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的语言支撑

2017-12-10苏布道

北方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一带

郭 颖,苏布道

(1.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2.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

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的语言支撑

郭 颖1,苏布道2

(1.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2.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

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进入加快落实阶段。语言支撑作为前提和基础条件,应该充分加以重视。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建议科学制定语言服务与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多元化办学;提高外语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采取有效举措推进外语教育改革和语言产业发展;更新外语学习观念等。

“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语言产业

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伟大的世纪工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越发深入人心。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加快落实阶段。呼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推进落实的根本。为之建设服务的相关配套和保障工程,也应抓紧、积极予以应对和配合才是,一切为着“一带一路”大局着想和服务。在这里,语言互通作为前提和基础条件,绝不能忽视,必须重视语言支撑的地位和作用。很难想象,大家语言不通,那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一带一路”建设还能顺畅吗?显然不能。

人们一致看到,当前,语言仍是全球交流的大障碍,如2004年1月全球曾爆发大规模禽流感疫情,中国科学家很快发现禽流感的一种亚型H5N1病毒感染了猪。中国科学家的发现本应很快引起全球的警觉,但由于研究报告是用中文撰写的,因此未能受到广泛、及时重视。由此可见,语言障碍让人类处于更大的危险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能力是保障与他国互通的必备基本条件。

一、强化外语教育发展规划(计划)管理

规划(计划)作为人们对未来行动的安排和部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避免盲目性和草率行事,保证效果,就必须制定好规划,这是先导。回顾我们走过的路程,规划(计划)管理存在诸如内容不健全、方法不科学、简单化、指标缺乏科学论证、贯彻实施不到位、缺少切实的监督与保证,随意性突出等问题屡见不鲜。

另外,规划(计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明显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其实,落实规定的各项任务是对规划(计划)权威性最好的尊重和捍卫,可实际生活中,规划(计划)在落实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所以应高度聚焦和着力于规划(计划)的落实。

规划(计划)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充实,包括预测、决策、确立规划(计划)目标、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确定指标和指标体系、明确重点、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监督和(人、财、物等)保证条件、主要(政策)措施等等,是一项科学、合理、严格的系统工程。

“一带一路”沿线几十个国家和民族,大家讲着多种不同的语言,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且差异很大,据介绍,涉及官方语言就近六十种,其大部分属非通用语种。与之相比,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外语语种明显不足,且高度集中于英语。由于受范围、程度、水平所限,虽然相互沟通可以通过用英语等通用语种转译实现,但毕竟沟通起来还不方便、不直接、不通融,且容易产生误解和不准确、不确切、不地道的现象,影响交流效果和气氛,不是长久之计。

做好外语发展规划。针对外语教育、语种配置、人才培养、翻译服务、语言智能、特殊领域的外语需求等做出统筹规划和长远谋划。

要特别重视“外语+专业”的改革,由“学外语”向“用外语学”转变,将使外语教育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改革外语教育,大力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

合理有序、错位互补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用和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培训,建议考虑建立专项外语人才培训经费制度和外语人才特殊招生政策,并启动优惠优先措施。

改变学校外语教学语种单一状况,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身条件,鼓励和支持开设非通用语种课程。高校外语专业要加大复合语种教学,大力加强外语师资的培训,要注意防止外语教师语言能力退化,更加重视发音标准等基本功训练,用高水平的教师培养和指导高水平的学生。重视公共外语教学,精心教学、严格要求。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很重要,往往关系到更大范围的国际影响力。如果我们的学生发音不标准,人家听不懂,书写不规范,人家看不懂,肯定是很糟糕的事情。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很重要,另外,如果我们只重视教材和教辅,很少去实习锻炼,也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

目前,我国学术界学术英语水平与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实际需求和现实能力不匹配比较明显。直接影响到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国际发展研究和学术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提升中国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学术英语水平,建议考虑建立一个以需求为立足点、行之有效的学术英语教育教学体系,促使、促进青年学者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实现具备较高学术英语水平的目标。

三、推动语言产业的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语言产业(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其范围和内容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服务,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

语言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仅包括为开发语言资源而进行的生产活动,而且还包括相关的服务性活动,如语言教学培训、语言翻译、语言科技开发等等。

目前,语言科技、语言艺术、语言会展等新兴语言服务业开始兴起,特别是在语言科技领域、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等方面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其涉及的包括民族语言在内的语言将多达几百种,这对语言服务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是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

当前,我国语言产业(服务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还不占优势,效果还不尽人意,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语言产业(服务业)发展壮大,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语言服务支持。

重视对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持。应关注语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研发,集中资金、人才进行重大技术攻关,建立和完善语言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发展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关的语言科技,促进语言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与市场经济的联结与融合,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培养语言产业人才,壮大语言产业规模,提高语言产业水平,实现我国语言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中外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外国人翻译首先要准确理解中文内容,这就要求中方发挥作用,要把我们的文化、信息等传递到海外,同时也要熟练使用外国人的思维和话语方式,中外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语言活动是个长期积累的实践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在过程中慢慢体会和接受。“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各种语种人才,另一方面,要在沿线国家传播和推行汉语教育,架起语言之桥,铺就联通之路。

四、更新观念,促进发展

我国是一个学英语的大国,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国民的英语水平却一直不令人满意。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流利的英语水平,更不用说用英语从事较复杂的外事活动。社会上流行的“中国式英语”更是影响极坏。

提升外语水平和能力,除了要用心下苦功夫外,观念也很重要。要有长期作战、坚持不懈的准备。当代有文化高素质的公民应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基本文化要求。不能把外语教育只看作是外语能力的训练,它同时也是在培养公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开放意识,决不单单是为了简单对话、做生意、赚钱,而是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受益者。不能把外语教学只看作是课堂内,校园内的教学活动,更要看到校园外的外语生活,看到国家和社会面对内外事务的外语需求。学生不能死读书,教师不能死教书,要放眼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切实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外语教师要重点提升自身的外语政策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在国家外语政策指导下制定务实、系统的外语教学计划。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下决心坚决摒弃和改革外语应试教育,采用先进、科学的外语教学方法完成外语人才的培养工作。不能把外语教育只看作是对少数人的教育,而应将其看作是对当代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这也是对传统外语教育观念的重要转变。

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语言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前提与保障。语言本身也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语言交流往往是文化、经济交流的第一步,文化、经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语言的支持。

语言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等各方面的互联互通密切配合,才能接地气、扎根基、通民心。通过恰当方式为当地提供政策及各类信息的沟通与咨询,开展针对交通、通信、经贸、旅游、金融等领域专业人才的语言培训,促进教育合作和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的有效传播和影响。建议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推动外语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

习近平主席讲:“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住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语言支撑,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1] 王晶晶.高校学术英语教学如何拥抱国际化[N].中国教育报,2017-05-25.

[2] 王铭玉.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好语言服务之路[N].人民日报,2017-04-17.

[3]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N].人民日报,2017-05-15.

[4] 张卫国.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 [N].人民日报,2017-05-12.

Providing Strong Language Support for“One Belt And One Road”

Guo Ying,Su Budao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Western Languages School,Harbin 150025;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s School,Harbin 150040)

The policy of“One Belt and One Road”put forward by the President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itiative,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speeding up.Language support as a premise and foundation conditions,should be sufficient attention.Aiming at the problems,we suggest making language service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lan;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the diversity of running a school;improving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service;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updating the concept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etc.

One Belt and One Road;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Language industry

F120.4

A

1005-913X(2017)10-0024-02

2017-09-06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2542129)

郭 颖(1978-),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苏布道(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一带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