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小伙儿彭措索南追梦记

2017-12-09秦丹华王跃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唐卡舞者藏族

秦丹华+王跃

来自青海玉树的藏族小伙儿彭措索南已是国家二级演员,虽荣誉加身,但他身上仍散发着舞蹈带给他的纯粹的快乐。“藏族舞者”的身份之外,彭措索南是一个个性十足的90后。他高高帅帅的,打扮时尚,对着装搭配很有自己的主张。彭措索南坚持用舞蹈传播家乡文化,今年大型民族舞剧《唐卡》9月在青海大剧院亮相,彭措索南饰演的唐卡画师的专注和执着令人动容。12月26日,《唐卡》将再登青海大剧院,并将分别于1月12日、17日开启天津和北京的演出。

我們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东方歌舞团)的排练厅内见到了彭措索南。我们想像中的藏族舞者身上应带有明显的民族气质,但彭措索南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他高高帅帅的,打扮时尚,对着装很有自己的主张。我们希望他穿藏舞服饰拍照,可他并没有用全套藏服把自己裹起来,而用一件清简的袍子搭配了一条酷酷的牛仔裤,脚踩潮鞋,这样的个性混搭伴随着他的舞姿,十分赏心悦目。这就是彭措索南,“藏族舞者”的身份之外,他是一个个性十足的90后。

和他接触,会很容易被他快乐的情绪感染。比如谈到自己学舞的心得, “ 我发现汉唐古典舞和藏族舞的节奏和舞步基本是一样的。” 他一边说一边就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我在团里是开心果,大家都喜欢和我一起排练。前一阵我去青海排练《唐卡》,他们都说想死我了,我不在排练时特别枯燥。”这位来自青海玉树的小伙儿如今已是国家二级演员,虽然荣誉加身,但他身上仍散发着舞蹈带给他的纯粹的快乐。

小小“跟屁虫儿”

这份快乐对于彭措索南,是根植于生活、流淌在血液中的。藏族人是出了名的能歌善舞,比如去参加藏餐聚会,结束后大家便会一起跳起锅庄;家庭或朋友聚会,每人都要表演节目,拿起酒杯就开唱,唱不够了就跳,欢乐的气氛挡都挡不住。彭措索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彭措索南出生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他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也是一名十足的艺术爱好者——手风琴、葫芦丝、笛子、电子琴等都是信手拈来,而且自学成才。这种天分自然而然地遗传给了彭措索南。每到农闲,很多草原舞会都会邀请父亲去伴奏,彭措索南也乐得做一个小小的“跟屁虫儿”。每当乐声响起,彭措索南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舞蹈,有时遇上临时的人手短缺,他还能上场客串一把。

就这样自由快乐地舞蹈着,直至11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为彭措索南开启了一扇人生之门。2000年,青海演艺集团要在省内选拔一批舞蹈苗子到山西进行专业舞蹈培训。此前玉树人虽能歌善舞,但很少有人以之为职业。在父亲的支持下,11岁的彭措索南不仅参加了选拔,而且幸运地成为了这38人中最小的一个,开启了自己的专业舞者之路。

本来还沉浸在终于摆脱父母“控制”的喜悦中的彭措索南,刚一踏上火车,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了下来。之后的4年,故乡对于十来岁的彭措索南来说,便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了。初次离家的彭措索南,衣服要自己洗,花钱要记账,想家心切,“当时宿舍门旁边是电话,大家都会把电话拿到楼道里去打,实际上都是在哭。”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比起想家,对于彭措索南最难的还是从一个“舞蹈爱好者”到一名“专业舞者”的转变。舞蹈在他心目中原本是快乐自由的,可没想到专业训练伴随的是一系列枯燥的基本功。压软度、练形体、训体能,4年中天天无不如此。“老师管得很严,手位到哪,动作到哪,以及肢体的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彭措索南坦言当时的自己没有小时候跳舞快乐,同时也意识到了专业舞者的不易。

从大草原到大舞台

好在汗水浇灌的4载光阴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成归来的彭措索南顺利进入了青海民族歌舞剧团。穿上演出服,站到剧院的舞台上,彭措索南感受到一种和在大草原上起舞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才是舞台艺术真正的样子。因为四年的优异成绩和扎实的基本功,一进剧团,他就担任起领舞的角色,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演出排得满满的。但他依旧保持着在学校时的“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家、食堂、剧团,以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的舞蹈状态。多才多艺的彭措索南在剧团里什么舞都能跳,除了藏族舞,西班牙舞、现代舞以及各地的特色舞蹈也不在话下。

年纪轻轻就能进入青海民族歌舞剧团,在当地人看来已是一份令人欣羡的工作。不过两年过后,彭措索南却愈发不满足——“青海毕竟是偏远的地区,艺术上能迈开的脚步是有限的。有些老演员,成日里浑身散发着酒气。”彭措索南担心自己以后也变成这个样子,心中更是充满了对更大的舞台和更高艺术水准的向往。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份让人“眼红”的工作,2007年和父亲来到北京,备考更高的艺术学府。

他们一下火车便直奔北京舞蹈学院,在学校旁的地下室里住了两个多星期,彭措索南坦言当时他压力并不大,第一次他就想先摸摸底,长长见识,好让来年的备考更有针对性。可结果却出乎意料,彭措索南一击即中,在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考试中都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最终,彭措索南选择了北京舞蹈学院,再次走上了求学之路。

在北舞的学习,仿佛一下子打通了彭措索南的“任督二脉”。他开始从艺术而非仅仅技巧上感受舞蹈的魅力,这也是他之前所向往的。他上课极认真,生活自律,会主动跟老师交流。期间,他自己创作的展现藏域风情的作品《雪域精羚》拿下了“桃李杯”舞蹈大赛的二等奖,为他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惊叹号——2011年彭措索南毕业后进入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终于站到了国家级的舞台上。

彭措索南分外珍惜自己的表演机会。刚进团时,东方歌舞团正在创排《水墨中华》,彭措索南便承担了其中《康定情》部分的领舞。平时的演出总是紧锣密鼓的,一年里他往往有半年多在外地,出国巡演一去就是一两个月。遇到创排新舞的时候,他加起班来可以不要命。记得排练《国色》期间,从早上9点一直排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他中间就在排练厅吃盒饭。如此一年200多场演出构成了彭措索南迄今6年的剧团生活。endprint

“藏族舞者”

无论是在北京舞蹈学院,还是演出院团里,来自藏族的舞者都很稀少,彭措索南觉得自己有责任用舞蹈将藏族的文化传播出去。大学时,他就有意地去收集家乡玉树的民间舞蹈素材。在摸索中,他对藏羚羊产生了兴趣,于是他收集各种资料,也向在可可西里工作站工作的叔叔寻求帮助。天助自助者,刚巧当年央视在直播藏羚羊的迁徙过程,彭措索南有機会更加细致地观察藏羚羊。

《雪域精羚》就是这样诞生的。作为参加2009年“桃李杯”的参赛节目,彭措索南花了整整一年创作。期间,先后经过班里审查、系审和院审,根据意见再排再审,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了大赛舞台。然而,运气偏偏喜欢捉弄人,在半决赛组合赛中彭措索南不小心伤到了右脚踝,即使如此,实力不俗的他还是冲进了决赛,最终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雪域精羚》之所以动人,还因彭措索南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融入其中。舞蹈中表现藏羚羊迁徙的段落,其实也正是他自己心路历程的写照,“求学北京的我很思念家乡,但是我不能一直待在家乡,还希望有更好的发展,在离开的过程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面对离别,人和动物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

今年,青海省要创排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唐卡》,接到邀请后,彭措索南二话不说,欣然应允。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的一种绘画形式,是发源于青海的热贡艺术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而舞剧《唐卡》将青海本土的民俗、音乐、舞蹈、建筑、绘画等元素融入其中,呈现出青海人民对信仰的追求。彭措索南说,作为青海人,能在青海民族舞剧中参演,他很是骄傲。剧中他演一位唐卡画师的三世,之前他曾拜访了多位唐卡大师,做足了功课。

9月27日《唐卡》在青海大剧院首演。高原盛会,藏族青年男女敲起龙鼓,身着盛装,热闹非凡。唐卡画师达杰与美丽的姑娘梅朵相遇……舞剧以“前一世,又一世,这一世”为主线,通过一对恋人的情感经历,讲述唐卡艺人以生命作画,并执着于弘扬唐卡艺术的精神。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唐卡惊艳了现场观众,彭措索南的表演也令人为之动容。“唐卡对于藏族人是一种信仰。一个画师要画一幅成功的唐卡可能需要20年。最后一幕,画师画完之后,一幅幅唐卡降下来,在舞台上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了。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工匠精神,这种信仰是没有民族隔阂的。”而对于彭措索南,这种精神也贯穿着他的舞蹈生涯。

虽然彭措索南主攻藏族舞、新疆舞和朝鲜舞,对于其他舞种他也是信手拈来,但他并不介意别人总是为他贴上“藏族舞者”的标签,他愿意做一个民族舞蹈传播的使者。当下,除了继续在舞台上耕耘,他也在准备着向创作转型,“之前积累的舞台经验和感受,对于一名编导很重要。而做一名舞蹈编导,才更能把民族文化表达出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卡舞者藏族
舞者
舞者
舞者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