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行机制及空间布局
——以东南亚区域为例

2017-12-10

当代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园区一带一路战略

(温州大学 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带一路”沿线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行机制及空间布局
——以东南亚区域为例

林俐,翟金帅

(温州大学 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带一路”作为国际性发展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开始步入合作项目落实推进阶段,找准破局的着力点对于战略全局的推动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区位布局、运营模式上契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能成为战略落实的载体。基于上述的判断,文中对合作区的运行机制加以梳理,分析政府、企业、市场三者所承担的角色。最后,对合作区在东南亚的未来布局作出展望,回证本文机制分析的可行性。

“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机制;布局

“一带一路”战略被提出至今,国际各界的热议渐有了实践上的验证,中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合作共赢的决心和诚意正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一批实质性举措得以落地实施,前景可期。目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与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互通互联为重点,为我国民营企业在沿线布局并未预留足够的战略演进空间,缺乏战略落地支点,直接拉动当地经济的抓手乏力。“一带一路”战略究其本质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大调整,要靠以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实现。国内企业“走出去”是该战略的支撑,也是有效与否的关键。加强海外直接购置是企业“走出去”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重要手段。境外经贸合作区(下文简称“合作区”)作为一种有着十年实践的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模式有着诸多的可鉴之处。

一、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相关介绍

1、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基本情况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我国“走出去”战略在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一种崭新形式,其做法是由国家商务部牵头,与政治稳定且同我国关系较好的国家政府达成一致,然后以国内审批通过的企业为建设经营主体,由该企业与国外政府协议和签约,在国外建设经济贸易合作区。再由企业开展对外招商,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在合作区建设中,通过审核授权后,国家将给予2亿到3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持和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中长期贷款。

目前13个通过商务部考核的合作区中有8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区集中布局“一带一路”沿线从侧面印证战略提出的政治经济基础雄厚,反映出沿线区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地带。从13个合作区的产业分布上看,大致可以将合作区分为资源和能源寻求型、传统产业转移型、专业经营型三类。合作区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对外投资模式,有着被实践证明的勃勃生机,但在区位布局、产业布局、网络布局上仍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以完善。

2、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相关研究

学界对合作区的研究多以产业集群理论、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创新区域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观点入手,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合作区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国际贸易的时代背景变化,需要多元化创新性的外向经济模式,合作区建设发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徐强2006、钟正岩2007、严日旺2013、余索2014)[1-4]。二合作区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研究,综合分析合作区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产业选择的定位(周颖2008、李青2012;李计广2007、邹昆仑2007、赵建华2009、洪联英2011)[5-10]。三合作区的发展战略研究,政府应对合作区战略规划、国别导向方面加强国家指导和服务(张广荣2008、Deborah 2011、安春英2012、阮刚辉2014)[11-14]。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学界对合作区的发展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大多关注点比较宏观,鲜有深入的机理剖析,这不利于合作区建设发展规律总结,对合作区的实践指导也缺乏微观层面的理论支撑。本文将合作区置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重点对合作区发展机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到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区布局研究。

二、合作区运行机制分析

合作区是一种跨国界的经济形式,相比国内的企业投资更具复杂性,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对合作区的运营至关重要。

1、政府的角色

母国政府和东道国政府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母国政府,即我国的政府,具体的指导部门为商务部。我国政府在合作区发展中主要作用如下:一是进行政治经济协商,签订合作意向和框架。我国政府对那些具有可行合作项目的国家进行密集的接触,对主动寻求合作的国家进行细致考察,在合作意向的基础上签订合作框架,谈判争取合作条目和各种优惠条件。二是提供信息服务,制定考核机制。商务部及相关部门就合作区所在地的综合信息进行汇总和发布,包括东道国的风险信息评估、经济形势预测、市场调研信息、行业微观数据等,并及时推送到国内目标企业。同时,政府制定相应的筛选机制和进入机制,牵头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上需要满足相应的门槛。三是提供融资渠道,给予资金支持。在合作区建设中,通过审核授权后,国家将给予2亿到3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持和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中长期贷款。同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合作区融资项目,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保证合作区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

东道国政府的作用:一是中央政府政治担保,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国家级合作区作为两国重点合作项目,东道国政府在政治上做出的许诺具有严肃性和确定性,承担着保障合作区运营环境的责任。合作区是地方政府较大规模的外资引进,同样也承担着优化投资环境的任务,在有效履行中央政府签订的合作要求的同时,积极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二是提供税收优惠,完善基础设施。合作区的发展能给东道国税收、就业等经济实惠,在合作区建设初期或长期内东道国政府通常会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土地规划、水电设施、交通设施等方面也会让利于企业。三是提供本土人力资本,促进本土化经营。东道国在合作区运行过程中注重本土经济与合作区的有效融合,以人力资源为桥梁,促进合作区的本土化经营,从而带动本土经济协同发展。

2、企业的角色

企业是合作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其中最关键的是主导投资企业,这类企业在园区建设、招商、管理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一是负责集资开发园区。主投资公司在合作区项目签订之后,需要负责整个园区的施工建设,包括自用厂房、租用厂房、基础设施等等。二是负责园区招商业务。园区招商是合作区运行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园区建设前、中、后的整个过程,由主导投资的企业负责,通常招收引进那些和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目的在于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三是负责合作区的日常管理。主投资企业对园区的基础物业服务、工人生活保障、企业间合作和纠纷等也负有管理责任,具体的合作区可能会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但不影响该类企业的最终责任归属。四是负责处理与东道国公关责任。合作区不仅需要与当地的税收部门打交道,而且在园区所在地的环境保护、社区参与等方面也需要积极承担义务,合作区必须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生活中,不能成为“经济孤岛”。这方面的事务主要也由主导投资的企业牵头处理。

3、市场的角色

市场在合作区的建设和后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合作区运行的决定性动因。具体而言,市场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决定合作区经营范围和产业定位。不同类型的合作区是基于东道国特定的要素优势,针对区位条件、资源能源、劳动力等因素设置合作区的主导产业,然后配备相应的周边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二是促使合作园形成产业集群和价值链。在合作区的招商和后期扩建的过程中,市场的作用促使符合合作区产业定位的企业投资入驻,围绕主导产业不断延长价值链,将合作区的生产逐渐内部化,产生集群效应,并通过市场的淘汰机制提高合作区的经营效率。三是担负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使命。诚然,合作区的企业并不全是在短期就能取得盈利,部分企业处于收支相抵或亏损状态,但这些企业把入驻合作区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尝试,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这作为一种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策略,对于那些实力相对较弱、但有国际化发展愿景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决策。市场对合作区的影响更多的是和其它角色交织在一起,比如合作区的规模大小不仅由市场决定,也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不可分,诸如此类的交叉作用无非上述各个角色作用的加叠综合,在此不做赘述。

三、合作区在东南亚的布局研究

1、现有布局现状分析

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核心区,也是整个“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推进区,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成效示范区。目前,东南亚有3个国家级合作区,合作区的分布较为典型。

合作区在东南亚的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一是政府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组织和交流机制。泰国、越南、柬埔寨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友好密切,双边合作机制成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区域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成果,成为区域交流合作的主要平台。二是合作优势明确,产业定位清晰。双方政府基于自身的产业优势和产业需求来规划合作区主产业布局,如泰中罗勇工业园的主导产业以汽配、机械、电子等行业为主,国内成熟的汽配等行业得以转移,泰国在东南亚汽车产业的地位得以巩固,实现共赢。三是合作区之间良性竞合。泰国、缅甸、越南国土相近,自然禀赋和经济水平较为相似,但三个合作区的产业定位重叠较少,彼此间无明显的直接竞争。例如,泰国和越南的橡胶种植都比较发达,但泰国的工业体系较于越南优越,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快,因而,越南龙江工业园的主导产业中就有橡胶生产,可以供应泰中罗勇工业园的汽配周边的轮胎需求。

合作区在东南亚的布局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区位布局上,合作区集中于中南半岛上,马来群岛上尚无合作区分布。马来群岛上的人口众多,市场庞大,其中马来西亚有着完整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新加坡的金融业、知识服务行业发达,这片广大的区域的外来投资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主,但投资潜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产业布局上,现有合作区产业定位缺乏前瞻性。转移产能过剩是合作区的重要职责,但不是合作区的发展趋势所在。合作区要在产业创新、市场发掘上预留空间,在转型升级上提前规划,把合作区的运行引入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而东南亚现有的合作区在产业定位和未来规划上都欠缺前瞻性的考虑,仅停留在短期的即时效益追求。

2、完善东南亚合作区布局的思考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发展,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凸显,合作区作为战略落实的重要支点,而其数量和区位分布上都无法满足未来该区域的经济增长需求,需要做进一步的布局规划。

(1)充分发挥现有合作区潜力。首先,3个合作区要在经营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不断延长价值链,争取打造产业闭环,靠成熟的产业集群发挥各个合作区最大的经济效能。其次,现有的合作区产业定位相对传统,很少具备可持续的生命周期,因此合作区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关注新行业新市场,做好应对转型升级的思想准备和产业基础准备。最后,扩大3个合作区的覆盖范围,通过产业整合,把老挝和缅甸纳入其辐射半径。

(2)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市场覆盖人口达到35亿以上,立体交通完善,工业体系完备,在吸引外资上开放度较高。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是马方国家级工业园区,由于股权比例和项目建设周期短使得该合作区未能划为我国的国家级合作区,但关丹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良好。关于合作区在马来西亚布局,我们建议:一是中方应对关丹产业园提高重视,在后期合作区开发上重点支持,争取该园区升格级别,把该园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在马来群岛上的重要战略支撑。二是将关丹产业园现有的繁杂产业进行分化重组,设置分园,把传统优势加工区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单列,突出商贸物流园的地位,从而提高合作区项目容量和专业化经营。

(3)新加坡。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尤其是在金融业和对外投资上优势明显,但局限于国土面积狭小和资源短缺,大规模的合作区建设难以实现。新加坡的优势行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航运业等,其政府工作、企业管理、社会运作上也有明显优势,因此,在新加坡成立相关的金融服务和教育培训园区相对可行,这些行业在园区规划上较为灵活,建设周期短,能较快地实现产出。建设上述的园区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金融和智力上提供支撑,也能推动我国的国际金融升级和国际人才培养。

(4)有待考察区。我们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四国列入合作区建设的考察国。印尼的人口基数大,矿产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印尼存在严重的“排华”问题,为中国在印尼投资埋藏了巨大隐患,阻碍中国和印尼经济交往的深入发展。菲律宾同样存在“排华”的问题,对中国的投资具有很强的抵触心理,而且南海争端不断挑拨着中菲之间脆弱的神经,投资须慎重考虑。文莱的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支柱主要是原油和天然气,但行业进入较难,而且国内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制造能力落后,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东帝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大部分物资靠外国援助,农业和工业都极度落后,国民的劳务素质也无法满足需求,是国际投资地的最差选项。

[1]徐强: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走出去”纵深发展[J].江苏对外经贸论,2006(5).

[2]钟正岩: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打造新平台[J].中国评论,2007(3).

[3]严日旺:浙江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

[4]余索:中国企业境外产业园区开发的实践及体会[J].经济特区,2014(1).

[5]周颖、陈林莉、潘松挺: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2008(9).

[6]李青: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7]李计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模式选择[J].中国评论,2007(3).

[8]邹 昆仑:集群式对外 貞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和政策安排[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3).

[9]赵建华:浙江境外经贸合作区现状分祈[J].浙江统计,2009(12).

[10]洪联英、张云: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际经济探索,2011(3).

[11]张广荣:民营企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基于温州地区民营企业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8(8).

[12]Deborah Brautigam&Tang Xiaoyang,African Shenzhen:China’sSpecialEconomicZonesin Africa,JournalofModern African Studies,49,1(2011).

[13]安春英:浅析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J].亚非纵横,2012(4).

[14]阮刚辉:境外经贸合作区要融入“一带一路”[J].浙江经济,2014(7).

[15]邓应文: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J].东南亚研究,2015(2).

(责任编辑:胡冬梅)

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民营企业集群式海外投资模式研究;编号:12BJY147。

猜你喜欢

园区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