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补兼施法治疗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2017-12-06朱欢欢黄金成吕国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泻下肠粘连通腑

欧 强, 朱欢欢, 黄金成, 吕国强

(江苏省无锡市中西结合医院 肛肠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攻补兼施法治疗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欧 强, 朱欢欢, 黄金成, 吕国强

(江苏省无锡市中西结合医院 肛肠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肠粘连; 攻补兼施法; 疗效; 预后

肠粘连是一种因手术或创伤引起的肠管与肠管、腹膜、腹腔内脏器之间发生异常的粘连,属于腹部胃肠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80%~90%[1]。既往研究[2]表明约30%的肠粘连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肠梗阻。Barmparas等[3]研究表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与腹部手术次数、腹腔浆膜面受损范围成正相关性。现代医学[4]全面阐述了肠粘连的病理生理机制,且临床主要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但西药在恢复患者肠动力方面远不如中药安全、持久,因此中医药治疗优势更佳。中医[5]认为肠粘连基本病机为腑气不通,作者根据攻补兼施法,自拟通腑散结汤治疗肠粘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60例肠粘连患者。纳入标准: ① 符合《内科学》有关肠粘连诊断标准[6]; ② 经CT或腹部彩超检查确诊为肠粘连; ③ 中医证候观察可见腹痛、压痛或反跳痛、高热不退、烦渴、恶心呕吐、大便不通、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或干、脉细数等; ④ 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⑤ 初次手术并且术后1周内生命体征平稳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② 合并脑血管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③ 术后1周内发生严重并发症; ④ 敏感体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4.27±4.3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89±1.20)年。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6~60岁。平均年龄(55.09±4.2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90±1.18)年。2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患者入院后禁食,实施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应用抗生素、解痉、止痛及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攻补兼施法治疗,采用本院自拟通腑散结汤: 炒枳实12 g, 火麻仁、苦杏仁、党参、白术、瓜蒌仁各10 g, 厚朴9 g, 大黄、甘草各3 g, 诸药配伍加水300 mL, 水煎2次去渣取液 200 mL, 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持续给药2个月。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比较2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评估[7]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腹部疼痛评分为VAS评分: 满分10分,无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3分以下,患者有明显伤口痛为4~6分,强烈难忍的疼痛为7~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采用EORTC QLQ-C30评分, 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包含30个条目,第29、30个条目包含7个等级,余下条目包含4个等级,总划分为15个领域,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EORTC QLQ-C30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 对照组恶心呕吐5例,头晕3例,腹胀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与观察组比较, *P<0.05。

表2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与观察组比较, *P<0.05。

表3 2组VAS评分及EORTC QLQ-C30评分变化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8]普遍认为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机制为炎症学说,并认为手术损伤腹膜导致炎症渗出,从而打破了胶原合成和分解的平衡状态,继而形成肠管与肠管、腹膜、腹腔内脏器之间的纤维粘连[9]。目前西医对本病治疗尚缺乏特效药,在中医学古文献中并无“肠粘连”的病名记载,中医学者根据肠粘连患者腹胀、腹疼、排气排便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肠粘连的病理学特征,将其归为“便秘”、“积聚”、“腹痛”范畴[10]。

中医学者[11]认为腑气不通为肠粘连主要病机,且其病位在大小肠,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而腹腔手术常导致大小肠的脏腑失和,气机郁滞,传化不利,出现腹胀、腹痛、排气排便障碍及呕吐等临床表现,并最终引发肠粘连。中医古籍《医学正传》中提出“凡通则不痛,理也。”故通腑泻下是治疗肠粘连的基本法则,但中医学古文献中《医学正传》同时提出“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景岳全书》曰: “虽今日暂得通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故单纯的通腑泻下只能暂时的治疗肠粘连,原因有: 通腑泻下日久可损伤脾胃功能,耗伤气阴; 腹部手术时已经损伤脾胃功能,再加术后患者的脾胃将水谷之精华吸收而营养全身功能差,则进一步导致脾胃气虚; 中医认为内因和外因二者共同导致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内因,邪气入侵、饮食不节是外因,气滞痰凝,瘀毒内结,日久聚而成形[12-13]。作者根据攻补兼施的大法,以通腑泻下以治肠粘连之标,佐以益气健脾可强固脾胃功能、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并防通腑泻下损伤脾胃功能[14]。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腹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药物安全性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因观察组患者另给予了通腑散结汤,其是在小承气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而成,方中以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下; 党参甘温、健脾益气养胃; 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健脾之功[15-16]; 胃肠道肿瘤手术常常导致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变差,而且机体免疫抑制加重,故术后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是常规西医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却无法纠正免疫抑制[17]。现代药理研究[18]表明,四君子汤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免疫因子,被证实利于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提高。现代药物研究[19]证明白术挥发油能促进小鼠的肠道的推进运动。杏仁、火麻仁、瓜蒌仁佐以润肠通便,其中杏仁可以宣畅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起到提壶揭盖的作用,全方诸药联用,共奏攻补兼施、通腑泻下、健脾益气之功[20]。

[1] Hellebrekers B W, Kooistra T. Pathogenesis of postoperative adhesion formation[J]. Br J Surg, 2011, 98(11): 1503-1516.

[2] Tokita Y, Yuzurihara M, Satoh K, et al. The cholinergic nervous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at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adhesion[J]. Surgery, 2008, 143(2): 226-232.

[3] Barmparas G, Branco B C, Schnüriger B,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laparotomy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 J Gastrointest Surg, 2010, 14(10): 1619-1628.

[4] 王东和, 曾繁利, 王平云. 肠粘连松解汤配合西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1): 77-78.

[5] 曹立幸, 陈志强. 中医药对围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6): 858-860.

[6] 王吉耀. 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87-299.

[7] 王燕, 卜范峰, 荣宝海, 等. 清肠合剂保留灌肠防治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6, 56(12): 41-43.

[8] Kataria S, Garg M, Marwah S, et al. Postoperativeadhesive intestinaiobstruction fromgossypiboma[J]. Ann Med Sci Res, 2012, 2(2): 206-208.

[9] 钟岳, 杨福泉, 冯伟.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7): 932-934.

[10] 高佳丽, 杨瑞雪.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剖宫产术后肠粘连效果研究[J]. 陕西中医, 2017, 38(1): 59-60.

[11] 韩洪星. 中医辨证治疗手术后肠粘连临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18): 20-21.

[12] 陈萌. 四磨汤联合针灸疗法预防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12): 2329-2330.

[13] 郭秋红, 林静, 林昭. 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7): 1274-1275.

[14] 李志强, 冯翠丽, 王伟. 行气消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48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6, 38(4): 528-529.

[15] 林和先. 四磨汤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 河南中医, 2015, 35(8): 1956-1958.

[16] 许永泽, 许菊珍. 清肠通腑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6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2): 210-211.

[17] 张良清, 冯时傧. 小承气汤对腹部术后24 h胃肠电活动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11): 1-15.

[18] Kim S J, Park J H, Kim K H, et al.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pamin on LPS/Fat-induced atherosclerotic mice[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 305454.

[19] 陈镇, 夏泉, 黄赵刚, 等. 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 15(8): 66-68.

[20] 傅凌雪. 大承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大肠癌术后热毒伤阴证肠粘连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6, 29(9): 163-164.

2017-07-13

吕国强

R 574

A

1672-2353(2017)21-128-02

10.7619/jcmp.201721048

猜你喜欢

泻下肠粘连通腑
太阳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华亭大黄泻下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53例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