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助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升级

2017-12-10曲永平

北方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棚室消费量黑龙江省

曲永平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助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升级

曲永平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发展蔬菜产业,黑龙江省有优势、有基础、有发展潜能、有市场空间,蔬菜产业势必成为带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成为黑龙江省新一轮经济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增长点。

绿色蔬菜产业;北菜南销;棚室蔬菜

黑龙江是全国农业大省,是中华第一大粮仓,也是全国季节性外调大宗蔬菜优势产区。黑龙江省在发挥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农业生态资源优势,把蔬菜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的重要产业来抓,蔬菜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黑龙江省发展蔬菜产业优势条件

(一)农业生态资源优势

黑龙江幅员广阔,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集中连片,耕地平坦,耕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高达3.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9个百分点。光、热、雨同季,十分适于蔬菜作物生长。黑龙江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省,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光照足、时数长,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农产品干物质的积累,冬季冻结休闲时间长,冻融交替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恢复,天然灭病虫,杂草发生种类少,具备生产绿色有机蔬菜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季节品种优势

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突破1.3亿亩,建成了一大批千亩设施和万亩露地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可以充分满足大型蔬菜采购商和蔬菜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目前,全省已种植十大类近三百个蔬菜品种。特别是南方省份7~9月地产菜供应不足,此时正值黑龙江省蔬菜生产旺季,恰好可以错季补缺,实现“北菜南销”。

(三)经济效益优势

黑龙江省农委通过近三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露地蔬菜亩产值三千元左右,纯效益两千元左右,是玉米的4.7倍;棚室蔬菜亩产值一万五千元左右,温室高的达一万八千元,纯效益6500-8000元,是玉米的15倍。

(四)政策优势

围绕蔬菜产业发展,省政府出台《关于扶持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黑龙江省出台了以合作社为承贷主体,采取县级政府反担保、省农业担保公司担保、省财政贴息的方式,给予蔬菜棚室和冷库、保鲜库建设贷款三年和五年贴息支持。同时,对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的路、水、电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发展蔬菜生产提供坚实政策保障。2016年,全省蔬菜、西甜瓜、食用菌、鲜食玉米、马铃薯总播种面积863.7万亩,总产量2083.8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28.5万亩,比2010年增加2.2倍。全省蔬菜产业总产值突破570亿元,菜农户均收入达到3.4万元。

二、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北菜南销

目前,黑龙江省蔬菜外销量进出比为1.97:1,占比较低,发展北菜南销仍有巨大空间。黑龙江省外销主要以补充南方7-9月份蔬菜生产淡季为主,此时正值黑龙江省蔬菜生产旺季,通过对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寿光等八大批发市场调研,在山东、北京等地市场,黑龙江生产的番茄受到市民青睐,售价高于当地番茄0.4-0.6元/公斤。大牛角椒在广州、郑州等南方市场是最为畅销几种蔬菜之一。龙江特色菇娘9月前后进入北京市场,市场表现供不应求。据上海江桥市场提供的“客菜”20个主要品种数据看,2011年成交136.8万吨,2015年成交154.1万吨,五年时间外进蔬菜成交量增加12.6%。从几个市场的吞吐量看,黑龙江省部分品种在南方淡季市场竞争力较强,市场交易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笔者认为在发展北菜南销产业上,克服其中的“短板”,在创新产品、物流运输、品牌宣传等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尤其在冷链物流上要加大发展力度,让更多新鲜的龙江蔬菜走进南方百姓家中,扩大龙江绿色蔬菜的知名度。

(二)提高棚室蔬菜科技含量、蔬菜品种体系逐步优化

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棚室蔬菜产业。经过几年发展,黑龙江省很多棚室蔬菜主产区棚室设施都比较简单、陈旧,急需进行改造、翻修和扩建。笔者建议把科技含量投入作为重点,在建棚上引进先进技术,采用新型材料,确保棚室牢固耐用。因地制宜采取新的种植模式,在不同区域推广发展彩虹温室、越冬生产温室、水墙温室、保温型大棚等多元化棚型结构,为发展蔬菜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三)发展“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配备了物联网、互联网及网络销售平台,蔬菜生产营销信息服务能力增强,蔬菜生产经营及销售方式正逐步由传统线下转为“线下+线上”模式,以生产导向转为消费导向,生产量、市场价格、消费量数据化,使生产者能清晰地看到市场规模、市场半径、市场发展走向,生产者基于这个数据做出生产决策和市场的选择,避免过去的“跟着感觉走”。

(四)节本增效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黑龙江省蔬菜生产人工成本占比约为40%-60%,劳动力紧缺,导致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产业规模化推动蔬菜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节本增效,提升蔬菜生产比较效益,并倒逼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标准化、优质化程度。

(五)扩大品牌知名度

黑龙江省蔬菜品牌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产品的附加值挖掘不充分。黑龙江省蔬菜在品质、口感及营养成分上优于国内其他省份,基于品质层面上的品牌开发程度不够,区域化特色种植品种宣传力度不够,产品优质不优价,要通过品牌打造提升附加值,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补齐“无牌生产”短板,由原来“大路货”向优质绿色“龙江蔬菜”转变。

三、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一)省内需求量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省内蔬菜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20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蔬菜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80公斤,农村人均年消费量在260公斤左右。城镇人口蔬菜消费量约需700万吨,农村人口蔬菜消费量需380万吨,全省蔬菜消费量将达到1100万吨,流通损耗率为25%左右,实际需要商品菜约1500万吨。受季节性限制和调剂品种需求,外进蔬菜需求量会稳定在150万吨左右。约需本地蔬菜商品量1350万吨。

(二)省外需求量分析

按照蔬菜运输辐射半径3000公里来看,黑龙江省蔬菜南销目标市场以北京、上海、山东、江浙一带为主,广州、福建为辅。该区域城市人口约有1.5亿人,每年蔬菜消费量 5550 万吨,7、8、9、10 月份四个月淡季蔬菜消费量为1825万吨,按照当地该季节蔬菜自给率30%左右匡算,需外进菜消费量为1280万吨,蔬菜折损率约20%,需外进蔬菜1600万吨。目前,南方夏淡季蔬菜供应主要依靠甘肃、宁夏、河南、山西等黄土高原及黑龙江、河北、辽宁等冷凉地区,这些高纬度地区具备适合蔬菜夏季生长的适宜气候条件。主要供应品种为茄果类、瓜类和薯芋类。

四、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6年,黑龙江省蔬菜总播种面积863.7万亩,已建成200亩以上高标准蔬菜规模小区801个,其中,已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县50个,绿色有机蔬菜面积达到76.7万亩;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5个;蔬菜抽样检验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蔬菜总产量2086.2万吨,其中大宗蔬菜产量1016.5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267公斤,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520公斤的一半水平;蔬菜商品量844万吨,外销量143万吨。蔬菜产业实现产值近500亿元。

到2020年,全省蔬菜总播种面积发展到1500万亩,总产达到3750万吨以上,实现总产值1100亿元,总效益达到310亿元以上。其中:大宗蔬菜发展刭600万亩(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610万亩),总产量达到1800万吨,商品量1530万吨,外销量450万吨(占3000公里半径区域省份夏淡季缺口28%左右),加工量230万吨;食用菌发展到100万亩,总产达到530万吨,占全国食用菌总产16%;西甜瓜发展到100万亩,总产达到265万吨;鲜食玉米发展到200万亩,总产达到160万吨;马铃薯发展到500万亩,总产达到1000万吨。

综上,发展蔬菜产业,黑龙江省有优势、有基础、有发展潜能、有市场空间,蔬菜产业势必成为带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成为黑龙江省新一轮经济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增长点。

F062.9

A

1005-913X(2017)10-0100-02

2017-08-10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5JYB16)

曲永平(1962-),男,哈尔滨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棚室消费量黑龙江省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稀土在棚室蔬菜种植中的妙用
初春大棚安全防范莫放松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全球棉花产需预测继续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