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7-12-06黄稔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中学语文培养策略

黄稔

【摘 要】本文论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提出应注重阅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开展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明确语言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44-02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的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有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等方面。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阅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它们经过了作者反复的推敲和锤炼,学生长期学习和阅读有利于培养语言经验和语感,促进语言建构和运用。教育家朱熹说:“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散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说明了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使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意境和形象,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情操陶冶。例如,教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文章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至于成立”描述了刘氏的抚育恩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未曾废离”描述了李密应当报养祖母的大义;文章中对于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及难以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表达委婉。学生难以从文章中体会李密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朗诵,反复有情感地诵读,从而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和朗读促使学生将生活经验、知识内容和个人的想象进行融合,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语言,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有效地运用,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二、开展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而且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教师应当充分考虑,直击要害,通过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对电视剧中的情节和文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电视剧中的情节和原著中有很多细节的方面存在不同,如在原著中陆谦等人在李小二的店中进行密谋谋害林冲的这一环节,跟电视剧中的情节有很大的不同,电视剧为什么不照搬原著中的内容而选择改编呢?电视剧对其进行改变的理由是什么?”“改变之后,艺术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果你是导演,你又会怎样去改变?”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丰富多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展开思维,开展辩论活动,促使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相反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整个过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三、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的名篇有着优美的语言表达、新颖的立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滕王阁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寻找文本中的重点语句,然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味,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在文本中的用意。学生通过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明白了“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飞阁翔丹,下临无地……披绣闼,俯雕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对景物的描写;作者通过“天高地迥”“兴尽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觉宇宙之无穷”是对天地美景观赏后的赞叹;“识盈虚之有数”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表达了作者虽然遭遇坎坷,但依然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志向,情感表达委婉、真切动人。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感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下转第53页)

(上接第44页)

四、明确语言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语言文字的主要载体是文化,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文章题材、年代都非常的广泛,有很多文章包含深厚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每个篇目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在语言的表达、修辞的运用上以及在内涵上,都包含着我国数千年来的情感和精神,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例如,《端午的鸭蛋》这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文章的开头提到:“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以及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等,而且由自己家乡端午的特色午饭“十二红”引出鸭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端午节的风俗进行描述,让学生对于端午节的了解不仅仅只是吃粽子、鸭蛋和赛龙舟,同时能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念家乡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外延伸,端午节是为了祭奠大诗人屈原,从这个角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自己理想的执着和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从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3)

[2]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

[3]肖 利.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幾点思索[J].新课程·下旬,2016(36)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中学语文培养策略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