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新理念的应用——以桂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2017-12-12李昱畿

关键词:桂阳县绿道廊道

李昱畿



现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新理念的应用——以桂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李昱畿

(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本文提出了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新理念和方法,以指导桂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桂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从桂阳县城绿地系统现状情况分析入手,概括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存在问题为导向、以创建全国园林县城为目标、以构建湘南地域特色绿地系统为抓手、以最新的规划理念为手段,合理设定规划目标,解决存在问题,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

绿地系统;新理念;绿色发展方式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指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同时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绿地水系等自然生态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中央及各省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保护桂阳山水生态环境,如何科学布局桂阳生态空间,如何营造具有湘南地域特色的绿地生态系统等均值得研究.本文试图将现代绿地系统规划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桂阳规划,意欲打造具有桂阳特色的绿地系统,加快桂阳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桂阳、幸福桂阳.

1 桂阳概况及绿地现状分析

1.1 桂阳县城绿地系统现状概况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中间为广阔的丘陵岗地.

桂阳县城位于县域中东部,距郴州市中心城区约30 km,县城区及周边以山林地和丘陵地形为主,生态环境较好,但建设用地条件一般.县城城市建设用地与绿地生态林地插花式布置,形成林中之城的绿地景观形象;桂阳县城缺乏大江大河和湖泊,县城内水系不丰富;桂阳县城为千年矿城,现状存在3座大型尾沙库,分别位于黄沙坪、宝山南部和宝山北部,由于挖山造城,造成部分山体受损,黄土裸露.

至2016年,桂阳县城绿地系统有了初步雏形,现状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为230 ha,人均绿地面积为9.5 m2.桂阳县城绿地现状见图1.

图1 桂阳县城绿地现状图

1.2 绿地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

(1)县城缺乏水的灵动,城市山水格局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2)县城山林水体破坏较大,城市海绵体受损严重,城市存储雨水的能力减弱,城市内涝经常发生.

(3)县城公园建设平庸,缺乏特色.

(4)县城缺乏相应的廊道,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生物多样性减少.

(5)尾沙库和受损山体等城市伤疤,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2 规划目标与措施

2.1 规划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引入先进规划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保护桂阳山水生态环境,积极开发城市公园绿地,构建生态绿网,建设适宜生活居住的绿化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至2030年,规划绿地总面积达到1 600 ha以上,绿地率达到40.0%,绿化覆盖率达到45.0%.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444 ha以上,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 m2,详见表1.

表1 桂阳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参数表

2.2 规划措施

运用新理念,编制新规划.以绿色山体、近郊风景区、郊野公园组成城市绿色本底背景;加强滨河带状绿地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建设,形成城市绿色通道;以城市公园、各类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化开敞空间为城市绿色网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立体化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形成“一城两基地,三心十公园,八山八湖泊,蓝脉绿网连”的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桂阳绿地系统规划图

3 规划新理念的应用

针对现状存在的5大问题,本文提炼5大理念,解决现状存在问题,使桂阳绿地体系更完善,功能更合理.

3.1 山水名城理念

将山、水、城市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将 “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思想移植到城市建设,把中国山水园林的美学思想应用到城市区域建设中去[1].

山水城镇建设中讲究生态特色、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彰显自然的美学特征.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为“山水相配,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

桂阳为丘陵地形,城中有山,城外有山,但是少大江大河.建设桂阳山水名城的关键在水,其次是处理好城市与山水之间的关系.

3.1.1 做好水文章,科学谋化水生态建设

县城虽然没有大的湖河,但内部小溪和水库较多,且周边水系及水库发达,县城利用小河流和水库多的特点,可以打造一个水系发达、河湖共生、水景优美的山水城市,如图3所示.

图3 水系规划图

(1)打造舂陵江国家湿地公园.舂陵江从桂阳县城北部经过,在欧阳海水库和樟市渔场形成大片湿地,规划打造以舂陵江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河流、人工湖、沼泽、树林等组成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为特色,以丰富的湿地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湿地保护保育、湿地功能和文化展示、湿地可持续利用、科研和监测、防洪调蓄功能兼备等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东有东江湖景区西有舂陵江湿地公园的水生态格局.

(2)建设西水河风光带.西水河从县城东部经过,市县两级政府已启动西水河风光带的建设,但缺乏对水生态建设的思考,西水河流量小,流量不均衡的问题没有解决.规划首先关停相关小水电站,其次设置人工湖泊调节西水河流量,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也能增加西水河景观效果,做好西水河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文章.

(3)保护城区及周边水库、小溪流,积极开凿人工湖和蓄水山塘.严格保护肖家山水库、方元水库和芙蓉水库这3座城市水源点,保护现有的荷叶塘、燕山水库等水体和小溪流,在县城东南西北4个方向利用自然水体开凿人工湖,在涵养水源同时可增加景观用水,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

3.1.2 做好山的文章,积极建设生态公园

保护好县城内已有山头林地,将紧邻城市生活居住区的宝岭、东塔岭、麒麟山、长富岭、珍珠山等多座山头建设成为城市公园或郊野公园.

3.1.3 做好城的文章,建设山、水、城共融的山水名城

城市建筑的外部形态上要处理好城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力求形成城、山、水和谐共生、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城市山水景观;形成丰富、自然且具有与环境相统一的建筑空间组合;形成山体、建筑、林木共同组合而成的优美的天际线,打造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视线走廊.

(1)依山而建要“显山”:建筑体量、高度和风格要适宜,高度最好不超过最高山头的2/3,控制建筑体量,预留景观视线通廊,建筑色彩以淡雅为主,形成优美天际线.

三是积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逐步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开展《水功能区划》《吉林省用水定额》修订,启动地下水普查工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2)依水而建要“露水”:保护好水体及其岸线,预留一定的后退绿化空间,近水处建筑宜以低层或多层为主,体量适宜,建筑风格以湘南民居风格为主、现代风格为辅.

3.2 海绵城市理念

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2].

3.2.1 保护桂阳“海绵体”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绿地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对于县城内的水库山塘要严格保护,对于区内小沟渠等城市毛细血管在各级规划中都要明确保护内容,通过“海绵体”的建设,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3.2.2 建设“海绵小区”

合理设定地块开发强度,增加绿地率,减少硬质空间;绿化屋顶,形成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置洼地绿化,增加雨水滞蓄能力.

3.3 文化主题理念

文化主题公园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因其独特的视角和展示方式得到人们的钟爱,之后迅速发展.文化主题公园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特定的文化内容,通过设计者的加工、提炼、塑造等多种途径以多种方式展现给游客,达到文化的传播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双赢的效果.文化主题公园的建造对于提升区域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景观等方面有重要意义[3].

各个公园、广场和主干道赋予其不同的文化主题,使绿地广场“活”起来,变成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动个体,形成有桂阳特色的绿地系统.建设文化园、矿山公园、湿地公园、体育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主题公园,见图4.

图4 主题公园规划图

借鉴古代4个方向城门的理念,赋予桂阳4个方向门户广场新的灵魂,在东部建设朝阳广场、南部建设迎熏广场、西部建设聚宝广场、北部建设拱级广场.

打造“一路一景”的道路景观形象,桂阳大道以种植桂阳县树-桂花树为主题,芙蓉路以种植桂阳县花-芙蓉花为主题,迎宾路以银杏为迎宾树,欧阳海大道种植樱花为主题.

3.4 城市双修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和“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李克强总理做出了“要通过实施城市修补,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恢复老城区的功能和活力”和“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的指示.由此确立了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4].

3.4.1 生态修复

(1)废弃地修复.由于历史原因在县城西部形成了3大片尾沙库.本次规划改变尾沙库的用途,变废为宝,解除废弃地对环境和城市安全的影响.规划将黄沙坪尾沙库改造成高尔夫练习场,将宝山南部尾沙库改造成生态郊野公园,将宝山北部尾沙库改造成为足球公园.(2)受损山体修复.修复因城市建设而受损的山体,包括燕山岭、博石岭、宝岭等自然山体.(3)污染水体修复.修复受污染水体,主要是西水河及县城内各水渠.

3.4.2 城市修补

针对县城区绿地空间不够、绿地品质不高的现状,加快“口袋公园”的建设,加快对东塔公园、翡翠公园、欧阳海广场等绿地广场的提质改造.

3.5 廊道、风道理念

3.5.1 生态廊道

以生态廊道构建为契机,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和生态提升,将城市中分布较为孤立的生态斑块联系起来,在城市中建立有机的生态网络系统;将城区外围的生态资源影响力通过合理的规划方式引入城内,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对不同基质的廊道功能进行控制和定位,从宏观角度规划城市廊道的总体形态,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接度,使各类景观单元相联系.

按照“碧山环城、绿道串城、翠林缀城”的规划理念,以生态斑块为节点,生态廊道为路径,在桂阳县城构筑“一环一带、四道五脉”的生态廊道系统,形成城市的自然骨架.

3.5.2 通风廊道

城市通风廊道指城市中用于引导天然气流贯穿城市的大型连续空旷地带,旨在引入外围清新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大气污染物沉积.主要由作用空间(开发建设用地) 补偿空间(绿地、水体)、通风廊道3部分组成[5].见图5.

(1)通风风道布局.结合城市主导风向及城市山体、水系、主要道路走向,规划桂阳县城布局城市一级风道和城市二级风道.

图5 廊道规划图

(2)补偿空间布局.桂阳县城区周边的山水自然区域作为重要的补偿空间,统一纳入本次规划研究范围.

3.5.3 城市绿道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6].规划绿道按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3种类型进行控制.

规划桂阳县县城区形成“四纵四横一带、多点呼应并往外发散”的绿道网结构,见图6.

“四纵”是指:欧阳海大道-金叶路-桂临路—都市型绿道;金山路-子龙路—都市型、郊野型绿道;龙渡岭路-黎家洞路—都市型、郊野型绿道;桂阳大道—都市型、郊野型绿道.“四横”是指:郴南大道-桂嘉路—都市型绿道;郴州大道-迎宾路—都市型绿道;新澄路—都市型绿道;芙蓉路—都市型绿道.“一带”是指沿西水河风光带以山水景观为主的的生态型绿道.“多点呼应” 是指各发展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呈点状散布于规划区,并通过绿道发生呼应,形成点、线、面的绿道网架构.“向外发散”是指生态型绿道由城市道路引导至各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开敞绿地空间,并联合为完整的中心城区绿道网体系,并往周边地区延伸.

图6 绿道规划图

4 结语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利用上述新理念对桂阳县城绿地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带动桂阳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桂阳生态文明发展,进而实现桂阳生态休闲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上述新理念的应用,生态打造湘南地区别具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将桂阳打造成青山环抱、蓝湖绿海的生态山水名城,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王铎, 王诗鸿. “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J]. 华中建筑,2000, 18 (4): 32-33.

[2]俞孔坚, 李迪华, 袁弘, 等.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 城市规划, 2015(06): 26-36.

[3]李凯旋. 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 2015.

[4]张舰,李昕阳. “城市双修”的思考[J]. 城乡建设, 2016(12): 16-21.

[5]任超, 袁超, 何正军, 等. 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 2014(3): 52-60.

[6]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6(9): 338-346.

(责任编校:陈健琼)

Application of New Concept of Moder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Take the Planning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Guiy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LI Yuji

(Chen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Hunan, Chenzhou 423000, China)

A new concept and method for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s put forward to guide Guiyang County’s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uiyang County’s green space system,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the ways of solving these problems are proposed by using the latest planning concept and setting reasonable planning goal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is revealed for planning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n Guiyang County contribute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garden coun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ecial green space system in southern Hunan region. The utilization of this new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has promoted the achievement of a greenway of development and living in Guiyang County, and accelerated the creation of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local people and enhanced the urban quality.

green space system; new concept; green development mode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7.04.0009

1672–7304(2017)04–0042–05

2017-06-11

李昱畿(1984-),男,湖南安仁人,规划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E-mail: 16266372@qq.com

猜你喜欢

桂阳县绿道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精准施策桂阳县松材线虫病防控见成效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传颂经典 与诗同行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