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把自己读成了“名师”

2017-12-05王元安

师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名师心灵读书

王元安

中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远离家乡的乡村小学任教。那时学校条件十分艰苦,全校只有五个教学班,一百八十名学生,七位教师,几座简陋的平房。每天一放学,邻近的教师和学生都回家了,只有我一人孤孤单单地呆在学校,校园里一片沉寂。在伴随着星星点灯的日子里,我只有独自吹着晚风感叹,听蚊虫唱歌,与欢快的老鼠为友。无数个浑浑噩噩的日子过后,在书籍的感召下,我终于浸润在昏黄的灯光下,开始了星夜阅读。

一、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

当夜幕降临,一切归于静寂,白天的喧闹、凡事俗务一概抛去,一个人独坐案头,就一束柔和的灯光,随心打开通俗的或专业的、带着墨香的书刊,一种温暖、一种感动、一种游子归家的感觉、一种故友重逢的温馨,便如同那三春的嫩草,在心田無边地蔓延,让倍感寂寞的我觉得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书是读书人的精神食粮。那学术论著的严谨和厚重,那科普读物的风味和新奇,那报刊佳作的短小精悍、富含哲理,那小品幽默的荒诞夸张、幽默风趣……都增益着我的人生阅历,给我以启迪,并给我干涸的心灵带来清泉和绿荫,引导着我走出暗淡的人生沼泽地。每当兴致盎然时,伴着动听的翻书声,伴着激动的呼吸声和思绪的跳跃,我忘却了时光的流泻,书中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精神如涓涓溪流,渗入我的大脑,浸透我的魂灵。书籍帮我摇响了青春的风铃,让我的心情在收获中翻飞,思想在历史长河中轻歌,理想在现实的舞台上曼舞……让愚钝的自己在中外名著中谛听历史的脉博,饱览世态百相,咀嚼人生百味。

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聪明,读书可以使人明事理、分是非、知现状、展未来,还使人知书识礼,提升品位,丰富人生。读书让人坚强、促人深思、警人自省,催人奋进;读书能拂去人的心灵灰尘,驱逐人的情感荒漠。每当捧起心爱的书本,那干枯的心田就会徜徉于淋漓畅快的旅程。

二、饭长筋骨书长魂

作家茹志鹃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我看,这也不够,还应该践行。读书不能老学究式地读,要善于付诸实践。酸甜苦辣咸,文字的滋味不一而足。将文字盛入心灵之锅,燃旺激情之火,用思想调制,用行动实践,这样的文字才能让人感到魅力,也才能补充人的血液,滋养人的灵魂。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琐碎的,收入不高,再加上社会上某些负面宣传,总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份没有前途的职业。我厌倦了这平淡的教学工作,追求教育理想的激情也渐行渐远。在那心意沉沉的日子里,我不经意地打开了好友送给我的《平凡的世界》一书。轻轻翻开扉页,浏览了内容简介,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我如饥似渴而又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在感动的日子里,我割舍了许多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将这本书读完。我郁闷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了澎湃,卑微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文中的人物似乎一个个置身于我的面前。他们那艰难的境遇,跌宕起伏的命运,特别是孙少安、孙少平那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深深地感染着我,给我带来无限的启迪——原来平凡的世界里也有无限的精彩!

读完这本书,一股亢奋的力量在我体内涌动。抬起头,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发现天空是那么湛蓝,阳光是那么灿烂。《平凡的世界》犹如一缕阳光照进我灰暗的心底,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光明前景。我的脸上从此挂上了笑容,工作起来也更有热情和力量了。学期末,我因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好书如阳光,可以照亮一个灵魂。

书,读一遍有一遍的味道,读一次有一次的意境和收获。读书不仅使我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而且使我的人生更豁达。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我懂得了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困难面前,如果不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迎战,而是相互埋怨、指责、推诿,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工作中,要学会以积极心态处事,以宽容心态待人,解决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漫步书香的世界,聆听心灵的呼唤,感受如涓涓细流的教育情怀。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的爱心,垒砌的是教育。通过文字的阶梯,我看到了教育的鲜活、教育的诗意。“请不要在冬天里砍树”“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细心呵护”……这些充满爱意的句子,这宽泛的教育视野,不断地润泽我、塑造我、点化我:教师应具备宽容和爱心。每个人都是一轮月亮,都有着自己的阴晴圆缺,更何况学生们只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呢?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学生进步了,我会鼓励他们“人生要有爬山虎式的执著,才能在自己的身后洒下一片绿荫”;退步了,我会激励他们“人生更应有腊梅似的坚韧,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慢慢地,顽皮的学生递减了,文明的学生倍增了,勤奋的学生愈来愈多了;学生的习惯变好了,成绩进步了。我起初的失落和焦灼的心情也荡然无存,幸福地体会到了那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敞亮感觉。

三、读书提高了我的学识水平

从教之初,我缺少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又无良好的学识修养。虽然站在学生面前是老师,但在知识上自感实乃井底之蛙。我不断反思自己:最贫乏的是无才,最卑微的是无志。我可以是中师毕业,但不能只有中师的文化;我可以身处僻野,但不能一事无成;我可以孤独,但不能无聊。为了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更为了教学和教研的需要,我选读了大量的语文专业书籍,并自费订阅了两份语文专业期刊,及时了解语文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和最鲜活的教学案例,并在教学之余投入了自学考试的大军。日思夜读,在我不懈的努力下,1994年,我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证书;又于2005年,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在教育教学上,由于我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再加上我的一腔教学热情,使得我教学成绩硕果累累。我所任的学科连年成绩稳居全镇前列,并取得了“教学能手”的称号。

后来,由于教学的需要,我的读书便由“博”转为“专”。我大量研读一些教育论著。我读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从教育家的论著中寻找教育的真谛;我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从“三老”的语文教育理论中汲取汉语言教学传统经验的精华;我也读李镇西、吴非、于永正、斯霞……他们的求索历程让我的内心淡定,他们的教学理念也让我的情为语文所系。农村学校的生活寂寞单调,读书能让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静中取动,丰盈心灵。每当捧起心爱的书本,我那干枯的心田就会徜徉于淋漓畅快的旅程,在教育中行走的脚步更加踏实有力,读书让我心中升腾起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渴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是书籍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命,充盈了我的底气,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拥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知识底气与自信。学者曹文轩说,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会有那样一个境界:知识犹如漫山遍野的石头,他来了,只轻轻一挥鞭子,那些石头便忽然地受到了点化,变成了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下欢快地奔腾起来。

四、读来的意外收获

读书多了,便会涌出许多灵感。读书时,我坚持把每天的所感、所思、所悟和所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珍贵的原始素材。这种勤于读书、思考、总结的习惯孕育了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了我的文字修养。厚积薄发,我将自己的思想、独特见解或教育教学反思写成文章,在教育同行中交流,并陆续地投寄给报刊编辑部。

天道酬勤,我的百余篇论文、教育叙事、文学作品相继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报刊上发表。其中,2010年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上的论文《对“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思考》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发表的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论文奖。此外,我还参与策划和编写了《写作教程》一书。自2008年以来,我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读书活动“优秀辅导教师奖”、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读书征文二等奖、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这些许的小成绩,让我拥有了有别于众多教师的一点破茧成蝶的“资本”,也助我顺利地晋级为特级教师。

另外,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我的许多学生,如王盼盼、池金珠、王国栋、安方肖等同学也先后在《当代小学生》《小作家》《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学习报》《学习周刊》《学习方法报》等报刊上发表作文三十多篇。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是的,是书籍给了我灵气和才干,给了我欣喜和收获,让我学会了用心中的文字点亮了自己的人生、慰藉自己的心灵。在这里,借用汪国真的诗句来表达我对书籍的无限感激: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作者单位:山东单县张集镇王楼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师心灵读书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浅议"名师"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我们一起读书吧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