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7-12-04蒋焘阳蒋杰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老龄化

蒋焘阳 蒋杰

摘 要 传统养老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在传统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善用社会资源的养老模式,它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本文认为只要国家、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就能为老年人提供温馨、安全的养老场所。

关键词 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老龄化 社会化

基金项目:2016年度西华师范大学科技创新项目“南充市社区养老调查及问题研究”(cxcy2016155);2017年度研究生院级课题,课题编号:xhmks1712。

作者简介:蒋焘阳,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蒋杰,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31

妥善解决养老需求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社会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养老问题的不足与缺陷已经日益显现出来,并将成为相当长时期内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养老模式在我国虽然种类繁多,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然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商业养老为辅。就目前而言,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其根本思路在于以强化居家养老为根本,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建立多种养老模式并存的养老保障体系。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逐渐弱化,社会养老制度面临众多挑战,由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过渡的措施应怎样设计,这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传统养老模式严重不适应当代中国国情

(一)养老已成为我国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截止2017年,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预计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可能达到四亿,将占社会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人口结构组成中我国已由上世纪中叶的正金字塔转变为目前的倒金字塔结构,意味着社会主要生产力组成部分的青壮年是倒金字塔的中坚力量,他们将赡养自己数量两倍的老龄群众,并且还要养育自己的下一代,相较于以前社会,当代青年人所面对的社会养老压力已日益加剧。并且在现当代多数老年人自居,不与自己子女同住,生活方式的分离也使得养老难度不断提高。

以上现状表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养老似乎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绝大部分人仍习惯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殊不知传统养老模式已严重脱离我国当代现实国情。

(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缺陷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渐弱化

自封建社会以来,我国在以“孝”为先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自己的家中安享晚年,由儿女赡养。特别在以前的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尚且处于农业社会时期,“养儿防老”的氛围遍布是许许多多农民家庭的一贯思想,在没有计划生育的规划下,子孙绕膝亦是当时人们对于晚年的一种憧憬。这一实情表明在那个时期,将子女养大成人,再由子女供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是当时的普遍养老规律,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幻影与中国生产力国情的。但在20世纪新中国城里以来,特别是计划生育实施之后,社会的组成单位——家庭,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规模由以前的一对夫妇多个子女降为一对夫妇一个子女,当子女长大成人并组成自己的家庭后,家庭规模将成为一对夫妇赡养四位父母以及他们自己的子女,并不像以前的由兄弟姐妹分别承担对父母的赡养,这就造成了传统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再加上目前城镇化进度的加快,使得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与老年人愈加分离,使得子女对父母赡养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增加了老年人完全由子女养老的难度。在物质层面的压力增大、精神慰藉的不断减少之下,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已逐渐弱化、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生活节奏。

2.传统社会商业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

学术界关于社会养老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本国情出发。就目前而言,“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使得我国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性养老模式。另一类是从老年人各方面需求进行的多角度研究。首先,从文化传统出发,认为养老院敬老院此类商业模式的养老机构会使人缺乏“归宿”的感觉,失去了传统养老可以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符合大多数老年人“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并且将大多数老年人聚集在一起生活的集中宿舍式生活可能会使老年人適应社会的能力逐渐丧失;其次,从经济效率来看,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规模较大、设施相对较好的公办养老院屈指可数。排位靠前的有顺庆“李家爱老养老院”床位1000多张,“亲情树”养老院200多张床位,西山“金泉养老院”150张床位。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养老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差,人手少,服务人员素质低,脏乱差现象突出。特别是民办养老院,处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他们一方面以价格低廉吸引老年人入住,另一方面以减少服务人员,降低服务标准,简化设施配套来降低成本,致使入院养老的老年人基本护理、饮食起居照顾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最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生活,失去原有的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被家人远离和社会冷落的孤独感,使得老年生活的精神慰藉得不到保障,并且时有目睹在养老院中同样的老人去世,更为加深了老年人内心的孤独与恐惧心理。

二、居家养老模式适合老年人养老需求

(一)居家养老模式的内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其实质就是让老年人在不离开其原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前提下,让老年人享有专业的医疗、饮食、卫生、健康等服务,同时又以社区为单位会不定期的举行一系列专为老龄群众开展的各种社交活动与服务。同时也让老年人的子女在对父母进行除了物质上的赡养之外,由于老年人不会离开其原有生活环境,所以这种养老模式对于子女来说还会让父母得到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和慰藉。endprint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

对比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有三大优势:

1.政策优势

在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为此,白冬委员建议,政府作为发展养老服务的主要力量,应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投资力度,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中央的这一态度无疑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经济优势

在我国计划生育实施40年里,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年龄势必迈入老年,这使得社会上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一对家庭赡养四位老人、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开放,还会养育自己的一至两个子女。家庭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赡养四个老人对许多城市青年来说已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家庭养老功能愈发弱化。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机构养老也难以成为主要养老方式。首先,成立养老机构在环境、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无一不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其次,养老院尤其是民营的养老院收费较高,许多老人在退休后并没有什么实际收入,其家庭无法负担高额的养老费用。比如2015年,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卖房养老”事件,他和老伴每月的住宿费大概要两万元,这已经是普通工薪阶层几个月的工资,试问中国有多少老人能够如此“奢侈”?再看社区养老,首先,社区养老服务成本较低,因为社区养老并不需要另外建设一个生活场所,只需有几间房屋作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即可。其次,可以节省资源,选择社区养老服务老人的饮食起居都还是在家庭里,而社区只提供给老人他们需要但家庭提供不了的服务,大量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3.心理优势

据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在养老环境与地点上都倾向于家庭和原来的社区,且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都乐意接受这种在不脱离原有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下的养老模式。这表明了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认同并不在于其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就具有这种满足老年人在情感方面希望呆在家中,共享天伦这一心理的优势。而养老机构则大部分缺少家的感觉,住在里面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尤其是老人的感情需求,在养老机构他们大多是被当做“客人”来对待的,许多护工无意与老人进行情感交流,这也是养老机构难以盛行的一个原因。

三、对我国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多方助力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基础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经历了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养老制度的发展凸显其带有显著的过渡性和实验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养老制度主要服务于农村的五保户和城镇的困难老龄人口,属于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机制,对象是面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个别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突显,在90年代以后,老年人口服务事业越来越被政府加以重视,不同样式的养老模式开始在社会上进行探索与研究。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诞生并凸显其相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商业养老模式的优势之后,政府对这种养老模式除了制定规划、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以外,资金充裕的省市每个财政周期还对其投入一定的福利性资金来鼓励这种养老模式的发展,体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针对社会老年人口的公共福利属性。但是,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愈来加快、老龄化人口数量的日益庞大、以及我国“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亦使得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无法以完全的免费福利性质由政府向社会老龄人口无偿提供,支持这种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需要多方支持的投入,动员市场、社会、家庭、志愿者、民营机构、社区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其发展水平亦受制于我国的国情。因此,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需由政府主导,明确其属于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产品,再推动社会参与,指导社区、民间等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然后引进市场推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与方式,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出一个水平高、覆盖广、可持续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市场。

(二)传承孝道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根基

纵观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养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本土文化传统的特点。传统文化不同也使得东西方的养老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强调养老事业由国家、政府和社会投入,而东方国家则更加突出“家”在养老中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儒家的“孝”文化在中华民族有着源远的发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于老年群体所展开的居家养老服务使得老龄人口在不脱离其原有的社会人际关系与环境下的社区服务和护理,符合當下老年人“恋家”的心理需求,也能使子女对老年人的物质赡养与精神慰藉得到双重保障。

(三)家庭核心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国家、社会、社区、个人等多方协助下的共同产物,注重不同群体在养老事业上的各种职能分工,这种体系的核心是家庭。从情感层面上讲,我国老年人养老注重以“家”为核心的血缘亲情和生活上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从物质条件浅析,国家和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投入是有限的,家庭养老势必是其它力量参与这种养老模式的重要核心和枢纽,并且将长期是这种体系维持与发展的基础。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改善了家庭成员的养老压力,但是并没有降低他们的养老责任,无论是在法律义务还是血缘情感上,都应坚持家庭在这种养老模式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健康并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力发展我国养老事业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国家、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老人才能安享晚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才能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2006年12月.

[2]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经济评论.2000(3).

[3]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