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17-12-05

中国林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工程学教学资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楚杰王瑛陈勇张利孙景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利用网络在线拓展学习空间的一种适应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近10年“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空间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等问题,进行了基于慕课形式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的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拓展和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

慕课;人体工程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网络平台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利用网络在线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新型教学模式[1]。慕课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促使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由单一灌输向系统服务的教学模式转变。笔者以“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为基础,提出传统教学内容与慕课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及其环境之间的舒适、健康、安全、高效的综合学科[2],其研究内容涉及人体力学、设计心理学、生理学、人类行为学、人体测量学、产品设计、安全工程学、室内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目前,“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课堂教学时间不足、课程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不够等,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其教学现状如下。

(一)课程面向的专业较多,授课内容的要求较高

从2005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向全校学生首次开设了“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经过10余年的发展,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已经由最初的99人提升至232人,选课学院也由原来的机电学院、信息学院及创新学院等3个学院扩展至包含机电、林学、创新艺术设计、葡萄酒、食品、资环、园艺、农学等9个学院。另外,依托“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申报参加省部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学生人数也迅速提升,使选课学生的专业覆盖面扩大,致使学生对“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时数有限,但教学内容较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求创新”的基本目标要求。在学校的选修课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要求在本科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范围内,通过选修课兴趣点的更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结合设计类人才创新的基本要求,对第二专业的知识进行补充。但是,目前选修课课时数比较有限,大部分学校一门选修课程设置20学时,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容量与课堂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2008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实施选修课归类化管理办法,由于“人体工程学”课程属于专业类公共选修课,学校提出将“人体工程学”课程考核方式由过去的小论文变为统一规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目前,选修“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的学生多为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其对专业课程的理解较为模糊,教师很难通过较短的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针对“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二、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是极具特色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它包括基本理论知识讲授、作品改良设计分解与点评、作品展示等教学环节[3-4]。“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与人体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解决该公共选修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增多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的矛盾,课题组对“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授课内容的细化、授课形式的更新以及教学角色的转换等。在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基本理论引导、生活实践分析、综合问题解答3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应用基础知识学习中,通过应用基础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和不良设计的科学分析与对比2个环节,突出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创新设计学习中,通过产品新结构描述、人机环境创新设计2个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时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模式见图1所示。

(二)基于慕课的课程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平台,以开放式教学为主要特色,并采用Authware网络链接的方式[5],主要包括教学资源访问模块、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模块、课程测试与考核模块,各模块下设子模块,见图2所示。

图1 “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框架

图2 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平台架构

1.教学资源访问模块

基于慕课的教学资源访问模块存储了大量“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微课视频、教学经典案例、课程集中式辅导等[6]。教学资源访问模块包括课程资源(课程教学内容)子模块、课程答疑子模块、课程作业子模块3部分,学生通过录入个人基本信息进入子模块展开学习。①“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资源子模块通过微课、内容研讨、问题解答的形式,记录学生在线网络课堂学习的时间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模块设置有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窗口,教师通过网上预约交流框,进行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的解答与辅导;②课程答疑子模块记录学生对“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过程,通过学生在线提问、教师解答服务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和拓展;③课程作业子模块,主要服务于教师,教师可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解答与综合评价。

2.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模块

“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模块主要是在学生系统学习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自主设计的“人体工程学”课程作品(包括作品设计说明书、作品模型等),并通过Coursera(课程教学平台)制成“众包”上传。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模块还专门要求3~5名学生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创新设计大赛,并将作品上传,教师通过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完善作品。另外,课题组还专门设置了慕课中Coursera学习评价形式,实现师评与学生评价的结合。学生在完成作品展示与评价模块学习后,应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制成“众包”二次上传,为后续个人作品展示与评价考核做准备。

3.测试与考核模块

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测试与考核模块分为在线知识预约测试、个人作品展示考核、科创活动信息考核和MOOCs学习建议4部分。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包括知识预约测试,占总成绩的50%;个人作品展示考核,占总成绩的30%;科技活动信息考核,占总成绩的10%;MOOCs学习建议,占总成绩的10%。①学生在线知识预约测试,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资源访问窗口与教师提前预约访问时间,并在线进行课堂知识点测试,并由教师随即给出成绩;②学生作品展示考核,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完成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作品(设计说明书、作品模型等)给出成绩;③科技活动信息考核,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完成情况、获奖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教务处系统检索到学生参与、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的基本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④MOOCs学习建议,学生在结束“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学习后,在系统内填写MOOCs学习建议,系统自动给出该课程考核的综合成绩,此成绩即为学生“人体工程学”课程学习的最终成绩。

三、基于慕课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全方位开展慕课教学对于初步实现网络教学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仍然存在局限性[7]。课题组在“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课堂教学中,主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慕课教学活动,在理论和应用环节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自2016年9月,“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实现全方位慕课建设后,课题组共完成9个章节的MOOCs课件制作,并上传教师视频18部、学生作品112幅、课堂测试题目10套。从当前开放的慕课教学平台记录结果看,学生在线学习累计登录时间从最初的每周2学时增加到每周6学时,90%左右的学生能积极参与“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资源访问的互动学习中,学生个人作品的总体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56名学生参与了同侪评价,收到学生MOOCs课堂建议112条。

与原有传统教学形式相比,采用MOOCs教学模式后,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平均分数提高了6.9分。另外,利用慕课教学资源,课题组共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大赛20余项,获得省级成果奖3项,校级科创项目成果奖9项,申请国家专利3项,完成教改论文3篇,出版《人体工程学》专著1部。在“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增加了校企合作资源,如学生通过链接可参加“天工杯”工业作品设计大赛、“北美枫情杯”人体工程学室内作品设计大赛等,有2名学生与欧美学生开展了国际设计合作,极大提升了高等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慕课的价值在于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使得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获得顶尖高校名师的课程,甚至获得学位认证[8]。目前,课题组结合“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实践,正逐步搭建国内慕课知识资源共享平台,以尽快实现传统教学内容与慕课信息网络的互动结合,实现传统封闭教学向特色课程资源共享教学模式的转变。

[1] 刘和海,李起斌.“中国式MOOC”概念探讨及平台优化策略研究——基于中文MOOC平台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1-87.

[2] 王兴凯.设计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2008(7):95-96.

[3] 魏天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48-51.

[4] 楚杰,吕新民,张远群,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6):75-82.

[5] 周全,程国富,肖金华,等.大学生科技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9):83-91.

[6] 张敏,尹帅君,聂瑞,等.基于体验感知的中外慕课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态度对比分析——以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6(5):44-49.

[7] 范逸洲,王宇,冯菲,等.MOOCs课程学习与评价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27-35.

[8] 王宁,琚向红,葛正鹏.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6):111-118.

(责任编辑 孙艳玲)

猜你喜欢

人体工程学工程学教学资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Excel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浅析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与影响
浅析人体工程学在服装三维空间形态中的应用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简易护理床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