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2017-12-02胡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方向商贸流通区域经济

胡莲

内容摘要:我国商贸流通业近年来取得良好发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区域经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进步的內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可行方向和应有之策。

关键词: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新方向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取得重大发展成果,如表1所示,商贸流通服务业产值在2004年为1.95亿元,2015年已经增长到17.34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167.4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大宗商品商贸物流需求增速有所回落,但进出口总值达到17.53万亿元。从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情况看,2009-2015年平均保持14.79%的增速,其中2015年较上年有所下跌;商品销售额2013年为49.66万亿元,2014年为54.13万亿元;出口总额在2014年达到2.3万亿元,进口总额为3.86万亿元。物流市场规模方面,2009年为198万亿元,2010年达到415.8万亿元,增长110%,物流业发展增速较快的年份为2010年和2011年,平均增速达到98.87%,从2012年回落至正常水平,2014年物流市场规模增长率为25.02%,2012-2015年平均保持在23.37%的增长速度。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中心环节(任保平,2012),属于先导产业(李海舰,2003)。但是,有必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粗放。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问题的讨论早已有之,学术界对此的研究文献很多,基本的观点是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对投资的过分依赖等几个方面。具体到商贸流通业而言,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粗放以经营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为特点,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征也十分明显。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在于规模扩张过于迅速,又具体表现为流通效率低和物流成本高两大特点(王德章等,2014),我国物流成本2011年为8.4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17.8%,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8%至10%的比例(见表2)。我国商业流动资本年周转2-3次,日本为15-18次(王德章、张平,2014),流通效率远远高于我国。

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当中商品销售占全部消费比例过高,生活性服务业占比较低(王德章等,2014),不足20%。另一方面,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区域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均衡状态,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又具体表现为不同省份之间的不均衡和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如表3所示。

第三,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力不足,经营分散。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多以小规模企业为主,占比超过75%,个体经营竞争力相对不足。众多小型企业经营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在与国外的企业竞争当中处于弱势地位。2012年亚马逊销售额达到610亿美元,家乐福销售额达到865.58亿元,而我国零售百强企业整体的销售额仅为2.38万亿元,只是沃尔玛的81%。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剖析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广阔的疆域,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区域经济理论的现实根基,因此也就有了“中国就像一个世界”(世界银行,1984)的说法,即所谓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茶洪旺,2008)。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依次构成阶梯状,而在不同区域内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与任保平、王辛欣(2011)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例如,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达到2411.14亿元,天津为1950.71亿元,上海为3647.33亿元,广东省为7778.82亿元,而宁夏则只有139.07亿元,仅占广东的1.79%,青海为150.64亿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保持着比较明显的区域性差距,基本上与我国的经济地理形势保持一致,与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密切关联(见表4),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和因果关系。

从发展速度上看,不同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表现各异。北京2005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9.84%,2014年增长率为3.01%,增长速度放缓,而华中地区的湖北增长速度要高于北京,2014年为16.99%,2015年为8.56%。同样的,西部地区的新疆2013年批发和零售业的增长速度为14.72%,而2014年已经达到31.02%,增速较快。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部分落后地区在发展总量上相对不足,但增长速度较快,增长潜力有待继续发掘。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整体效率提升的主要阻碍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当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关兴良等,2012),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效率提升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区域发展上存在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是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远远高于落后地区,造成区域之间的失衡状态;另一方面是部分落后地区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因此,如何继续保持原有的发展基础,并逐渐开发相对落后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层次,进而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也是主动适应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创举。endprint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放缓,增长压力凸显,产业结构调整面临重大挑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商贸流通业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找准定位,积极探寻发展机遇,应对可能突发的市场风险。商贸流通业与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金融等均产生关联,广义的商贸流通业几乎涵盖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与每项经济主体紧密关联。因此,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就意味着推动与之产生关联的各个行业的发展,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向探究

(一)东部引领、中部西部协同发展

我国经济地理格局以东部地区最为发达,东部地区根源于优良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发展经济上历来处于领先定位。良好的经济基础吸引了更多的资源涌入,包括人才、资金、科技等,无形中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要素,而中西部地区因东部地区资源的吸附作用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促进我国不同区域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短期内难以改变既有格局,市场调节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必须在原有格局上对不同地区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文章认为,继续保持东部地区强劲的发展动力很有必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向结构更优化、产出更高效、要素配置更合理上靠近。同时带动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地区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关键

我国西部地区多属地形地貌较为独特区域,这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同时又是发展特色经济的一大优势。现有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拥有高度正相关性,运输的便捷性是发展商贸流通业最重要的一环。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物流运输效率较为低下,雖然国家在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但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而言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改变现有局面的难度还很大。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须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估算,我国华北地区平均交通密度(交通密度=(铁路里程+公路里程)/国土面积)1.19(2012年),而新疆只有0.09,西藏为0.05,宁夏为0.39,远远低于东部平均值1.25。因此,要促使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得到有效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商贸流通业结构调整要以科技为导向

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科技含量低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告别粗放式经营方式之后,对集约化经营的需求逐渐增加。商贸流通业的集约化经营即推动企业经营效率提升,关键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我国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服务意识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要改善现有的发展格局,需要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在进行行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倡导以科技为导向,充分发挥科技要素的作用。

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区域性失衡问题,表现为发展存量和发展速度上的结构性失调。拥有存量优势的地区已经开始失去发展速度上的优势,而相对落后地区发展速度上的优势逐渐显现,这就意味着商贸流通业现有的发展格局将面临着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所存在的区域性失衡问题有望化解。但是,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需要在保持原有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尤其是需要继续加强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需要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科技要素的投入,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2.李海舰.中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3.王德章,张平.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4.茶洪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种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J].学术月刊,2008,40(10)

5.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6.关兴良,方创琳,罗奎.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J].地理科学,2012,32(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方向商贸流通区域经济
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新方向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