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主题班会实效性的研究

2017-12-09许婷��

考试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有效性班主任

许婷��

摘 要:小学主题班会可围绕某个主题,由班主任和先进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它的目的是开展小学生自我教育、德育教育。本文采用大量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实例分析法分析了小学主题班会实施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得出在小学主题班会中运用这些措施解决问题可有效提高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主题班会;有效性

国家对小学主题班会类的集体班级活动非常重视,在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小学集体班活动,指导班级干部和少先队员开展各种团体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荣誉归属感,培养小学生组织纪律的思想。主题班会作为学校德育教学的延伸,是小学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具有对小学生发挥主题德育的作用,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校和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若想做好小学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小学主題班会的作用,首先应先了解主题班会实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 小学主题班会实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 小学主题班会实施的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小学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大多是班主任,小学生除了被动接受班主任的安排外几乎与策划、指导、组织没有关系。我国绝大多数小学主题班会的开展风格体现的具是班主任的作风,很少体现出学生的风格。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情感体验会直接影响主题班会的选材,影响主题班会开展的特色,这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组织纪律的思想,降低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效性。此外我国大多数班主任忽略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将之改为处理班级日常班务处理。小学班级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除了供班主任处理日常班务外,还供班主任进行一周总结和下周工作安排,使主题班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应用的作用。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小学皆是固定开展主题班会,将班会融入小学课程统一规划。

2. 小学主题班会实施存在问题

(1) 主题班会被常规班务取代

我国小学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最常见问题之一是班主任用常规班会取代主题班会的位置,对主题班会的开展不是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德育教育,而是围绕班务处理、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开展。这完全背离小学主题班会的宗旨,使小学主题班会形同虚设,完全失去时效性。

(2) 缺乏系统性和学生主体性

我国多数小学主题班会在设计上存在随意性,缺乏一门课程的系统模块化教学设计,其内容设计缺乏德育体系,甚至与学校制定的德育任务完全无关。很多班主任常常在逢年过节开展主题班会,目的是应景或者当成班年会。有时为了应对学校的各种突发式检查,也常常临时开主题班会。或者有效学科的教师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班主任会将主题班会改成该学科教师的加塞课。小学各年级开展的主题班会统统采用一种形式,在班会上只谈成绩、班务等与德育无关的话题。班会内容单调、枯燥,开展手段单一缺乏创意,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参加主题班会的兴趣。此外我国大多数小学主题班会是由班主任策划、实施,学生在班会中只是担任被动接受的角色,班主任包办使主题班会缺乏学生主体性,降低班会实施的实效性。

(3) 德育宗旨不突出

主题班会的宗旨是开展德育活动,通过对班规班务的解读、剖析,提炼德育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在主题班会上有班主任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主题班会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开展,利用生活化等多种教学手段达成德育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主体班会实施中,班主任常常忽略主题班会德育教育的功能,致使班会缺乏德育内容,德育特色不鲜明,德育宗旨不突出,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 提高小学主题班会实效性的相应策略

1.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班会德育功能

(1) 理论分析

小学主题班会的德育对象是小学生,班主任在设计主题班会课程时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生的观念,在班会实施中通过有效措施调动小学生参加班会的热情,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公意识,确保每一个小学生在班会中都有事可做、有责可负,通过提高小学生动手、动脑的概率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班会德育教育的作用。小学主题班会的内容应根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学生体现出的难点、重点、热点选择,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级的主题班会有不同的德育重点,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班会德育功能,要求班主任从学生出发,围绕学生德育教育开展目标明确,具有学生鲜明特色的班会。

(2) 实例分析

不同年级的不同侧重点的实例是一、二年级的主题班会应侧重德育养成教育,三、四年级的主题班会应侧重小学生自我德育教育或者自我认识,五、六年级的主题班会应侧重小学生人生观、思想观、审美观的树立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出发的实例是,若班主任发现近来班级学生之间常发生口角,甚至不惜动手打架的情况,可以“友谊”为主题开展班会集体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在主题班会实施后可有效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若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午餐时粮食浪费严重可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帮助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若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烦恼、问题,可开展以“烦恼,没什么可怕”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讲出各自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和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去寻找烦恼、问题根源,探索解决的办法。

2. 均衡主题班会主体

小学主题班会的参与者不仅有班主任还有小学生,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均衡班会主体,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班主任为引导主体的理念,构建一个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恰当配合的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主题班会促进德育发展的功能。新课标改革后我国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本位论的教育理念逐渐向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转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班主任开展小学主题班会时也应跟随国家改革的步伐,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班主任为引导主体的开办理念。在实际的主体班会开展中班主任饰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遇到困难或者没有头绪时应适当给予指引。endprint

在我国很多小学班主任未能正确理解新课标改革的理念,为了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彻底淡出班会,将主题班会完全交给小学生,这种做法矫枉过正也不能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思想还不成熟,不具备独立组织班级会议的能力。若班主任将班级主题班会完全交给学生,班会就会成为小学生自己的课堂,进而失去德育教育的作用。若班主任不在适当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小学生选择的主题可能跑偏,在遇到疑惑、困难时会陷入怪圈、钻牛角尖无法自拔,因此班主任在班会中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设计、组织主题班会时,班主任需正确认识、理解班会宗旨。主题班会不同于学科教学,它不需要教师讲课,学生也不需要听课,主题班会的德育只需要学生、班主任参与与行动,需要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共同行动、反思。主题班会是全体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不是个别优秀学生的舞台秀,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应侧重参与的人数,让班级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节班级气氛全班学生共同进行自我教育。

3. 以课程化建设提高实效性

提高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效性需要班主任以课程化建设为模板,对班会进行设计、管理、实施。主题班会课程化的意思是让班主任像重视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等学科一样重视班会,用学科教学的规范、标准来开展主题班会。围绕“爱国、爱家、爱社会、爱世人、爱科学、爱创造”等思想开展班会,设计合理、科学的班会开展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加强小学主题班会的德育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提高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三、 结束语

我国小学主题班会的现状是班主任全权负责策划、实施,班会成为班主任处理日常班务、总结工作和安排工作的专题班会,小学主题班会都是固定开办,这些现状引出的问题是主题班会被常规班务取代,班会缺乏系统性和学生主体性,德育宗旨不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小学班主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班会德育功能,树立小学生为参与主体、班主任为引导主体的开办理念,以课程化提高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德.主题班会竞赛活动的总结与反思[J].中国德育,2012(9):19-21.

[2]何万莉.高校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3-115.

[3]刘明珍,常文贵.全员参与,提高高校化学类班级主题班会的实效性[J].广州化工,2015(17):216-218.

[4]王迎春.提高主题班会教育的实效性、深化德育工作内涵[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5(3):16-17.

[5]张卫.小学班会教育应关注教育对象的特殊性[J].管理實务,2016(1):15-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有效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夸夸我的班主任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班主任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