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2017-12-11邓海辉招伟成陈斌谢宗贵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介入科广东深圳51803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肠系膜胃肠道螺旋

邓海辉 招伟成 陈斌 谢宗贵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介入科 (广东 深圳 518033)

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邓海辉 招伟成 陈斌 谢宗贵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介入科 (广东 深圳 51803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横结肠系膜起源的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64例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按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32例。常规组患者进行X射线诊断,研究组则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将两组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及检出部位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为93.75%,常规组患者为53.13%,研究组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部、横结肠系膜等部位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分别为50.0%、37.5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28.13%、21.8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横结肠系膜起源的老年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同时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意义与价值。

多层螺旋CT 诊断 老年胃肠道间质瘤 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该病属于原始间叶源性肿瘤,以往临床将胃肠道间质瘤归为平滑肌类肿瘤[1]。随着多层螺旋CT理念不断普及,此种诊断技术已成为此类患者临床首选诊断方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诊断,进一步提升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2-3]。本次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横结肠系膜起源的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现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64例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按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32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4.36±6.02)岁,早期临床表现:腹部包块13例、腹痛6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便血4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4.08±6.37)岁,早期临床表现:腹部包块12例、腹痛7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便血5例,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采用不同诊断方式,对常规组患者进行X射线诊断,采用小肠低张力造影及X射线双重造影。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层厚及间隔均为5mm,条件120kV,165mAs。检查前嘱患者禁食6h,诊断前可适量服用温开水,约1000~1200mL,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膈顶部位至耻骨联合部位设置为扫描范围,包括肿块上下缘之外10cm。首先常规对患者进行平扫,以此来对病灶范围进行准确评估,确定病灶范围后给予对比剂进行注射,将注射速率维持在4.0mL/s左右。而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注射完成后30s、65s、5min分别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期扫描,扫描结束后对获得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层厚及间隔均设置为0.3cm。由本院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肿瘤部位、边界、形态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达成共识后最终取得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诊断价值,将两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检出部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对比

研究组及常规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分别为93.75%、53.13%,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对比(n,%)

2.2 两组胃肠道间质瘤检出部位对比

研究组患者胃部、横结肠系膜等部位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检出部位对比(n,%)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多层螺旋CT具有密度分辨力高、扫描速度快等优势,相较于超声、MRI、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方式,多层螺旋CT可对瘤灶部位、大小、特征、性质等相关指标进行准确判定,并进行增强扫描操作,对肌层、浆膜、黏膜等胃肠壁结构进行诊断,可对鉴别其他肿瘤、判定肿瘤起源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4]。因此,多层螺旋CT是当前临床公认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最佳诊断方式,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与实施价值。此外,多层螺旋CT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在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时,可更好地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判断,反映胃肠道间质瘤的血供及病理特点,包括肿瘤大小、密度、形态、边缘、生长方式等[5]。同时对肿瘤内部囊变、钙化、出血及坏死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通过对其影像学特征表现进行分析,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鉴别,对术前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肿瘤定性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通过将两组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为93.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3.13%,P<0.05;在胃肠道间质瘤检出部位上,研究组患者胃部、横结肠系膜检出率分别为50.0%、37.50%,常规组患者为28.13%、21.8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将多层螺旋CT运用于横结肠系膜起源的老年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对横结肠系膜起源的老年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与检出率,为疾病的定性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具有临床意义与价值。

[1] 马菊香,叶兆祥,李绪斌,等.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3):242-247.

[2] 李东,陈则君,陈子健,等.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81-3483.

[3] 金红花,杨鹏平.11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MRI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2):90-92.

[4] 石磊,徐峰.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化验对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3):109-111.

[5] Hahn S,Bauer S,Heusner TA,et al.Postoperative FDG-PET/CT staging in GIST:is there a benefit following R0 rese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80(3):670-674.

1006-6586(2017)22-0018-02

R735

A

2017-08-25

猜你喜欢

肠系膜胃肠道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