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不当使用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2017-12-09蒋文明谢佳佳郑思凝宋晨刘一梅孙宁歌朱珂

科技视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睡眠质量大学生

蒋文明 谢佳佳 郑思凝 宋晨 刘一梅 孙宁歌 朱珂

【摘 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对364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手机不当使用的行为进行测查。结果:手机不当使用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手机不当使用能显著预测睡眠质量。结论: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程度越深,睡眠质量越差。

【关键词】手机不当使用;睡眠质量;大学生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CNNIC)发布的第3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7.10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6.56 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接入互联网的主要设备,其上网使用率为 92.5%。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中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 10~19 岁 和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分别为20.1%和30.4%。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达到 25.1%[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较高,而观察生活实际也的确如此,无论是上课,自习还是休息,几乎每个在校大学生都随身携带着自己的智能手机。现今,不同程度的手机不当使用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遍,而手机不当使用带来的影响更是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本研究则关注手机不当使用对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前研究者们尚未就手机不当使用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手机不当使用综合征,又称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2]。其他研究者则认为手机不当使用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成瘾”。本研究采用姜永志等学者的观点对于手机不当使用的定义,该定义界定为手机的过度使用对人的身心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作用,表现为手机不离身并随时查看,信号或网络中断的失落感和焦虑感,电话交流取代面对面交流等[3]。个体是否存在手机依赖,一是看是否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了一个上限,二是看是否因为使用手机而对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个体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可界定为手机依赖者[4]。

近年来,手机不当使用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5],其中,睡眠问题是一个热点领域。睡眠对身体机能恢复至关重要[6;7],而睡眠质量对于正处于身心旺盛发展、知识技能快速形成的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廖颖等的研究发现,睡时手机放于身边的习惯可能是引发睡眠障碍的风险因素[8],另外一些研究也指出睡眠质量差是手机依赖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之一[9]。尽管如此,大部分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并没有达到所谓的依赖程度标准。因此,从整体上测查当前大学生手机的不当使用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这将更有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手机不当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1 方法

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问卷结果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22.0)进行处理。

1.1 被试

被试为合肥地区的三所重点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2份,回收有效问卷364份,有效率为90.5%。其中男生135名(37.1%) ,女生 229 名(62.9%) ; 大一学生171 名(47%) ,大二学生157名(43.1%),大三学生24名(6.6%),大四学生12名(3.3%);理工专业学生177名(48.6%),文史专业学生106名(29.1%),其他专业学生81名(22.3%)。

1.2 工具

1.2.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简称PSQI)是Buysse(1989)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中文版PSQI由 19个自评和 5个他评条目构成,该量表包括7个因子: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和白天功能紊乱,每个因子按 0~3等级计分 ,“0”指没有困难,“1”指輕度困难,“2”指中度困难,“3”指重度困难,各因子得分加和,即为 PSQ I 总分 ,分值介于 0~21之间,PSQ I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主要用于评定被试 1个月的睡眠质量。

1.2.2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该量表为 Leung(2008)最早编制。本研究采用的是其中文修订版[10]。该量表采用 1(从不)到5(总是)五点计分,总共 17 个题目,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不当使用的程度越高。量表包含4个因子:失控性(使用者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戒断性(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 )、逃避性 (利用手机回避一些现实问题)、低效性(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的效率)。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2 结果

2.1 手机不当使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结果

表1 手机不当使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系数

** :表示p<0.01。

相关系数结果显示,睡眠总分与手机不当使用之间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大多数因子均与手机不当使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2.2 手机不当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首先,被试的睡眠质量状况在专业、年级、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后面的统计分析中,不再考虑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进一步,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为结果变量,手机不当使用总分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不当使用总分对PSQI 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β=0.31,R2=0.10,t=6.18,P<0.001) 。endprint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机不当使用总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被试的手机不当使用能预测睡眠质量。这一结果符合我们前期假设,同时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对于睡眠质量各因子,除了因子“睡眠持续性”和因子“使用睡眠药物”,其他因子均与手机不当使用总分显著相关。睡眠持续性,即“近1个月,每夜通常实际睡眠时间”之所以和手机不当使用相关不高的原因可能在于,现在大学生生活作息普遍较为统一,无论对手机是否不当使用 ,在睡眠时间上相差不大。因子“使用睡眠药物”,结果不显著的原因可能在于睡眠辅助药物一般属于临床药物,并且可能考虑到使用睡眠药物对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本研究关注点在于手机不当使用对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就其研究价值来看,手机不当使用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探讨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睡眠问题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当下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对于睡眠问题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问卷调查的样本主要聚焦在安徽合肥的几所一本高校上,取样有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考虑扩大样本的代表性。

4 结论

大学生手机不当使用程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手机不当使用是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新华网等综合汇编.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教育网络, 2016,09:16.

[2]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等.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22-825.

[3]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对疏离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05):540-549.

[4]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02): 138-139.

[5]蒋文明,徐姣姣,周莹,等.手机依赖对大学生躯体健康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5,(12):28+33.

[6]马哲,王平,游秋云.睡眠及睡眠剥夺与学习记忆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4):995-997.

[7]Bonnet M H, Arand D L. Metabolic rate and the restorative function of sleep[J]. Physiology & Behavior, 1996, 59(4–5): 777-782.

[8] 廖颖, 杨璐, 吴长娇, 等. 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障碍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02): 303-305.

[9] Liu Q Q, Zhou Z K, Yang X J, et al.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sleep quality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2: 108-114.

[10] 黃海,牛露颖,周春燕,等.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5):835-8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睡眠质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高职新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新疆地区民汉中职护生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