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7-11-30钟海岩张小雪刘延峰ZHONGHaiyanZHANGXiaoxueLIUYanfeng

物流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跨境一带一路

钟海岩,张小雪,刘延峰 ZHONG Haiyan,ZHANG Xiaoxue,LIU Yanfeng

(1.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教学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钟海岩1,张小雪2,刘延峰1ZHONG Haiyan1,ZHANG Xiaoxue2,LIU Yanfeng1

(1.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一带一路”战略对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分析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对俄跨境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给出了更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和方案,对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俄跨境物流;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随着对俄跨境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业适应经济的发展正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不断转变,使得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跨境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也对物流人才的创新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合理地对俄跨境物流人才模式正是结合对俄跨境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黑龙江省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本文立足于黑龙江省高校发展实际,着眼于哈尔滨新区建设及对俄物流大通道建设,科学、合理构建对俄跨境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找到比较合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对俄跨境物流视角下的物流人才需求

国内外学者关于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进行人才培养研究,或者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特征,结合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状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从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管理人才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的研究较少。通过对黑龙江省多个典型对俄跨境企业调研得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俄跨境贸易的物流支撑体系与传统贸易中的国际物流有很大的不同,对俄跨境贸易行业的参与者既有小微企业,又有大型外贸企业,物流所面对的是各种分散的消费者,货品的订单也由传统贸易中的大宗货物转变成为小批量、多频次的货品,物流过程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1.1 复合的国际物流基础知识

“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开展对俄跨境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在掌握俄语这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侧重国际物流方面的教学力度,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国际运输业务知识体系:运输方式选择、运输线路规划、运输保险、运费预算、商品检验及商品报关报检等环节的把控,并进一步学习国际贸易操作过程的相关知识。

1.2 物流业务实践能力

对俄跨境物流人才的业务能力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其他对俄贸易的国家与我国相比在体制、贸易方式、运输方式、运费结算、保险等都会有所不同,要想保证对俄跨境贸易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比较专业的对俄跨境物流人才作保障。只有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操作,专业的对俄跨境物流人才才能够顺利完成物流业务流程,从而保证对俄跨境贸易的完成。

1.3 分析和决策应用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过程需要物流人才的分析和决策,目前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各种便捷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货物实时信息。物流从业人员也同样要非常熟悉并能够熟练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完成业务操作和货运过程跟踪与应急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货运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处理能力、与其他系统的衔接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为客户服务的综合能力。

2 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定位不准

“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仍是国际货运代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黑龙江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方向大多倾向于传统运输、仓储业、物流市场营销等方向;国际货运代理方向在省内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比较少,真正面向对俄跨境物流方向可以说寥寥无几,即使个别学校有所侧重,也仅仅是增加1~2门国际物流相关的课程而已,不成体系,学生对于对俄跨境的物流运作得不到充分系统的了解,毕业后则难以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

2.2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物流运输企业、速递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甚至有些年份出现企业抢人的情况。企业参观实习、课内企业实训、学期顶岗实训、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校企合作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从学校反馈的效果来看,效果不佳,出现很多问题。校企合作程度不够深入,很难进入相互作为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训基地的实质性合作阶段。在物流企业顶岗实习中,“实习”与“学习”相脱离。校企结合制度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学生在合作的企业中,只能参与低层次的作业或简单的客服工作,无法深入全面了解企业运营、企业规划、企业优化、企业常规管理知识,其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等均受到一定限制,合作的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既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维护、又无核心利益关系,使校企合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3 师资力量薄弱

国际物流专业性不强、缺乏对俄国际货运企业经验,从师资方面来看,黑龙江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2001年以后开设的,但是科班出身的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大多教师是相关专业经过进修学习之后转过来的,他们整体上缺乏物流管理专业系统、整体的认知,对专业发展的把控不很到位;随着近些年国际物流的不断兴起,国家倡导“一带一路”政策,国际物流专业的人才极为缺乏,近几年,新进教师的国际物流专业性明显增强,但他们的国际物流企业实践经验匮乏,特别是从学校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的年青教师。

3 “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借助利好政策与行业资源,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对俄跨境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其他省相关高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国家与政府层面给予了很多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利好政策,经过对相关试点学校了解到,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地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且学校学生的好评,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更要抓住机会,开展适合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物流的学徒制教学模式。

3.1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学生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很多交叉专业要淡化学科体系,充分根据岗位和职业需求来设置课程,并且要设置国际物流行业学科指导委员会,让在国际物流行业有实践经验的人士来对课程设置提出意见。从现有课程设置状况来看,大多是按照学科逻辑设计而没有按照职业或岗位需求的逻辑设计。当然,对俄跨境物流人才需求状况会不断发生变化,可以综合多种情况和因素,遴选出一些有含金量的课程:俄语、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运输等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要适应对俄国际物流物流行业发展的特点和国际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加大俄语课程的设置,对俄跨境综合实验区是黑龙江省打造的一个大型的综合的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教学计划当中应加大相应的实验室和实训课程,应包含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办公自动化与文献检索、国际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物流沙盘模拟实验和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实验等。

3.2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设置教学方式

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因为这两种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求疑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育。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知识不可能全部由老师在课堂上传授,老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慕课、网易公开课、微课、爱课程等网络资源,主动学习有益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量,为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式也亟待突破,教学是传递信息、传递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鼓励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多给学生布置有意义的实践作业,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学习参与其中的机会。可以把案例讨论的课时放到实验室里,当师生有面对面交流的条件就有利于灵感的激发。每学期都邀请国际物流企业界的人士来学校做讲座或者上某些专业课程,跟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最真实的国际物流行业动态,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放假前,给学生搭建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对俄跨境物流企业或相关行业实习,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的筹码。

3.3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设置实践环节

加强和对俄跨境物流实习基地、就业合作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维护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就业和实习奠定基础。设计全新的人才培养的组织架构,分布于各个跨境物流企业和黑龙江省高校,很好地衔接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空隙,让大学毕业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到对俄跨境物流企业去顶岗实习,将大学期间的理论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在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行业内,有些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在做这项有意义的社会工作,各方面管理非常规范,毕业生需求量也比较大。学校要和这些对俄跨境物流企业维护好合作关系。如果学生能在大二的暑假去对俄跨境物流企业实习一个月,回到学校后,肯定对大三、大四的专业课学习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同时以专业大赛为依托,教师进行辅导,组建团队,在实战中提升专业素质。

3.4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设置科研新常态

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加强应用型科研是转型过程中的新常态之一。应鼓励物流专业老师积极联系一些对俄跨境物流公司,与对俄跨境企业一起做一些横向的课题。为跨境物流企业解决经营上的难题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科研提供素材和基础。目前高校里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博士或硕士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所以应鼓励教师到对俄跨境物流企业顶岗、挂职实践学习,不论是长期挂职还是短期挂职,都要到企业参与实际工作,深入到第一线,了解对俄跨境物流企业真实的经营状态,为对俄跨境物流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也有益于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案例的积累。

4 结束语

随着“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转型的进一步深化,院校将会逐渐探索并适应诸多方面的新变化,当互联网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之时,催生了各行各业对国际物流行业更高标准的要求,社会和行业都急需符合需求的跨境物流人才。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阵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的调整,解决对俄跨境物流人才培养和国际物流行业需求的结构性的矛盾,坚持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对俄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国际物流人才。

[1]郭丽娜.新常态视角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公共管理,2016(3):58-60.

[2]李海平.基于就业视角的物流培养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14(5):20-22.

[3]张璐.“互联网+农业”对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J].物流科技,2017(1):154-156.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s Analyze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Russian Cross-border Logistics in the Background of“One Belt and One Road”

(1.East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Harbin 150001,China;2.Heihe University,Heihe 164300,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ans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in Russia,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logistics talents in Russia.Problem,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and of Russian crossborder logistics talents,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chemes of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mode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social talents are given,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way of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in Russia.

Russian cross-border logistics;applied;training model

G642

A

1002-3100(2017)12-0136-03

2017-07-1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6Q19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面上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7CSLKT3-208。

钟海岩(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东方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张小雪(1984-),女,山东潍坊人,黑河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跨境一带一路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