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探索

2017-12-06温中林蒋莲艳蒋冬生陈造勋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

温中林++蒋莲艳+蒋冬生+陈造勋

【摘 要】本文以桂林林业学校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视阈下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提出通过构建教师社会服务的便捷通道、开展社会技术培训、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建设专业团队、技术交流共享等措施,提升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现代学徒制 林业专业教师 社会化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58-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专业基本条件》的要求,中职学校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社会服务功能是示范专业基本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提升本专业能力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应与地方企业紧密联系,既要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又要促进当地教育经济协调发展,更应增加中职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的生产、技术服务,为地方企业提供先进的工艺技术等,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而在这当中作为职业教育的传播者和创造者的教师,提升其社会化服务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桂林林业学校为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视阈对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进行探索。

一、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背景

(一)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现状。桂林林业学校现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资质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林业专业服务社会工作。学校与国有荔浦林场、北斗星测绘公司、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累计完成林业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13篇。学校积极主动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与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林业局、梧州市蒙山县林业局、桂林市平乐县林业局每年进行伐区调查设计多项。近三年来,学校师生完成了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案件鉴定、林地落界、道路勘测设计、工程测量、园林规划等技术服务30 多项,以多种不同形式为社会发展进行服务性质的活动,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而林业职业教育是技术实施型教育,在教学中应以实例教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引入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实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因此,经集体研究,桂林林业学校决定以区示范专业林业专业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结合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林业专业主动服务当前广西经济发展,尤其是提升林业专业教师能力的社会贡献度。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桂林林业学校依托现代学徒制特点,充为利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服务平台、森林资产评估服务机构,开放教学、积极促进专业建设,将在技术培训、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组建生产和教学团队、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增加技术开发与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提升林业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教师社会服务的便捷通道——校企合作平台深度发展。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学制度与传统学徒制的重新组织,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的身份相互交替,企业有学校名师,学校有企业专家,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解决学生(员工)、教师(师傅)在企业与学校的时空限制问题,使校企融合发展。教师利用自身的专长和社会上个人名气,为企业吸引过来生产项目,教师作为师傅踏入社会,招工即是招生,不仅能帮助学校解决招生困难,还承担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校企共同制订学生(员工)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专所长,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共同开发教育资源,使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例如,组建现代林业技术服务专家咨询服务团。以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桂林市林业设计院、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单位高级工程组成专家咨询服务团,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和技能指导,鼓励学生加入专家咨询服务微信服务平台,安排师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施工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员工)培养质量,并为教师社会服务提供一条便捷通道。

(二)开展社会技术培训。广西各县林业局、林业企业等都会有适时提高员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及新员工培训的需求,桂林林业学校先后承接过相应的培训,培训效果不好,教师服务能力不高,但这并不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高所致。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对员工培训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还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培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而林业行业员工急需的是岗位工作任务能力培训,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内容,缺乏系统学习和训练,强调了“职业性”却弱化了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由此可见,技术培训面临的难题是林业专业“知识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和岗位工作任务,重建培训载体,将教学内容的重组。如进行数字林业信息化管理实战培训,其核心决定于 Arcgis 林业数据处理专题图制作实战技术培训,可以高质量地建立起林業 3S 信息管理系统,替代传统林业管理,实现了林业管理现代化,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教学内容的确定,我们不仅要以造林规划设计、林地更新、二类调查等数据处理为案例教会学员使用 ArcGIS 软件某些功能处理林业相关业务,还应熟悉整个软件其他功能,否则学员就缺少解决软件问题上的能力;还要在林业管理方法、数据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处理和林业档案管理方面能力方面进行提升,真正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不仅懂得数字林业信息化管理,而且擅长此方面教学内容的重组。

(三)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现代学徒制中“工”与“学”的交替,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多元化的教学空间,要做到工学合理衔接,在教学管理上要实现校企共同参与的“一切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柔性化管理模式,要依据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要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能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特性,合理组织培养学生过程的“工”与“学”教学,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与企业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服务态度。简单地说,就是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什么工作,就与企业共同承担完成好某项擅长的工作。林业专业的学生,有的适合做外业踏查,有的适合做设计或数据处理,等等。例如,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提高专业学生的技能,桂林林业学校与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利用公路建设占用林地合作项目引入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培养学生。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是“做中学、学中做”,学校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企业每年承接的新建或改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项目,桂林林业学校林业专业师生完成 100 公里左右的林地可行性研究。林业专业学生只要在校期间完成 CAD、计算机基础、数据透视汇总分析、森林植物等林业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他们就可以到实际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上,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教师挑出适合外业踏查的学生参与项目外业调查,一般情况一个指导教师或者企业指导教师每人带领 2-3 个学生为小组进行。教师挑出擅长数据处理的学生参与内业工作,让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共同完成收集与整理外业材料,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一份“图、文、表”项目占用林地可行性分析报告,最后由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过程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要求,工学交替,个性化培养,确保完成任务的质量,也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设专业团队,技术交流共享。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需要专业技能更强的一支教师(师傅)队伍,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校内,需要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提升团队自身的“双师”素质。在校外,建立高效、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以开放共享为核心,以整合集成为主线,加强林业相关院校、企业与桂林林业学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引导外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发展的合作机制,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核心课程体系、信息技术资源库、实训资源库建设提供服务。依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协会,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贵州林业学校、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等 13 所高职院校和 5 所中职院校以及 15 家企业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前沿技术、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信息交流五大平台,有效整合了在校生的职业教育资源。不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互访、职业技术教育交流、社会实践交流、林业类或专业类教师互换及课程对接、学分互认、互派学生、师生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交流,形成中国—东盟职教联盟合作交流常态机制,联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师资,提升教师在行业中的社会服务竞争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师的社会化服务手段。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时间空间的交替,社会服务面向的多元性,更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对外,借助校园网站做好社会服务项目宣传和业务洽谈;对内,学校借助微信、QQ 平台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提高学徒制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让教师从传统教学脱离出来,在拥有更充裕的时间服务社会过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难点、重点问题制作好微课,上传到微信、QQ 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工学交替过程,让每位学生(学徒)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完成课程系统的学习,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遇到的困惑问题学生可以随时上传,教师(师傅)及时进行解答,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下转第69页)(上接第59页)要求学校教师(师傅)及时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学生(学徒)总结当天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提升林业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的拓展延伸。林业专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社会化服务上,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支撑。因此,由林业专业教师牵头,积极引导有实力的计算机专业青年教育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和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批林业职业教育数字林业信息综合能力人才。例如,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培训并参与主要针对当前资源调查现状及基层实际,围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管理以及技术细则、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剖析,公益林落界成果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方案的编制、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学交替中,他们从管理层面和数字林业技术操作层面进行了补充和协助,实用性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化服务效果。在林业专业教师带领下,今后会有更多专业的教师开展更多的社会化服务。

林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林业行业、企业参与桂林林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林业专业设置与林业产业需求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是推进桂林林业学校林业专业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桂林林业学校林业专业社会化服务进程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本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邱翠榕.现代学徒制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J].新课程研究,2016(2)

[2]王子南.现代学徒制与我国职业教育整合的探索研究[J].职教论坛,2013(31)

[3]朱能军.中高职课程及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術教育,2013(29)

[4]刘 凌.试论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J].职业技术教育,2007(6)

[5]张惠君.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问题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15)

[6]苏付保.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柳州师专学报,2014(4)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林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20150105)。

【作者简介】蒋莲艳(1970—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林业学校高级讲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