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旧教材比对中探析初中“理性写作”实施之策

2017-12-05刘婉娴

师道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新教材理性

刘婉娴

2016年秋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上册,以下称新教材)投入使用后,我们将它和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上册,以下称旧教材)进行了关于写作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比对。

(一)具体内容比对。围绕“主旨”,旧教材设置了第四单元课程《突出中心》,新教材设置了第五单元课程《如何突出中心》。从标题比对,我们发现新教材标题新增了“如何”,即“怎么办”(不是“是什么”和“为什么”),强调过程指导。在具体内容上,新教材除了继承旧教材“线索”“主次”“详略”等三点写法指导外,还新增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即“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体现了关于写作的方法指导。(见表1)

(二)表述方式比对。围绕“生活”,新旧教材强调要“观察生活”:旧教材用陈述句提出了以下觀察的范围:“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文体活动、家庭趣事、社会见闻,乃至街谈巷议、日常交流,都为我们观察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新教材不仅用一连串疑问句提示了“你每天的生活完全一样吗?是不是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呢?”等观察范围,还用以下六点测试指导学生注意场景或细节:“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情做什么?”“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上述疑问句,在 “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观察”的两个问题上对学生既进行了方法指导,又进行了思维训练。

新教材写作课程的过程指导、方法指导以及思维训练,都体现了重庆一中唐中浩老师的论断:“理性——温儒敏语文教育思想的作文观”。我们知道,“理性”( 即Vernunft(德文),Reasoning(英文))一词,源于希腊语“逻各斯”,现在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在广州中考中,非理性写作主要呈现以下两种形态:一是套作。经过作文评分标准等的规范,近几年全文套作虽然有所减少,但是部分段落套作还是大量存在。二是伪作。编造虚假的情节、情感,企图获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这一点,我们在《初中写作的“伪生活”以及解决策略》中曾有所阐述。

新教材写作课程的“理性价值”,可以从核心素养、国际视野和高考作文等三个层面来分析。下面,我们从核心素养的层面分析理性写作指向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总体框架下,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我们认为,初中“理性写作”体现上述六大素养之一的科学精神的,即在写作过程中要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等基本特点。我们认为,“理性思维”的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核心素养的基本观点认为,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意义,更要体现在思维意义。温儒敏教授强调,写作不仅仅是文笔训练,更是思维训练。他说:“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思维训练比文笔训练更根本,更重要。现在作文教学很注重文笔,忽略思想,是不好的趋向。”

新教材第二单元写作课程《学会记事》首先提出,记事最基本要求是写清楚原因、经过和结果,即理清思路。我们在实施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政府规划课题《初中写作“伪生活”的解决策略研究》(下称区政府规划课题研究)的时候发现,理性写作要在主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础上强调思维的深度,即要实现思维从现象到本质(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之一)的纵向发展。新疆军区原政委王全生曾强调,“人最关键的是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个体来分析,思维方式是个体思维层次(深度)、结构(类型)、方向(思路)的综合表现。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

当前,初中理性写作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一)培养学生学会用事实、实证、逻辑、推理和论证进行思维的能力。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一定的线索设置故事的情节(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要按一定的需要设置生活的细节。如果这些情节和细节经不起逻辑(我们在实施区政府规划课题研究的时候,逻辑主要指唯物主义辩证逻辑)的检验,那就是虚伪的写作,即非理性写作。要解决写作的“伪生活”问题,必须遵守《论语》的“四勿”原则:一是“勿意”,即坚持写作来源的“生活化”,不要凭空设想。原广州市黄埔区教研室主任周国强的“三化作文”之一,就是“生活化”。二是“勿必”,即要坚持思维方式的辩证法,不能对事物绝对肯定或否定。三是“勿固”,即坚持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不能拘泥固执。四是“勿我”,即坚持细节设置的实证精神,不要自以为是。(二)培养学生独立、独特、个性、新颖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思维方向上,除了坚持同向思维向前发展体现思维的深度外,还要鼓励学生适当的时候运用异向思维另辟蹊径体现思维的创意。

如果参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中关于内层与外层的分法,我们认为,从核心素养层面指向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是理性写作的内层价值(即核心价值),从国际视野层面指向和国际写作课程接轨、从高考作文指向赢取人生发展先机,是理性写作的外层价值。(见图1)endprint

下面,我们分析外层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曾出版上官子木的《教育的国际视野》。该书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标准、能力评价、家庭教育方式等问题,通过具体事例细致地分析了中外教育的各个方面差异,力求探寻我国现行教育中的深层缺陷。上官是求异,下面,我们求同:如本文引言部分(即第1-4段)所述,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所显示的写作课程的理性精神,是与美国写作课程接轨的,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布置任务落实思维训练,二是指导写作做好过程指导和方法指导。

我们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吐温等编著的《美国语文(中文版)》分6部分,是美国12-18岁学生的文学教材。第一部分“文明的交会”的第1-3课,大致相当于我国《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美国语文(中文版)》中“作品累积(分为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两节)”,即为写作课程。

我们先看第一课《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写作课程中“点子库”的写作任务布置。

如表2所示,写作课程是在阅读课程的基础上,基于理性写作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任务一《船员日志》训练学生对同一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即多角度思维训练),任务二《续写》训练学生从已知推测未知(即因果思维训练),任务三《比较日志》训练学生比较和解释情感的不同(即比较思维训练)。

写作课程中“微型写作课”均是先布置写作任务(本课是“口头航海报告”),然后是在“写作技艺重点”的栏目里提出训练要点(本课是“生动细致的说明”)和提供范例(即学习从模仿开始),最后是“构思-写稿-修改”的过程性指导。在“写稿”中,根据写作技艺重点进行方法指导“在描述这个岛的时候,尽可能加入你最多的感官细节。通过细節来表现这一地区的富饶繁茂,而不是告诉你的听众它有多美丽”。

我们知道,高考是基础教育质量的检测站。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初中写作当然要为高考作文服务。据《广州日报》2015年6月5日报道,温儒敏教授向媒体表示,“在我看来,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思辨性,而不是堆砌名人名言、用典,尤其是近年来作文的‘文艺腔偏重,也得适当纠偏。”其实,高考作文回归理性、看重思辨,不是从2015年开始的。有人统计,2014-2016年90%的高考作文都侧重考察理性思维能力。(见表3)

要考好表中作文试题,就必须懂一点辩证法,并必须用一点辩证法(尤其是全国Ⅰ卷,必须用好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在高考作文注重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背后的思维方式的时候,初中写作必须加强理性思维。

那么,如何实施好初中“理性写作”?我们认为,从学习的角度,学生要理性地分析生活(即用辩证法理解生活的本质),在获得写作的“源头活水”的同时完善思维结构、提升思维品质;从教学的角度,教师要按照课程系列加强思维训练,注重过程指导和方法指导;从评价的角度,教研机构要重新修订中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增加关于理性思维的考查内容。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2017 年度课题《基于课程建设的初中写作教材对比和课例实证研究》(编号:1201740107)(课题编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新教材理性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