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教学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2-08董成芬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口语语言课堂教学

张 昕 董成芬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中小学教师教学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 昕 董成芬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教师的教学口语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口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口语意识不强,课堂教学口语的把控能力不够,教学口语形式单一缺乏感染力等。要提升教学口语水平,教师须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教学口语意识,借鉴先进经验,精心备课,预设良好的教学口语等。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口语;教学素养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所使用的口头语言,是教师的主要工作用语。教师教学口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影响着教学效果。”[1]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纯熟、优美的教学口语,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印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口语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口语现状总体有所改善,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实行“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得少,参与课堂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当前,在新课改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师教学口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结构总体上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结构分布不平衡,有些学科常由非专业教师执教,这样,教师的教学口语难以保障和提高。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在课堂授课时,由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更不能实施专业的教学口语。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口语意识不强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只追求课堂上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口语意识淡薄。例如,一些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上课使用普通话的意识认识不够,讲课时仍使用方言,使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地域方言的烙印,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以及一些老教师身上,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有些老教师在上课时把“械”和“戒”混读,“氯”和“录”混读;一些教师则是前后鼻音不分,“新”和“星”、“分”和“峰”等读起来毫无差别。如果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稍不注意,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练习任务,不利于学生学习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因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口语意识是提高教学口语水平的关键。

(三)课堂教学口语的把控能力不强

有些中小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学口语的把控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很弱。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常穿插闲话聊天,部分教师课堂讲授没有方向和目的,天马行空,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游离。有时,虽然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即兴拓展知识,但是,如果教师漫无目的,课堂闲话过多,不懂适可而止,就会造成课堂教学口语不能有的放矢,使教师最终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四)教学口语形式单一,缺乏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展开和生成许多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巧妙点拨,为学生指点迷津,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课堂教学口语提前预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口语进行描述。然而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课堂口语表达形式单一、平淡无味,缺乏感染力。例如,有些教师课前没有预设教学语言,不仅使教学口语不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还使得教学口语和教学内容不能协调统一,甚至教学口语单一、苍白,缺乏相应的感染力。有的教师不注意个人修养,语言粗俗。还有一些老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太熟悉新生词语,不能和学生有效互动。有些年轻教师不懂得因材施教,不能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灵活的语言进行教学,以至于课堂教学不够高效,不够吸引人。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口语水平的对策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口语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口语水平

中小学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文化素养,广泛阅读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自身见识,塑造自我形象。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应及时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教育理论,把握教材的时代性,更新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要提高教学口语的表达能力,需要各方面综合知识的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要经过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教学口语水平。专职教师应多参加教师业务培训,在培训中增加教学口语训练并考核。新任教师在师范院校就学时,应加强教学口语的学习,在口语理论扎实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新任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可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口语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多参加与口语表达相关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表达能力。

(二)增强教师教学口语意识,加强教学口语的生动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凡是当教师的人都要绝无例外地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如若不然,则会影响学生的发展。”[2]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要使学生学会标准的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晰,咬字准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简短扼要,用词确切,那么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些。只要教师努力做到,学生必会受其影响。”[3]因此,中小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口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使教学口语符合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鼓励性、教育性、生动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首先要讲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例如: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课堂上如果教师不善于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听课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插入幽默语,它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生动有趣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语时,要出自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注意幽默的分寸,否则幽默过头就会产生副作用。

(三)优化语言环境,加强教学口语语感训练

教师的教学口语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每个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训练,才能在反复的训练中获取实践经验。教学口语实践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课堂训练,二是自我训练。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口语,加强教师口语的规范性、专业性,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优化语言环境,加强语感自我训练。在训练中,教师要控制好语速和音量,要保证把每句话都说清楚、说明白,让学生理解并形成默契。同时,在训练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表情,增添自己的教学口语魅力。教师还可以经常观课议课,对教学口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四)通过“名师课堂”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口语

名师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名师的教学口语水平反映在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因而,要经常观摩或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学习其优秀的教学语言,学习名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表达什么。例如,在讲解《促织》一文时,教师提问:“‘久不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很久没有考取。”教师这时引导学生,为什么不说“久不第”或者“久不中”呢?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探讨“售”的内涵和外延。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独特的专业口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名师课堂”,学习其语言的引导性、启发性、示范性、教育性,借鉴其优秀口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口语能力。

(五)精心备课,预设良好的教学口语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口语出现问题,排除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是教师备课不足造成的。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口语,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巧妙点拨。课前,教师可以对导入语、提问语、讲授语、评价语、结束语等教学各环节语言进行预设,仔细推敲,不断修改完善。课后,教师还应对照教案,反思自己在课堂上“即兴语言”出现的问题。运用这种方法,久而久之,会使教师的教学口语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口语中的机智不单单是教学口语的问题,还是一种教学智慧。它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千锤百炼到从容练达,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求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口语表达中游刃有余,进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升教学口语水平绝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而且需要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此外,学校应当多举办课堂观摩、兴趣活动、教研培训、业务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中小学教师将提升教学口语水平作为自己自觉的追求。

[1]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78.

[2]黄建中.教学语言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5.

[3]斯霞.我的教学生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114.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教学口语现状与对策研究”(批准号:SGH140684)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口语语言课堂教学
语言是刀
酒中的口语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口语对对碰
我有我语言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