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2017-12-05敏涛

中国林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学时树木

敏涛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申晓辉张荻陈冠群张敏涛刘莹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8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得知,学生认为本课程最薄弱的环节是植物学基础和树种形态识别,最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依次是现场实践教学、植物综合实习和腊叶标本展示;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约为8∶2时学生的满意度最低,若将比例调整至5∶5后,学生的满意度则升至36.4%。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二是引入“项目教学”的理念,使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三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四是改革现有课程考核办法。改革实施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由位列全校理论教学类前36%提升至前24%,后续的专业选修课“园林树木栽培学”选课学生人数明显增加。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

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园林专业作为唯一的涉农(林)专业申报的教育部“第一批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获批,其中“以课程体系优化为抓手,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改革试点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1];2015年4月,笔者主持申报了学校教改项目——基于教育部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在“卓越计划”和学校教改项目的资助下,在检索国内十几所高校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相关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调查问卷,明确了“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方法的确定及数据采集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改革的要求,设计了“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问卷调查表。题目1是对参与者的类别(本科生/研究生)、年级(大二、大三或研一)及所学专业(园林/风景园林学)等基本信息的调查,其他问题包括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及考核办法等10个多项选择题目,其中涉及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共性问题有6个(题目2,3,6,7,8和11),针对课程教学的个性问题有4个(题目4,5,9和10),“园林树木学”课程调查问卷的题目与分类见表1。

表1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的内容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园林专业已学习过“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大二学生和已完成课程全部教学内容(含上海植物园、浙江西天目山等校外实习)的大三学生以及本科曾在不同高校学习的一年级研究生,以期较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的认识。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在回收的84份问卷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97.62%;有效问卷包括本科生61人、硕士研究生21人(其中毕业于本校的仅为5人,以期更好地呈现对共性问题认识的规律性),分别占调查人数的74.39%和25.61%。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时,有关“园林树木学”课程学习中的6个共性问题采集了8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34名本科学生参与了4个个性问题的调查,27名大二学生参与了题目4、5的调查,并对差异较大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跟进分析。

二、“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

1.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在61份本科生的有效问卷中,认为“这门课的学习效果(题目2)”很好和较好的分别为37.2%和44.9%;对“这门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题目5)”给予很好和较好评价的达到87.9%,可见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对“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学习效果(题目3)”的调查中,48.7%的受访者感觉学得最好的是裸子植物门,其次是被子植物门离瓣花亚纲(占34.6%)和合瓣花亚纲(占11.2%);而学得最差和较差的依次是禾本科的竹亚科(占1.3%)和棕榈科及百合科(占42%)。究其原因,裸子植物门讲授的树种相对较少(约30种),科属间形态差异明显、易于掌握;而竹亚科、棕榈科植物的典型形态特征与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各科差异较大,有些形态特征(如地下茎、花部特征)难以观察,因此学习效果差;此外,大多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而地处亚热带地区的上海园林景观中常见的不足10种,有些种类只见于上海植物园的温室和少量室内绿化,因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2.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存在问题

在对所有人需回答的共性问题“急待加强和提升的知识点(题目4)”的调查中,选择“园林树木形态识别、经济用途和树种文化鉴赏”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0.8%、31.3%和14.9%,这一结果与大二学生的选择基本一致;而大三学生则认为“园林树木形态识别和经济用途”同样重要(占39.3%),其次为“树种文化鉴赏”(占17.9%),这一结果表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树木生态习性”相关知识点。

在对82名受访者“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题目6)”的调查中,26.8%和25.4%受访者依次选择了“植物学基础”和“树种形态识别”的选项,但数值差异不大。

在对多项选择题“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5个可能原因(题目7)”的分析中,三组调查对象的答案是一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课上听懂了,但课后又忘记了”,分别占大二、大三和所有参与调查者的82.8%、56.1%和49.6%;其次有44.8%大二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提不起兴趣”是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第二个原因;而24.4%大三学生则认为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

在对“你希望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题目11)”的共性问题调查中,82名学生对目前采用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约为8∶2)满意度最低,占3.9%;学时比为4∶6和7∶3的分别占14.3%和15.6%。若将理论与实践课时比调整至6∶4和5∶5之后,学生的满意度则由29.9%升至和36.4%,这不仅客观地体现了实践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也表明理论和实践课时比的设置需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1.改进教学模式

受访者认为“最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题目8)”依次是“现场实践教学(52.2%)”“植物综合实习(占比23.2%)”和“腊叶标本展示(占比11.6%)”;大三学生的选择与整体受访者的趋势是一致的,但48.2%的大二学生除充分肯定了“现场实践教学”外,认为其他教学模式差异不大,这是因为大二学生尚未开始植物综合实习,故这一结果仅作参考。

2.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条件

针对大三学生“课程教学最需要改善的内容(题目10)”个性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位居前三位的是“实践教学条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分别占受访者总数的53.6%、18.8%和14.5%;位列第4、第5项的则是“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占7.3%)”“授课教师水平及授课学时划分(占5.8%)”。

通过对园林专业大二、大三本科生及风景园林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生82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初步明确了“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的最薄弱环节是学生对树种形态特征识别这一应用性技能的掌握。因此,增加实践教学时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树种形态识别能力,这将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一)明确“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了国内外“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上海交通大学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的学时严重不足,与总课时比仅为1∶5,而其他高校多在1∶2.0之间;二是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缺少综合性和学生自主设计类项目,如景观中的树木配置、校内外树种分布规律调查等;三是课程考核方法多注重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考核,导致学生在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缺少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借鉴国内外“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

结合文献检索,笔者总结分析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2]和北京林业大学[3-4]、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外十几所高校“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比较。国内外“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体系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比较见表3。

表3 国内外高校“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比较

(三)“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

首先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由原来的4∶1调整为5∶3,并通过多媒体理论教学夯实学生的植物学基础,如裸子植物门中增加分纲检索表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知识点,使学生对各科分类特征有较全面的掌握。

2.引入“项目教学”理念,使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

“项目教学(project teaching)”即通过引入小组综合性、设计类实践项目改变原有的单一现场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实践项目既有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给出的题目,也有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设的题目。学生本着自由组合的原则进行选题、分组,结课时以小组形式进行多媒体汇报。

3.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在“园林树木学”开课伊始,笔者建立了“树木-2016园林QQ群”,通过这一即时交流平台及时解答学生课余学习时遇到的各类问题;借学校120周年校庆之机,组织、指导学生设计与制作了学校标本园近300个树种铭牌,并通过天目山实习不断补充教学所需的腊叶标本,进一步丰富校园标本园的树种。

4.改革课程考核内容

传统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情况和现场实习报告),期末考试占70%。其弊端是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习报告,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机械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但是考过后,课程知识就遗忘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内容包括个人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10%),实习报告(20%),小组实践项目完成情况(15%)和期末笔试成绩(55%),这样既降低了原有的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权重,又增加了学生项目教学等实践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核形式既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核,也关注了对小组成员间合作交流能力的评价。

四、“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改革后,“园林树木学”学生对课程评教由位列全校理论教学类的前36%提升至前24%,“园林树木学”后续的专业选修课“园林树木栽培学”选课人数由5~10人提升至23人,有更多的学生对“园林树木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杨岑,李性苑,刘伦沛,等.基于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园艺专业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艺文摘,2015(8):207-209.

[2] 唐岱,NIEMIERA A,张宝兰,等.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园林树木学”教学特点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2):151-155.

[3] 于晓南,张启翔.“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62-64.

[4] 刘秀丽.“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52-55.

(责任编辑 王 伟)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教育部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上海交通大学学时树木
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树木之最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机器人比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