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2017-12-12黄培喜黄社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红素性贫血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培喜,黄社全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贵州 凯里 556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黄培喜,黄社全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贵州 凯里 556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血液透析、原发病治疗及皮下注射促红素等,治疗组加用八珍汤治疗。结果:两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较好。

肾性贫血;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肾性贫血(RA)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或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不足导致的贫血。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2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行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11.7)岁、平均病程(3.82±1.68)年,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9例、其它肾病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各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终末期肾病诊断参照《临床肾脏病学》[1],血肌酐(Scr)>707μmol/L,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5mL/min。肾性贫血诊断标准参照国内贫血常用标准[2], 血红蛋白(Hb)50 ~100 g/L。辨证参照《中医肾脏病学》[3],属气血两虚。症见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气短懒言,肢体酸困,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皮下注射促红素4000IU, 1周3次,维生素、叶酸及铁剂。

治疗组加用八珍汤。党参15g,当归l2g,白茯苓12g,川芎l5g,白术12g,赤芍药l2g,生地黄15g,炙甘草6g,大枣3枚,生姜2片。每日l剂,水煎,分2次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4周。

3 观察指标

症状观察包括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气短懒言,肢体酸困,舌苔脉搏等。无症状和恢复正常计0分,症状明显减轻或偶尔出现计1分,症状时轻时重计2分,症状加重或无改善计3分。清晨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

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4]和贫血国内诊断标准[2]。显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Hb增加大于等于25%。有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30%~69%,Hb增加10%~24%。无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小于30%,Hb增加小于10%。

5 治疗结果

对照组有1例因猝死终止观察,治疗组有3例因不规律服用药物终止观察,共42例完成临床观察。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化验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化验指标比较 (±s )

表2 两组化验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时间HB(1012/L)RBC(g/L)Scr(µmol/L)治疗组20治疗前88.16±11.252.27±0.55892.45±121.37治疗后113.27±13.86*3.31±0.61*859.51±111.41对照组22治疗前89.04±12.022.26±0.43905.31±101.93治疗后110.52±14.37*3.30±0.37*887.47±121.76

6 讨 论

肾性贫血属中医 “虚劳”、“血证”等范畴。病机为气血虚损,精血亏耗,兼夹水湿、毒饮、瘀血,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多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5]。八珍汤方中党参、生地生津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和中、调和诸药[6]。

研究认为,党参可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造血器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地有利于加快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恢复速度,使多能造血干细胞以及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川芎有利于改变血液高凝、高黏状态,疏通血管,消除促红素抑制因子。当归不仅可以抑制氧化反应,还能清除氧自由基,对自由基损害红细胞进行拮抗。诸药合用,可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改善贫血症状[7]。八珍汤联合促红素治疗气血两虚型肾性贫血疗效较好,且安全。

[1] 叶任高,李幼姬.临床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1.

[2] 张子南,杨云槛,郝玉书.血液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4-406.

[3] 沈庆法.中医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619-621.

[4]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249-251.

[5] 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50.

[6] 郭二霞.黄芪桂枝八珍汤治疗营养缺乏性神经病54例[J].四川中医,2003,21(7):52.

[7] 姚书东,王泽兰,吉海波,等.加味十全大补汤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9):74-76.

R556.5

B

1004-2814(2017)11-1278-02

2017-06-18

猜你喜欢

红素性贫血人民卫生出版社
雷公藤红素下调NF-κB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发生的作用研究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蔷薇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