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生活从一粒米一颗菜一个果一杯奶开始

2017-12-05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瓜果

小小一粒米、一颗菜、一个果,牵动千万家;大米、蔬菜、瓜果虽小,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10月24日,市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召开农业专家座谈会,就本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发表意见建议。现摘录如下。

从高投入高产出向绿色有机引导

方志权(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本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著,包括规划实施、信息化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农业也有起色。但是产品品质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环境压力较大、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竞争力较弱等五个突出问题始终存在,应加大力度解决。

建议:1.进一步调整、改进相关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通过政策引导,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转变为追求绿色、有机,激发农民的积极性。2.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激活市场,配置好要素。3.城市和农村如何共融共进,需要提高认识,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

借鉴推广上海国庆新大米市场拓展新模式

王德弟(市农委经济商务处处长):上海属国际化大都市的小农业。巨大的消费市场决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导向、发展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施导向。

1.思路和路径:要看清楚、想明白,定方案、立计划,准确把握“三求”与“三坚”的辩证关系。“三求”即,正确执行上级的要求、准备理解基层的需求、科学谋划工作的追求,寻找最大公约数,寻求最佳发力点。“三坚”即,思想上,要坚定不移;行动上,要坚持不懈;意志上,要坚忍不拔,成败往往存在于“坚守”之中。2.探索和实践:要勇敢闯、大胆试,敢担当、见实效。如9月22日—10月22日,由市农委统一牵头协调的上海国庆新大米上市,通过市场拓展及宣传推介新模式,成功地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本市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出上海国庆新大米品牌,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主食文化的“乡愁与回味”。市农委计划对本市地产晚稻谷、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也尝试借鉴上海国庆新大米的市场拓展及宣传推介新模式进行推广销售。

造好林 管好林 用好林

朱建华(市林业局林业处处长):目前,本市林地面积167万亩,森林面积1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56%。有两项政策助推林业发展:一是每三年一轮的林业政策,用于造林的市财政专项资金不断增加。二是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将经济果林纳入生态补偿,更加明确生态补偿的用途、指向。通过改变经营方式、科技投入、品牌建设等提高产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问题:1.资源总量不足。2.林地不稳定,土地和林木的管理是分开的;3.综合效益不够,生态效益不错,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足,市民亲近、享受、融入的不够。

下一步工作:1.造好林,要保质保量抓好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品种,满足市民需求。2.管好林,要管住管好现有的林地。统一林地的权、责、利。做好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进行考核。要分类开展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3.用好林,要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

建议:1.立法保障,如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加大监督力度,加快落实造林政策、林地利用政策等。

建设蔬菜生产供应大数据平台

黄丹枫(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教授):我谈谈农业结构调优过程中关于绿叶菜设施生产的问题和建议。

1.上海温室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目前,上海的蔬菜大棚,有一部分10年以上的需要修缮或评估新建;温室的水肥一体化设施、信息化管理还没有跟上;在温室类型上,玻璃温室的建设遇到瓶颈。建议:提升温室建设水平;满足工厂化、自动化、机械化生产需求;把发展工业化生产技术纳入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主线,提升效益,保障安全。2.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保障蔬菜生产和供应。现在各部门各管各的平台,农民都是被动地上报数据。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健全机制,引导数据的积累;通过建立技术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包括气象数据、农田环境数据、生产信息数据、市场交易数据等的共享和利用机制;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数据分析和数据利用研发团队的建设。3.加强蔬菜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的新型农业综合体建设。

调整品种让蔬菜既好看又好吃

朱为民(市农科院园艺所所长、研究员):上海一天需要2.2万吨农产品供应。其中,上海地產农产品8000吨/天,供应量在40%左右。

目前的基本现状是:1.农产品安全基本可控。2.在营养风味方面,有些市民反映好看不好吃,这与品种的选择密切相关,之前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是耐储运、抗逆、抗病,与市民需求有较大差距。3.在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效益下降、生产利润不高、农民缺乏积极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难,名牌企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

建议:1.为保障本地蔬菜供应,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基地,引导调整品种结构。2.在技术上,要机械化、工厂化、品种优质化三化同步。3.品牌提升,产销对接。4.创新体制机制,培养人才,建立青年人才新生产方式的全产业链实训基地等。

细分乳品市场 加强新鲜教育

朱航明(光明乳业集团总裁):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中惟一的全产业链企业,光明乳业集团注重三个“品”:1.抓好品质。光明从奶牛养殖、生产、冷链物流到终端控制,都有自己独创的考核标准。2.开创品类。一个突出案例就是,光明2010年开创了常温酸奶品类。3.打造品牌。

下一步工作:1.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重要方向。2.研究细分乳制品市场,向定制化发展。如为排球运动员定制奶粉,研发细分婴儿奶粉等。3.关注消费升级,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改进工艺、控制全产业链,提高品质和新鲜度。

问题和建议:1.环保的高要求对养殖的压力和挑战加大。2.奶业科技研发上希望得到进一步支持。3.要加强新鲜教育,告诉大家新鲜的牛奶是最好的,坚持培养喝奶习惯。endprint

发展品质优、品牌硬的都市型瓜果产业

范红伟(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我主要从本市瓜果产业现状和发展方面谈点建议。

上海瓜果产业发展呈现四个特征:一是區域化生产趋势明显;二是种植品种不断优化;三是设施栽培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四是品牌质量意识逐渐增强。下阶段,建议围绕“品质、简约、品牌、休闲”四个方面来发展都市型瓜果产业。

品质:一是需要选育适合上海地区气候特点与栽培模式的具有“好吃、好看、好种、有特色”的瓜果新品种。二是需要应用与新品种配套的高品质栽培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形成瓜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简约:一是引进开发适宜设施栽培条件下小型园艺机械与设施装备,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在需要大量用工的环节,推广应用少整枝技术或推广应用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树形。

品牌:一是积极开展瓜果标准园创建和上海市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评选。二是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工作,包括瓜果生产基地和产品的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是积极组织评优、推优、展销等活动。四是大力推进以二维码应用为特征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休闲:一是推行具有上海特色的瓜果采摘模式。二是各区根据当地特色,积极延伸瓜果产业功能,举办采摘节、文化节等活动。三是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

花卉产业要促生产强繁种进家园

池坚(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以来,种业集团主要以服务农民为主,提供种子、种苗、花卉,现在也开始服务市民,把种子、种苗培育成产品向市民延伸推广,通过网上销售、开办花卉培训班、举办亲子活动、开展家庭园艺活动等,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问题:1.这几年本市花卉产业在走下坡路。本市花卉产业有水平,但没有生产能力,没有规模,缺乏相应的配套和鼓励政策。2.虽然花卉亩产值高于瓜果,但是本地产量低,因为辛苦、收入低,农民不愿意种植。

建议:1.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扶持经济收入高的产品,促进良性发展。2.给予花卉产业必要的支持,包括农业设施、肥料农药、防灾减灾补贴等。3.种业是花卉产业的重中之重,但繁种和推广能力不够。建议研究出台这方面的政策。4.土地方面,集约化经营和土地规划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些配套、辅助设施不能建,不利于提高园艺水平和农业经营水平。希望在政策方面给予协调、保障。(孙鑫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瓜果
夏日瓜果盛
这些蔬菜瓜果是“太空种子”后代
当指纹遇上瓜果蔬菜
丰收喜悦漾脸庞
韩承熹作品赏析
瓜果类蔬菜果实内种子发芽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金秋十月
吃反季节蔬果危害健康?
你家的瓜果蔬菜都成精啦
瓜果蔬菜: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