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的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7-12-05

中国林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林业大学名额高校学生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

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的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施婷婷谢煜涛赵兵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

近年来,高校转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很多高校的转专业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科学规范的转专业准入机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转专业对象的要求、转专业学生成绩的要求和转专业名额的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林业大学转专业准入机制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完善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的途径:一方面应根据学生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酌情放开转专业的准入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力度,避免转专业的盲目性。同时,要做好学生转专业的后续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高校;转专业;准入机制

2002年,复旦大学率先制定实施了学生转专业的政策,之后各高校也相继推出了不同形式的转专业措施。高校学生转专业制度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目前很多高校的转专业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规范的准入机制。只有制定规范的转专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准入程序,才能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校转专业政策的不断完善,转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校转专业的条件也不断放开。但学生通过转专业选择更适合自己专业的同时,也存在着选择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只要是满足转专业准入要求,学生就纷纷选择转专业,然而重新选择的专业不一定适合学生本人。例如有的学生为方便就业,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而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转专业后学习压力加大,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同时,大部分高校制定和实施的转专业政策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一刀切的做法,使得很多真正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得不到转专业的机会。例如有的高校在转专业准入方面实行择优录取,同时还限定了转专业的人数,使得转专业成了优秀学生的权利,苏强[1]等人通过对浙江省22所高校654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成绩好的学生转专业意向普遍不强,而成绩达不到转专业要求的学生却有强烈的意向。

针对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高校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社会针对高校转专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转专业现状研究[2-3]、转专业问题分析[4-5]以及转专业学生适应性调查[6]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各高校转专业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转专业工作近几年发展得很快,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方面,几乎各个高校都规定了各自的转专业准入条件。部分高校通过设定包括从入学后到转专业前的成绩,甚至还参考高考成绩等标准,限制学生转专业;还有部分高校通过限定专业接收转专业学生的人数来限制学生转专业;部分高校还规定学生只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同时还规定了学生只可在大一第二学期申请转专业;很多高校还规定了不能跨学科转专业,文理科之间不能互转,艺术类学生与非艺术类学生之间不能互转专业等。有些高校为避免“冷门”专业招不到学生而无视学生转专业的要求,限制学生转专业,人为设置转专业的障碍,抬高转专业的门槛。

上述转专业准入机制存在的问题限制了高校学生转专业的需求,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深入调查了高校学生转专业的准入要求,探讨了完善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的具体措施。

三、高校学生转专业的规定

高校学生转专业制度打破了以往“高考一锤定终身”的僵化现象,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配置。但目前高校学生转专业还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一)转专业的准入要求

2013年和2014年南京林业大学仅针对大一新生实施了转专业的准入制度,并设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包括学生所在年级、所在班级等,比如各种类型实验班的学生不允许转专业,高年级学生不可申请转专业。从2015年开始,南京林业大学规定除了新生之外,上一年级的学生若是学习确有专长可转入与专长相应的专业,或者因健康原因可申请降级转专业,但不得转入当年录取分数线比原专业高的专业。从2017年开始,不得转入当年录取分数线比原专业高的专业的限定条件也放开,学生可自由申请转入非A类专业(A类专业由校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南京林业大学学生转专业须具备的条件见表1。

表1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转专业的准入条件

注:转入A类专业需由校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二)转专业的成绩要求

关于转专业的成绩限定条件,各个学年相似但略有不同,基本上都是限定了优秀生才能转专业,而且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还要接受考核,包括专业笔试和专业面试,这些条件大大限制了对原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困难且学习成绩欠佳而真正需转专业学生的要求。南京林业大学学生转专业的成绩要求见表2。

表2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转专业的成绩要求

注:2013学年没有分A类与非A类专业

(三)转专业的名额要求

从转专业的名额限定条件来看,2013年名额较少,限制为专业人数的10%,2014年和2015年限制在专业人数的15%,2016年和2017年限制为班级最大容量为35人,即专业人数的17%左右。虽然转专业名额在逐年增加,但由于教学资源等条件的约束,还无法做到满足每一位学生转专业的需要。南京林业大学学生转专业的名额要求见表3。

表3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转专业的名额要求

(四)转专业的其他要求

一般情况下各大高校都是文理科不能互转,文科类不得转入理工科类,但南京林业大学仅规定了艺术类学生与非艺术类学生、二级民办学院的学生与公办类学生、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学生与非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学生之间不能互转专业,而跨学科转专业是放开的,这是许多高校没有做到的。

四、完善高校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的措施

南京林业大学转专业的准入条件呈逐年放宽趋势,比如转专业对象放宽,成绩要求放开,准入名额增加,但由于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的限制,仍无法满足所有转专业学生的诉求。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建立科学的学生转专业准入机制是各高校应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放宽转专业的要求

目前,各高校都对学生转专业设定了准入条件,比如部分高校转专业对象被限定为大一大二学生,大三大四学生被排除在外;部分高校规定学生成绩要位于该专业或学院前10%的才可以申请转专业;甚至大部分高校都限定了转专业的名额。这些条件限制了很多学生转专业的意愿。因此,各高校应放宽转专业的门槛,为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首先,高校应逐步放开转专业的对象要求,取消年级的限制,任何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申请转专业,然后根据课程进度延迟毕业时间。其次,逐步降低甚至取消转专业的成绩限制。转专业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许就是因为对原专业不感兴趣才要转到其他专业学习,因此,高校学生转专业不应单纯地择优转入,除了考量申请转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大学期间的考试成绩,还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社会实践表现以及转专业笔试、面试成绩等。第三,增加各专业的接收名额。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资金等情况,适度增加接收名额,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第四,还可以鼓励学生主修或辅修第二学位,满足学生更多的意愿。

(二)加大对学生转专业的指导力度

放开转专业准入条件,可能会导致“热门专业”人满为患、师资紧张、设备紧缺,“冷门专业”教学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因此,面对学生日益高涨的转专业热情,高校应理性对待,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理性地选择专业,以免盲目挤向“热门专业”。清华大学[7]构建了转专业辅导的理论框架与模型,提升了转专业辅导的水平,形成了转专业辅导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由于我国的教育都是统一课程、统一考试,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擅长什么。所以在转专业过程中,各高校还应为学生提供专业介绍、职业规划教育以及心理指导和职业倾向测试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三)做好学生转专业的后续工作

各高校应对转专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和调查,全面了解转专业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转专业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作用,了解转专业后学生碰到的问题。所以,各高校应对转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表现、社会实践、适应情况、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考察转专业是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各高校还要了解各个学院和各个班级对转专业学生的接纳情况以及教学安排、学分转换、学籍异动、学费更改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转专业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综上所述,高校宜综合考量教学资源、专业布局、学生合理需求等,积极稳步地完善转专业的准入机制,一方面应根据学生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酌情放开转专业的准入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力度,避免转专业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1] 苏强,张东,周健民,等.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97-101.

[2] 陈文军.高校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与良性机制构建[J].高教论坛,2013(9):17-18.

[3] 张莹.我国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13-28.

[4] 王有材.对大学生转专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35):380.

[5] 王月红.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3-15.

[6] 葛欢.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18-83.

[7] 欧堪兰,顾佩,沈若萌.学业辅导在转专业辅导中的运用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5(11):71-75.

(责任编辑 王 伟)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建设”,项目编号PPZY2 015A063;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转专业学情调查与准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0644-09-01120。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名额高校学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九届编辑委员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有问必答?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优秀名额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俄罗斯公布政府奖学金和总统奖学金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