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2017-12-01杨嘉恩朱光耀周光进陈叙波谢婉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肩周炎痛点疗法

杨嘉恩 贾 宁 朱光耀 周光进 陈叙波 谢婉婷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 佛山 528500)

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杨嘉恩 贾 宁 朱光耀 周光进 陈叙波 谢婉婷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 佛山 528500)

目的:探讨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71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1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动痛穴组,其中传统组有35例患者,动痛穴组有36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刘氏毫火针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动痛穴组患者加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动痛穴组患者的 VAS 评分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提高其治愈率。

毫火针;留针;动痛穴;肩周炎;效果

动痛穴又称运动痛点或阻力痛点。此穴位是指取穴时医者令患者做有关的动作时,在维持其活动受限的姿势中寻找到的最痛点。动痛多是由软组织闭合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中医认为,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的范畴。肩周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患侧肩关节僵硬、遇热痛减、遇冷痛增、夜间疼痛加剧、肩关节活动受限等。袁涛等人的研究表明,用毫火针治疗肩周炎,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提高其治愈率[1]。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从2015年开始在临床上对36例肩周炎患者均使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71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71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动痛穴组,其中传统组有35例患者,动痛穴组有36例患者。在传统组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20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41岁,年龄最大的74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3周~12个月。在动痛穴组的36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7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42岁,年龄最大的71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5周~1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为:1)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因天气的变化及劳累会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使其不能侧卧于患侧。2)患者患侧肩部的活动受限。3)患者患侧的肩前及肩峰处有压痛感,病程久的患者还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的表现。4)对患者患侧肩关节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呈阴性,病程久的患者可见骨质疏松的表现。

1.3 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毫火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1)让患者取坐位,将其肩贞穴、肩前穴、肩痛点(肩胛骨外缘中点)、肩髃穴、臑俞穴、阿是穴作为治疗的穴位。2)操作者手持刘氏毫火针(规格0.35mmX25mm)的针柄,将针体置于乙醇灯外焰处烧至红白发亮后快速垂直刺入患者的相关穴位,快进快出,操作者的手法要求稳、准、快。5d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在此基础上,为动痛穴组患者加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让患者做患肩前屈、外展、上举、背伸、内收等动作,并告知其保持最痛的姿势,将烧至红白发亮的毫火针迅速刺入其动痛穴并留针2min。然后,再次让患者活动患肩并寻找另一处动痛穴,重复进行留针治疗。5d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1)进行治疗前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患者疼痛症状变化的情况进行评估。VAS评分共分为10级,0分代表患者无疼痛感,1~4分代表患者有轻微的疼痛感,5~7分代表患者有中等疼痛感,8~10分代表患者有重度疼痛感。2)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拟定的疗效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经过治疗,若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消失,其肩关节功能和兼症完全或基本恢复,即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治愈。经过治疗,若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减轻,其肩关节功能和兼症均明显改善,即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好转。经过治疗,若患者的症状无改善,即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22.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动痛穴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的比较(±s,分)

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动痛穴组 36 6.94±1.23△ 2.16±0.97▲传统组 35 6.88±1.47△ 2.94±1.29▲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过治疗,动痛穴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多因患者年老体虚或劳累过度使筋失所养、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所致的气血凝滞、筋脉痹阻拘急而发病。毫火针疗法既可借助火的温热之力,又可借助针的穿行之力,通过 “引气至病所”的方法达到温阳通络、开门祛邪的目的。在《素问·调经论》中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说明了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经络之气遇热则通的观点。动痛穴是在黄巍教授研创的“阻力针法”中提出的穴位。此穴位不同于单纯的压痛点(阿是穴)或自痛点(天应穴),是指患者在进行活动时的最痛点[4]。笔者认为,某些动痛穴在正常的静体位下无明显的疼痛感,其有别于阿是穴的压痛感。动痛穴多位于患者关节囊、肌腱韧带等交会处及肌肉的起止点,这些部位往往是软组织的劳损点或应力的集中点。多数患者一侧的患肩通常只有1~2个动痛点。钟旋的研究表明,通过让患者的患肩进行活动找到疼痛最敏感的病灶,并将此处作为针刺的穴位,即“以灶为腧”取穴。然后,用毫火针直接针对“病所”这一根本进行治疗,能更充分地发挥毫火针消除或改善患者局部组织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的作用,加快其患处的血液循环,修复其受损的软组织[5]。

综上所述,用毫火针留针动痛穴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提高其治愈率。

[1] 袁涛,王芳.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5,10(5):415-41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191.

[3] 曹卉娟,邢建民,刘建平.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9,50(7):600-602.

[4] 黄巍,李唯.关于动痛穴临床作用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1999,10(2):48-49.

[5] 钟旋.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炎的机制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2,43(6):51-52.

R686

B

2095-7629-(2017)4-0131-02

猜你喜欢

肩周炎痛点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