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羌族音乐文化保护

甘丽丽

摘要: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保存着大量的原始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茂县古羌城和理县蒲溪乡是羌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保存的最为原始的几个羌寨之一,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将原始的文化发展和继承,羊皮鼓作为主要法器之一,对羊皮鼓的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羊皮鼓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不仅是在舞蹈方面,羊皮鼓在释比唱经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羌族;释比唱经;羊皮鼓;音乐文化;保护

在羌族,羊皮鼓是羌族流传下来的释比的主要法器之一,主要用于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当中,不用于喜事。其主要作用是请神祈福、驱邪除秽,是十分神圣的法器。有关于羊皮鼓的传说有很多种版本,据蒲溪乡老艺人说,很久以前羌族是有文字的,释比有经书,会揣在怀里做法事,酒喝多了,在回来的中途睡着了,经文被羊吃掉了,因此用此羊皮制作成了鼓,释比每敲击一次,就会想起部分经文,释比唱经中羊皮鼓是必不可少的法器,释比与羊皮鼓也是密不可分的。

羊皮鼓多用于白事及大型的祭祀活动,其唱法和敲击羊皮鼓的方式都不同。据蒲溪村老教师韩友全说:“老的死了,嫁出去的女子回来看望老人时,会带皮鼓回来,放到兄弟那里,办道场时要用到”。在家中老人去世时,由其女儿准备羊皮鼓,请释比为其做法事。在夬儒节中,释比唱的为夬儒经分为很多段,在实际唱经中,一段仅为一两句话,要重复唱七到八次为一段。在蒲溪乡传统的释比戏中,也用到了羊皮鼓,仅有一位释比在角落中,边敲击羊皮鼓边唱经。因此羊皮鼓不仅只是以羊皮鼓舞的形式出现,还伴随着唱经的形式而存在。

在蒲溪乡,民间艺人说羊皮鼓的形制都是一样的,其尺寸大小和材质都是一致的,都是用麻绳自己绑制而成。为了美观,羊皮鼓上会绑有不同颜色的彩带,其中蓝色代表蓝天、绿色代表青山绿水、黄色代表五谷丰登、红色代表吉祥,白色代表吉祥以及与神相关的好的象征。在仪式中,神堂也会装饰有同样颜色的五彩带,寓意相同。在祭祀和白事的法事中释比要身穿正式的服装。在夬儒节中,羊皮鼓、释比服装都要用燃烧柏树枝的烟来“楸”一下之后活动才能开始,“楸”也就是祛邪洁净之意。在古羌城中,释比说到羊皮鼓分为不同的种类、大小也有所不同。其中羊皮鼓上也绑有不同颜色的彩带,据古羌城的老释比说:“五彩带的颜色,青赤黄白黑都是,代表财源、婚、死不管啥子都代表,五色就是五颜,代表金木水火土、天地人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存在。”

通过对羌族释比的访谈中得知,羊皮鼓与释比是分不开的,通常在释比的唱经中得到运用,跟随场景的疏密程度,奏出的鼓点也有所区别。释比唱经时,有站立和坐两种方式,都伴有羊皮鼓,多为坐着唱经。羊皮鼓的敲击根据释比唱经的段落而有所区分。2017年2月27日笔者在韩树康的带领下,参加了2017年理县蒲溪乡的的夬儒节。在夬儒节中,每位释比身穿祭神服饰,部分头戴猴皮帽,每人都配备了一架羊皮鼓,用于祭神仪式当中。原始的夬儒节中释比需要唱经三天三夜,在现今的夬儒节中,祭神时仅仅选择了部分经典的经文来演唱,唱经中释比需要边唱边敲击羊皮鼓,虽然在唱经过程中羊皮鼓的节拍并不难,但每一段唱经中羊皮鼓的节奏都是有规定的,不能随意变化。羊皮鼓在其唱段中属于主要的伴奏乐器,但也有其存在的独特拍点,在释比唱经中每段敲击羊皮鼓的次数和伴奏型是由规定的,场合不同,唱段不同,敲击的拍点也有不同。还有些会随着唱词的变化更改节拍。

在请神领下凡到请神房的唱经开始时,释比坐着敲击,羊皮鼓以二個八分的节奏型敲击,速度渐快,随后释比开始念经后唱经。大意就是请诸神下凡间到请神房,祝福全部村民健康平安。中间空档没有唱经时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为主,之后进入请神房。夬儒节的唱经有很多,但其主要节奏性以两个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前十六后八等基础节奏型为主,根据唱词的不同节拍也有所不同,例如单字、词组、吆喝声等。在白事中,开头和结尾有一个示意开始和结束的单拍子,一拍一下,开头从慢到快,进入主题,结尾从快渐慢。大多数节奏性以单拍子、二八节奏、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四个十六分为主。

在古羌城中,听到了老释比唱《天下太平经》,释比站着边敲边唱经,敲鼓的方位顺序是正前方—右手方—正前方—左手方,在每个方位分别敲击上方、中部以及下方三个点。在唱经开始和结束时的节奏型有所差别,唱经分为四段,以单拍为主要节奏型,每一段结束后会伴有两小节的间奏。

由于羌族有语言但没有羌文字,因此,羌族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羌族有其独特的民间文化、戏曲文化等,而民间是最好的舞台。夬儒节能够再造出来,离不开村民的不懈努力和政府大力支持。羌族对羊皮鼓的继承和保护是十分重视的,羊皮鼓文化深入发展到每个角落,上至八十几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男性孩童都有学习羊皮鼓的经历(女性不能学习羊皮鼓),蒲溪乡河坝村的有些学校从上学起就会有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专门的羊皮鼓舞的学习和训练。但是在民俗活动中,羊皮鼓的运用与其音乐文化紧密结合,释比唱经文化越来越稀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年轻一代外出打工,能够学习释比唱经的人本身就越来越少,对于外来的学习者来说,羌语又是一大难题,现今能够完整唱经的释比已经不多了,基本都是当地的老释比,因此,更应该加强对羌族羊皮鼓和音乐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不论是茂县古羌城还是理县蒲溪乡,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转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羊皮鼓文化已经从祭祀性向自娱性演变,其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发展。对音乐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更体现出了羌族人民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主体文化认同意识,因此要对羌族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于一.四川羌族释比戏[J].中华艺术论丛,2009(00).

[3]喇明英.汶川地震后对羌族文化的发展性保护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7).

[4]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5]李祥林.羌族羊皮鼓及其传说的文化底蕴透视[J].民间文化论坛,2013(03).

猜你喜欢

羌族音乐文化保护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