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7-11-29张承兰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承兰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點内容,教师如何在语用理念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用理念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引 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的关键手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语用理念,推动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一、语用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语文教师忽视了课文言与意的融合,造成课文言意的分离。言是指字面的意思,意是指文字之外的意思,正确的阅读是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对文字之外的意思进行研究。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过度看低,对课文言意的融合有意识的忽视了,只带学生对文字意思进行了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高,使得课文言意分离。2.语文教师忽视了课文的语境因素,使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课文。语境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上下文的理解、语言行为的实际情境及所涉及的社会文化。阅读文章或作品时,要对作者生活的时代及背景或所处的社会文化进行了解,才能真正的对文章或作品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的语境问题。3.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读写进行了区分,使读写分离。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读写是重点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读写结合。但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做到在阅读过程中适当的让学生进行写作的练习[1]。4.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进行思考,有着只读不思的不好习惯。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训练。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时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否则会造成学生有只读不思的阅读习惯。

二、语用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文言与意的融合,帮助学生深度了解课文

对于学习课文的文字意思及字面之外的意思,针对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是必须应用的。原因在于:1.古诗中的修辞和表现手法较多,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有象征、点面结合等;2.在许多故事中包含着哲理。所以古诗阅读比课文阅读更难以理解。例如,小学五年级《古诗两首》中的《江畔独步寻花》《书湖阴先生壁》就运用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江畔独步寻花》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将“一水”“两山”进行拟人化,并且运用了“护田”“排闼”的典故,让山水富有了生命感情,从而表现出人的高洁。《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对偶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花团锦簇以及流连忘返的彩蝶和黄莺。所以,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将言与意相融合,加强对课文中的多种意义的关注,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

(二)重视课文中的语境因素,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理解

语境因素主要包括上下文的理解、语言行为的实际情境及所涉及的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所以,教师在重视课本语境因素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于上下文理解这个因素,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训练使对学生的结合上下文阅读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如,小学五年级中《围魏救赵》就是一篇应上下文结合的课文。一共十二个自然段,讲述了孙膑的故事,1-2自然段讲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3-12自然段讲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进行上下文结合才能读出完整的故事。其次,对于言行为的实际情境这个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是让学生课前对课文进行精读,通过对人物的对话、环境及景物的描写等进行了解,分析课文的真实情境,正确的解读课文。最后,对于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这个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进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加深。

(三)重视阅读过程中的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读写的健康发展

读、写是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的重点内容,边读边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发展趋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等,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翻越大雪山》是一篇描写红军长征的课文,里面运用了很多的成语,如高耸入云、变幻莫测等。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成语进行造句,可以让学生发挥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读写结合。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是教学根本,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阅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在进行课文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同时在阅读时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意义及知识进行吸收[2]。与此同时,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在交流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 论

总之,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语用理念背景下,完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梦思,吕沙东,梁春莲.语用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70-71.

[2] 吴雪倩.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37.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