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6罗登勇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情境

罗登勇

【摘 要】本文论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生活化的导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创新物理课堂教与学的方法、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等四种策略,以使学生热爱物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143-02

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既能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高效的教学方式被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其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契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生活化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物理,并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物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以生为本,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将其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并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中,从而缩短物理与现实、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富有生活情趣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学物理,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积极、高效地学习物理。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识面广,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如果学习不得法,将难以提高成绩。生活化教学结合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从最熟悉的身边事物和现象中发现物理的奥妙,领悟自然界中的规律,从而消除对物理学科的距离感,提高其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生活化的导入。在进行物理教学导入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或事物进行教学。

例如教学电池电压、容量实验等内容的时候,可用寻常可见的手机进行举例。过去,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比较低,一部手机可用好几年,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很多人都是一两年便更换一次手机。换掉的手机及电池都是如何处理的呢?学生往往会回答扔掉或卖掉。其实,手机电池也会污染环境,如果将其收集起来另作他用,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手机电池放电实验,利用电路图测量电池的电压和容量,讨论旧电池回收利用方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能对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力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进行物理力学概念的讲授。例如,讲解摩擦概念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哪些摩擦现象?学生会列举走路摩擦、车轮刹车摩擦等,通过观察汽车刹车现象,学生就会发现汽车质量越大,行驶速度越快,其刹车后滑行的路程就越长。教师可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明白汽车刹车时施加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力也会越大,相应地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压力也越大,此时,摩擦就会由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从而实现刹车功能。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物理现象,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观察其他的摩擦、惯性现象,并主动进行概念论证。

学习电路布局以及相关知识时,教师还可引入以下实例:在现代家庭装饰中,为了生活方便,一盏灯往往安装两个不同位置的开关,如进门开关和床头开关等,这种方式称之为单联双控式开关。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电路图,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尽管物理的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但其很多教学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备课生活化、使用生活化教学语言、设置生活化教学内容外,还要结合学情与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音视频、电影短片等,构建物理教学情境,将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等生动地展現出来,以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圆周运动”时,“离心运动”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创设洗衣机脱水的教学情境,采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大多数家庭都有洗衣机,那么洗衣机在工作过程中是怎么脱水的呢?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很快明白是离心运动的作用,使得衣服上的水被甩干。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衣服与洗衣机脱水桶之间保持垂直状态,启动洗衣机后,转筒就会进行圆周运动,水就会在竖向重力、摩擦力及向心力等作用下被甩出去。随着转速的不断加快,这种向心力也会变大,由此衣服对水的吸附力就会降低,最终衣服就能够成功脱水了。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也更容易一些,这样的课堂也更高效。

(三)促进课外实践活动与作业生活化。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因此,生活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当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和作业中。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并使作业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更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建课外实验小组,将课堂上没完成的实验或存在争议的实验放到最后完成,帮助学生走进物理科学的殿堂。

例如,学习平抛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现象:将带着雨水的伞放在地面旋转,很多学生会认为甩出的雨点就是半径,也就是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然而,通过实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再如,学习圆周运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应用圆周运动原理的现象,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综上所述,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必须将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使物理教学更加富有活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科学性、主体性、实践性的原则,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将物理课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促进物理思维和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玉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学周刊,2016(36)

[2]陈 健.优化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

[3]高晓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6(12)

(责编 韦 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