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分析

2017-12-08甘秋香��

考试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语文

甘秋香��

摘要:本文主要从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和以生为本等方面探讨了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教学法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思维灵感

随着新课改体系的逐步完善,高中语文作为基础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处理问题作为教学目标。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流程,以学生的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任务,促使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现。

一、 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一)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是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教学思维模式之一。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而问题情境是营造一个良好课堂环境的核心要素。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在问题情境中应该扮演一位怎样的角色,是问题的拥有者还是问题的解决者。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創造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站在文本内容角度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情境。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将课前引导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文章内容制定结构化和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再根据教学目标合并教学方案向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以任务指导学生展开学习。比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这篇小说主要以“贾府”作为全文主题,无论是环境还是人物性格特征,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贾府展开描述的。那么这篇文章的基础性部分主要围绕“贾府地点”“贾府景点”“贾府特点”而展开。这些基础性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贾府典型环境与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掌握好这些基础性部分内容,教师在课中分析与探讨过程中才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性、系统化地分析作者对贾府环境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以及主角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特点。

(二)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需要对学生明确提出目标。比如引导学生以自主性态度了解阅读前需要收集哪些背景信息、需要了解哪些内容;阅读后需要明确全文线索、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内涵等。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以课前练习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对文章大意进行了解,还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性知识,从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做到心中有底。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前阅读实际情况进行概括、评价,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预习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回答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是根据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题情况进行评价,也可采用创新教学提问方式进行反馈,然后再评价。创新教学提问方式就要创新教学提问的角度。通常情况下,老师提问都会与所教学内容相联系起来,围绕中心思想抑或是写作技巧进行提问。长期下来,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限,让学生思想被圈定在某些条条框框氛围内。因此,老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可以巧妙地转化提问切入的角度,让所提问题更加具备创造性。

二、 以生文本,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教学形式的逐渐多元化,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和固定化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从而导致语文教学丧失了基本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完全打开思维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解《老人与海》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预习和了解有关于作者的生平事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通过了解和学习,如何评价桑地亚歌的失败?”“很多人认为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就像是拿石头去碰鸡蛋,是在做无用功吗?”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根据自身教案涉及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以鼓励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对课文内容认识的不足和偏激观点。比如学生在对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斗产生怀疑时,也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再在接下来的课堂分析与讲解中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观点的错误。简而言之,教师要在课堂流程上进行改造,转换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并通过课堂对话,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提出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在学生之间的想法和意见方面有分歧时,不要果断定下结论。要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学生是如何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倾听学生的个人想法,肯定学生对文本的原始解读。这样从真正意义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三、 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探究课本内涵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依赖心理,不知道如何提问、从何提问、如何自主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授之以“渔”,是学生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学习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问题教学法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探讨的关键点。首先,从文章矛盾处找寻提问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祝福》这一篇课文时,学生对于祥林嫂的悲剧源头以及悲剧因素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有些学生认为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有些学生则认为是鲁四老爷的冷酷。教师可以完全利用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深沉含义,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其次,逆向提问。触动逆向思维的可燃点,批判地、多向地触发提问点。

四、 结束语

在新课改倡导的实现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找准教学基准点,就需要将问题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体系中,站在学生角度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