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重构

2017-12-05张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张琳

【摘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上都存在诸多弊端,使得教学过程缺乏统一、系统的依据,影响了教学实效性,制约了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为其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着力点,通过分析现存问题,寻求教学模式重构的路径,以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体性

引言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并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将体育教学作为推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体魄强健的重要手段。在此形势下,各高校逐渐重视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有效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但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仍存在诸多弊端,依旧遵循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得到重视,教学手段和方式因循守旧,过于追求教学的系统性和统一性,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各高校应该努力转变思想,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涵

建构主义实质上是通过不同认知方式来认识事物和累积经验,从而形成具备一定心理结构、知识和经验的构成体。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在教学模式中则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而教师则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辅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以该理论视角为根本指导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要素,创新教学手段,延伸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学生更自觉、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知建构,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发展。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很多学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作为主观能动的主体,其对于世界的认知则存在主观性,因认知视角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重新认知和理解,在这一知识重构过程中,学习者固有知识结构和经验将随之发生改变和调整。布鲁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利用其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为此,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和假设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结合上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在认知实践中对于新生事物、新信息、新现象和新问题等所构建的主观解释和假设。故而,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自然教学也不是一味的灌输模式,而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创设一定的环境和资源,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原有知识储备和经验,使其主动构建新的知识架构,进而实现新知识的重新组织、构建和消化,最终帮助教育者实现动态教学目的。

高校体育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1.学生主体性地位尚未凸显

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健学生体魄、锻炼学生意志,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着力点的。这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必要前提,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和束缚,学生的主体性尚未凸显,教学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如何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发展下的新型教学内容,虽然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逐渐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但是在教学理念上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习动机被漠视,教师往往只考虑知识本身的接受性,而忽视了受用主体的主观意愿,从而形成了被动教学的问题。

2.教学成为单向的传递过程

传统教育理念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被动反馈,教学过程则是将这一客观认知映射到学生的头脑中。受此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被简单认定为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而这其中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过分强化,只要将教授的内容单一的传递给学生即意味着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意识、个性发展、情感需求等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能成为一个被动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因缺乏知识、经验和情感的交流,难以形成双向互动,单向的教学线性关系不断凸显,并最终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和程序化

高校体育教学内包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使其对教学系统性产生了更深的依赖性,并逐渐上升为一种必要的教学原则,许多学校将其作为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准则。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教学方式,而体育教学更应该紧跟这一发展趋势,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发,通过了解知识逻辑、传播路径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来灵活运用多媒体方法、情境设置法、专项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但问题的关键是多数高校为了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固守单一课堂的教学方法,过于推崇教学的程序化要求,将教学方法封闭在系统性的结构框架下,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严重影响了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形成和确立,抑制了教学内容的延伸发展,这对于体育教学改革将产生巨大阻碍。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重构路径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差异化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遵循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沿襲单一化、程序化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更是制约了教学实效性的发展。为此,我们迫切需要重塑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主体性为指引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学生上升为教育的主体,由被动学习转向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引导者和帮助者,双方互动交流增加,转变了单一的教学线性关系。同时,该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统一的教学模式,转而构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具体而言,是依据学生在学习能力、个性需求、情感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区别性、层次化的教学规划,因材施教,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性,从而将体育教学引向个性化、针对性的模式,真正实现培养多元化人才的目标。此外,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要将体育知识的逻辑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作为双重导向,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育技能的发展。

2.分步规划教学,强化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体育教学涵盖了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而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方法引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重新审视教学内容,进行阶段化的教学规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复杂的过程,包含的内容繁多具有初级和高级之分,在初级教学阶段应该传授较为基础、稳定的概念、技术和规则,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如在足球教学中,可先向学生讲解足球理论知识、运球、传球和球场规则等内容,而后在高级阶段进行细化讲解和分步训练,使学生在内化知识建构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同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双重提升。体育教学模式重构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架构和经验上的创造性发展,其强调学习者对于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此,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该转移教学重点,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开发和释放创造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索式学习,进而懂得应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有所用。

结束语

当前,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得以纵深发展,并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核心。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而且还可以培养和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现实困境,如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互动性和体验性差、学生主体性无法凸显等问题,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鹏:《“学习者为主体”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重构——建构主义视角》,《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年第6期,第79-80、82页。

[2]卢建明、谢萍萍、陈久:《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121-124页。

[3]宋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启示》,《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120-121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陕西咸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