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初探

2017-12-09

金融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供方经济学金融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初探

房建瓴辛立秋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金融产业与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新型金融业务形态互联网金融形成,并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其发展的经济学理论更是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在论述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较大的几种理论知识,希望对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工作有参考价值,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经济学理论;探讨

1.引言

相较之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依靠计算机与电子通讯等现代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在上世纪70年代,电子金融业务出现,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到本世纪初,其发展规模遍布世界。在2012年,相关学者正式提出互联网金融,其对传统金融活动的内部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金融产业稳定的结构出现动摇。因互联网金融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胜劣汰优势,从而为金融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2.发展历程论述

上世纪70年代,电子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传播,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互联网金融。类似于一般新兴行业,刚开始互联网金融也是备受社会各界质疑,但无论怎样,它还是顽强的存活并发展壮大。目前,互联网金融遍布世界,在发展初期,针对传统金融活动没有涉及到的一些空白领域,互联网金融通过尝试,吸引客户注意。开始之际,互联网金融以新领域发展为主,所以成功的吸引了首批客户。经过长期发展,地位更加稳定,此后,其采用免费策略与技术优势等一系列商业手段,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传统金融活动逐渐被替代。在此过程中,一些人盲目的涉足这一新型金融领域,期望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经济收益,但因他们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了解不够深入,使得很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讲,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基础经济学理论,才能将其更好的与企业运营发展相结合,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产业经济学理论

3.1 规模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包含供方与需方两种类型的规模经济,其经济发展规律主要是指规模扩大,降低相同供方内部的成本。互联网技术与供方规模经济相互结合,传统经济活动中的资本与劳动力要素被信息、技术等要素取而代之,并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重要要素,传统经济发展规律也被打破。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范围经济有明显的多样性,比如股权众筹,单个新增融资方有较低的边际成本,融资方增多,对投资者也更具吸引力,所以,众筹平台能够更好的节约成本。再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支持在线支付的基础上,还可进行花费充值、理财保险及缴纳水电费等业务,这部分增值业务对潜在客户有很大的吸引力,用户评价得以提高,且这一支付平台只要将技术兼容与安全性问题解决好,就可有效降低业务叠加引起的成本增加,为平台创造更大的收益。

3.2 长尾理论

该经济理论主要是利用自身成本优势,对品种进行丰富,开启利基市场,其与范围经济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其并非以热门产品为主,还注重某些冷门产品。所以针对互联网金融中传统经济学无法阐明的情况,一般常采用该理论。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网络金融处于长尾,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越来越多,对大批敏感的尾部客户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微贷企业通过信息处理快、效率高及手续费低等优势,对大批贷款金融少的客户吸引力比较大。网络金融长尾经济理论有效补充了“二八定律”,该定律是根据事情紧急情况进行编排,其是以重要少数与琐碎多数为前提的,该原理是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含义是在特定群体中,重要隐私占比较少,以非重要因子为主,因此主要对少数重要因子控制好,就可对整体进行统筹兼顾,长尾经济就是根据此原理,对需求曲线的长尾与短头现象进行诠释的。相较之以往金融行业,网络金融成本优势主要体现为对长尾基础的持续与延伸。互联网金融信息要素可以灵活复制并利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信息的反复复制与利用,使得费用减少,推广成本降低,还能够快速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市场份额。

4.信息经济学理论

4.1 信息不对称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劳动与资本等要素逐渐被信息等新兴要素取代,且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贷款活动中,如果客户信息贷款前后不一致,就有可能为互联网贷款领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利用信息经济学中不对称理论,有效应对贷款前后用户信息不相符问题。比如,“阿里小贷”把卖家信息与阿里电商平台交易记录结合起来,构建相应的信息体系,贷款前,从数据库提取客户相关信息,利用交叉检验技术,获得准确的信用评估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准确评估贷款人的违约概率,平台也因此可以提前监管存在违约性的客户。P2P网贷信息审核工作不断改善,贷款前,其提前审核贷款人基本信息与信用评价,由此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同时其也会利用其它渠道掌握贷款人真实信息,一定程度上,这些措施降低了贷款企业逆向选择产生的风险。

4.2 搜寻经济学理论

针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形成了搜寻理论,基于此,信息专业服务机构为互联网金融搜寻更多的可靠信息。国内研究学者韩民春通过实例,证明在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信息的分布比较均匀,成本与价格更具透明性。所以,在线商品价格设置有了约束,如果互联网金融搜寻成本降低不明显,其发展压力比较大。比如在资金货币市场中,为了寻找信誉好的供方,传统市场搜寻过程中,需要耗费高额成本,此时信誉低的供方就会利用降价模式吸引需方,所以,相较之信誉低的供方,信誉好的供方产品价格要明显高,导致市场价格有很高的离散性。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因互联网搜寻成本降低,首先要考虑口碑好的供方,使得信用差的供方必须降价销售产品,因成本高于收益,导致信用差的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优胜劣汰机制的发展,市场结构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改变,信用好的供方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行业能主动搜寻金融信息,但由于信息量太大,金融信息的主动搜索无法满足每一用户需求,所以,在大数据新形势下,“推荐喜好”等专业互联网金融信息搜索手段出现,其依据客户喜好的金融产品,搜寻相关信息,缩小了信息搜寻范围,成本降低,用户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4.3 声誉体系

其建立基础是博弈论,主要指面对冲突时,理性决策主体间实施问题解决与均衡的办法,主要研究理性决策者间的冲突与合作的一种力量。其说明经济学研究更加关注人与人间的关系、影响与作用;更加重视信息,尤其是与现实世界相近的不完全、不对称的信息。声誉,是体现经济内在性质与可靠性的一种可传递信息,所以,寻找合作伙伴时,首选声誉高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合作中背叛行为发生几率。互联网金融而言,声誉是非常重要的,因互联网信息有非常快的传播速度,如果某一金融企业声誉受损,通过互联网其他人都会知道这一信息,这样该企业的客户量就会快速降低。如同贷款,在为个人或企业发放贷款前,贷款机构首先会了解其信誉情况,由此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所以,声誉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法宝,好声誉也能为企业吸引更多的客户。

5.金融中介理论

5.1 筛选处理信息

对互联网金融来讲,信息非常关键,但由于互联网中出现的信息层次不齐,信息不对称使得用户享受不到更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了对互联网金融的认可度。所以,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金融中介理论主要用于掌握信息不对称情况,尽管目前信息不对称情况有所好转,但互联网自身无法彻底删除或对重要信息内容进行隐藏,使得信息不对称不能彻底改善。同时,大数据时代新形势下,互联网经济信息增长速度非常快,信息真实性下降,很多用户对信息缺乏筛选处理能力,就会因信息错误造成自身利益受损,从根本上来讲会减少互联网金融的用户量。金融中介则能够指引互联网金融对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与处理,为顾客提供有用、价值高的可靠参考信息,用户由此也会更加认可互联网金融。

5.2 交易成本的降低

根据互联网金融规模与范围经济理论,因零信息资源的零成本复制,降低了互联网金融成本。但对杂糅的互联网信息进行有效筛选,需要耗费高额成本,所以金融中介的出现,能够有效降低此方面成本。金融中介专业技术可为互联网金融活动所需信息进行更好的筛选,并依照需求将其整合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由此节能信息筛选时间,降低金融活动前产生的不必要交易成本。另外,因互联网金融对消费者保护缺乏完善的机制,有效提高了违约、监督等方面成本,如果由金融中介负责此活动,则能够利用监督契约的社交,节能监督成本。在经济风险转移过程中,金融中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金融中介并非简单的“代理人”,对金融产品而言,其逐渐发展成为创造者,从而有效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研发的成本。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同时其也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所以,确保互联网金融获得更好的发展,研究与之相关的经济学理论非常重要。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互联网金融才能得到科学、可靠的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互联网金融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1] 李二亮.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2):33-39.

[2] 陈一稀,魏博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研究[J].南方金融,2015,(01):42-50+56.

[3] 汪炜,郑扬扬.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经济问题探索,2015,(06):170-176.

[4] 周应恒,巩世广.互联网金融的后发优势:国际经验与引申[J].改革,2016,(02):56-68.

[5] 丁俊峰.基于共享金融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理论分析——以P2P行业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6,(05):12-18.

[6] 吕晓婷.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商,2016,(25):178-179.

猜你喜欢

供方经济学金融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中国船级社大力推进海外供方认可服务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如何建立供方管理体系
经济学
P2P金融解读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
经济学的优雅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