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教师授课的实践与探讨

2017-12-09高佳琪

考试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

高佳琪

摘 要:“双校园”模式作为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最常见的模式,颇受学生欢迎。本文聚焦“双校园”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外方教师授课,指出在项目运行中,外方教师授课存在课程门数及教学时数难以保证、师资质量难以保证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方面显著问题,并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教师授课;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也成为改革开放的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迅速,形成了方位全、层次多、领域宽的合作与交流格局。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截止2016年9月,我国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一共有914个,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8个区域,见表1。

開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我国的教育供给,而且还能节约教育支出,既满足了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又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按照办学空间及主要教学点可以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两种模式。所谓“双校园”模式指学生必须分两部分完成学业,一部分在中方合作院校,另一部分在外方合作院校,即通常所说的“几+几”模式,如“3+1”,“2+2”等。“双校园”模式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最常见的模式,也颇受学生欢迎。

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号)》的要求,采用“双校园”办学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在中国教育机构内实施完整的或主要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国教育机构应当在实施此类项目中切实加大外国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并对引进的外国教育机构的课程,特别是用以替代中国学历教育的课程认真进行评估。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以该外国教育机构名义在国际上招聘的教师,其水平应当获得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的认可。根据这一规定,外方教师授课是“双校园”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这一环节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 课程门数及教学时数难以保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外方教育机构要求的专业课程;第二部分是中方教育机构要求的专业课程;第三部分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水平而设置的语言类课程;第四部分是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置的必修课程,包括军训、思政课等。为了获得中外双方的学位学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基数较大。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全部课程和全部学时基数较大,外方教师授课的门数及教学时数也随之相应提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完全符合教育部要求的项目比较少。一方面,外方教育机构没有足够多的教师承担课程。另一方面,外方教师授课的成本过高。根据合同内容,外方教师授课的成本包括讲课费、阅卷费以及生活费(含住宿费用、往返机票等)。外方教师的高额授课成本让中方教育机构难以承担。

二、 师资质量难以保证

从目前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来看,外方教育机构派来的教师呈现年轻化、非专业化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之一就是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能够让中国学生不走出国门就能接受前沿的专业教育,中国教师也能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但是目前外方教育机构派来的教师很多都是年轻教师,有的甚至就是在外方教育机构学习的博士生,并不具备教师资质。这些博士生一方面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另一方面缺少系统的教育学培训,很难达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预期的目标。

三、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地域差和时间限制的关系,外方教师授课往往采取集中授课的模式。外方教师一般在中方教育机构的有效授课时间只有7-10天左右,却需要完成50-100学时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考核和批卷工作。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教学导致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一方面是师资方面的问题,因为外方教育机构派来的老师质量不能保障,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缺少实际教学经验,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少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生硬的“灌输”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虽然也有少数资深教授来中国上课,他们却端着教授的架子,仍然按照原来的标准要求中国学生,只知道一味抱怨中国学生的语言不好、课堂纪律差,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另一方面是学生的问题。从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现状看,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498所,而“985”“211”这类高水平大学仅占79所。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教育机构的生源水平并不理想,这种高强度的集中教学并不适合这些学生。学生可能还没有适应语言问题,一门课程的授课已经结束,考核接踵而来,根本无法应对。

四、 结束语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教育部以及中方教育机构的重视。如果在项目运行中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项目的运作将会带来致命的伤害。如果保持较高的要求,那么很多学生就不能通过课程的考核,从而失去到外方教育机构接受第二阶段教育的资格,如果没有足够的学生到外方教育机构学习,那么合作项目没有办法进行。反之,如果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生源到外方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而降低要求,又会导致合作办学项目的水平下降,中方教育机构和外方教育机构的口碑都会受影响,学生在报考时根本不会考虑这种低水平的项目,合作项目仍然无法进行。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中外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藏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