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治早期山水画艺术师法探讨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倪瓒画风山石

陆治早期山水画艺术师法探讨

龙军刘光平

刘光平(1978-),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非遗理论。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陆治的山水画艺术成就显著,独具一格,这是他在吴门诸弟子中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陆治受“吴门画派”影响,其早期山水画以临仿宋、元文人山水画作品为主,但兼学“马夏”一路画风。本文以陆治早期山水画的师法为探讨对象,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陆治绘画艺术的私淑情况。

吴门画派;南北宗;文人山水画;“马夏”画风

明代中叶,“吴门画派”在沈周、文徵明的主导下取代了“浙派”,推崇宋元文人画。陆治前期的山水画即遵循着“吴门画派”的审美趣味,以私淑宋元文人画为主。此外,陆治前期山水作品还有临习“马夏”一路画风的作品存世。

1 远绍“马夏”画风

明代前期,“马夏”山水画风曾一度在“院体”及浙派中盛行。继吴门画派兴起之后,“马夏”山水硬朗、砍斫的斧劈皴法即遭冷落,热衷于描绘文人日常生活情趣的“吴派”绘画对“马夏”山水风格极为排斥。作为吴门画派的传承者,陆治能兼取马夏画风硬朗的一面,这在当时并不多见。

陆治前期临习“马夏”画风的作品,在上海博物馆藏有三件,其中《桃花源图》扇作于嘉靖十一年(1532)春日,《南屏万壑图》扇和《涧阁晴云图》扇作于嘉靖十二年(1533)。

《桃花源图》扇是以陶潜文学内容“桃花源”为题材而描绘的,这一题材在陆治一生的山水作品中多次出现。此图与《南屏万壑图》扇在画面形式上有共同的特征,即多注重山石轮廓的 “细硬”之感,显然,这一点来自于“马夏”一路的风格,惟“斧劈皴”法在图中并无明显的表现。与前者二图不同的是,陆治对《涧阁晴云图》扇的表现,不仅强调山石轮廓的“细硬”描绘,而且在山石间多运用了“斧劈皴”法,注重体量感,此图与“马夏”一路的画风极为类似,是典型的北宗风格。

以上三幅作品,可视为陆治早期学习“马夏”画风的代表作,但总结其画面技法,亦可初步窥知陆治的山水特点:

1.在山石轮廓表现方面,多以“细硬”的线条勾勒,亦多呈以锐角的形式。

2.与“马夏”边角山水中劲健、酣畅淋漓的“斧劈皴”法相比,陆氏的“斧劈皴”法缺乏整饬感,山石结构亦趋繁杂,重重叠构。

3.画面山石之间,擅以线描的形式勾勒云层,对树的描绘趋于平面化。

这三个山水特点,虽然在上述作品中还不十分明显,但在陆治中年以后的山水作品中越发突显出来,成为了陆治独特山水画风的辨识依据。

2 私淑米芾、元四家

米芾所创立的“米点山水”自宋始,经元入明,从不乏追摹者,陆治受“吴派”绘画的影响,亦对米芾的山水进行过数次临习。

在陆治目前现存的山水作品中,具有“米点山水”风格的作品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且皆无年款,但据这些画作的技法表现及诗作跋文来看,大致能将它们划分为陆治早年研习山水大家的作品,且前后时间跨度并不大。现藏于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路断潮平图》扇及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米氏云山图》扇,皆可看作是陆治忠实临习“米点山水”的代表作,此二图与收录于《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初编第四册的《夏景山水图》扇在画面构图形式上高度一致,诗作亦相同,这可看出它们为陆治早年某一时期集中临习的作品。

除了上述三幅作品,收录于《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初编第二册的《山水图》轴亦采用了“米点山水”的绘画技法,山石树木皆以墨的浓淡薄厚来拉开远近虚实感,惟从丛林中屋舍的点缀及对河畔土石的细碎化处理等方面,可看出“吴派”绘画的风格。另外,陆治学米芾的山水作品还有《溪山雨霁图》扇,画面虽具有明显的“米点山水”绘画风格,但不够精细。

元四家中,陆治对王蒙画风的研习在其早年即已开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有一件陆氏嘉靖二年(1523)所作的《彭泽高踪图》册页,是其目前现存最早的山水作品,具有典型的王蒙画风。此作系陆治为答谢友人李昭祥赠菊而作,画面山石及松树,皴法繁密,已入王蒙画风堂奥,惟画面过于平面化,远近虚实感较弱。陆治作此幅时值二十八岁,画法已较为纯熟,可知其私淑王氏画风极早,且所下工夫甚多。

陆治仿王蒙山水的作品,有一定的数量,时间从早期到中、晚年,几乎纵贯了他的一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陆治嘉靖二十七年(1548)秋日所作的《仿王蒙林壑消闲》轴,此轴款题,陆治对自己早年学习王蒙画风的情况亦有提及:

余少师黄鹤山樵,颇亦窥其蹊径……

陆氏自言少时即师王蒙,且“颇亦窥其蹊径”,这就交代了他早年临仿王蒙山水的能力,且极可能是反复临仿。

陆治前期在私淑前人的各种画风中,以临仿倪瓒画风的次数最多。嘉靖十二年至十六年,陆治四十岁前后,是对倪瓒画风进行集中临习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他的仿倪画风又是通过对文徵明的学习而上溯的。《中国绘画总合图录》著录有陆治嘉靖十二年三月所作的《山水图扇面》,图中对古木、坡石及孤亭的表现,均具有浓厚的倪瓒笔意。嘉靖十四年(1535),陆治为文徵明《春日漫兴》行书卷补图,作《山水》卷,该卷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形式及山石所用的折带皴法,明显来源于倪瓒。与《山水》卷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收有陆氏嘉靖十六年(1537)秋所作的《练川草堂图》卷,亦带有倪瓒画风的影子。

上述三幅山水作品,可作为陆治前期仿倪山水的代表作,但与倪瓒原作相比,陆治的仿倪画作呈以下两大特点:一、在画面形式上,用笔趋于琐碎,整体布局亦较繁复;二、在内容表现方面,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现实生活情景,趣味十足,这与倪瓒画作中荒寒、孤寂的山水意境相去甚远。对于陆治的这部分仿倪画作,文徵明曾给予了“仅有所似”的评语,陆治亦自言笔墨较倪氏“过之”。当然,陆治这两大山水特点可上追沈、文的仿倪画作,反映的是整个“吴门画派”的审美趋势。

陆治有《山水》一卷,原为对文徵明《春日漫兴》行书卷的补图,图中茅舍的绘制对象应是文氏的玉磬山房。《练川草堂图》卷的引首有文氏题“练川草堂”四隶字。因此,陆治在进行上述仿倪画作的创作时,文氏对其进行指点的可能性很大,其画中细碎与“过之”的笔调亦极有可能是受到了文氏仿倪画作的影响。

就目前所存的陆治前期山水作品中,具有吴镇、黄公望风格的画作较少。作于嘉靖十五年(1536),现藏上海博物馆的《虎丘剑池图》轴,为陆治前期山水学习吴镇画风的代表作。是幅树叶、苔点,用墨层次分明,一片浓郁沈厚之意。惟画面中注重轮廓形态的山石皴法,始现陆治后期山水的个性化特征。此画于清代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有著录,陆时化对此有 “包山公生平所见第一,仿仲圭,似仲圭反逊”的评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有一件陆治《江溪归帆图》扇,画面景物苍浑,临仿成分居多,自身笔墨特色几无,虽无年款,但亦可推知其为陆氏前期作品。此幅款题署“阳城陆治,效仲……(字已缺失)”,是目前现存陆治画作中唯一一件标明学吴镇的画作。陆治画作中类似吴镇风格的还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吴城夜月图》扇,此扇亦无年款,但也应系陆治前期作品。

陆治学黄公望,多尚黄氏疏朗、萧散一路的画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陆氏无纪年画作《秋山黄叶图》扇,画面重山石轮廓结构,与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卷中的画风颇为类似,用色亦用黄氏生平所擅长的浅绛色。稍有区别的是,陆治此幅用笔更趋方折,此亦应受到了倪瓒的影响。明代汪珂玉《珊瑚网》著录有陆治《仿大痴山水并题》一幅,画中诗文款题:“鸡声茆屋午,霭霭虚烟白。市散人迹稀,山空翠欲滴。”此为陆治仿黄公望山水在目前唯一能见诸著录的画作。

[1] (明)陆治.陆包山遗稿[M].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版.

[2] 査律.纵令丹青妙入神 懒与探微作后身——明代陆治其人其画[J].荣宝斋2011.

[3] 薛永年.陆治钱谷与后期吴派纪游图[J].吴派绘画研究2004.

[4] (台)陈葆真.从陆治溪山仙馆图看吴派画家的仿倪模式.[J]倪瓒研究第62期.

[5] (美)YuHas.陆治的山水画艺术[J]1979.

[6] 海外遗珍·绘画[Z].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91.

龙军(1987-),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非遗理论。

猜你喜欢

倪瓒画风山石
倪瓒的洁癖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你没见过的“极简”画风
全山石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画风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