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年味

2017-11-29石亚博

河南电力 2017年2期
关键词:红纸粉条年味

文_石亚博

记忆中的年味

文_石亚博

临近新春的那几天,总是会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朋友们怅然若失的感慨:“年味越来越少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似乎大家都在感叹着物质丰盈的快节奏时代,年味的寡淡与失落,让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怀念起童年时那年味浓郁的快乐时光……

在我的记忆中,嗅到的第一缕年味就是妈妈拿着软尺为我量身做新衣。在1991年,也就是我8岁之前,我和弟弟妹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为了给我们做好看的新年衣服,她总是要早早地给我们量好尺寸,再去家旁边那个全是卖布的商场为我们挑选好看的布料。她说的布料种类我们听不懂,但是,只要看到她将一块块漂亮的花布放在桌上,用尺子比一下,画一下,我和妹妹就欢喜地站在旁边看着。一边看,还一边悄悄拿起妈妈刚刚剪下的。一块看似无用的小布条,细细地看,慢慢地想,想自己穿上这身新衣后的欢乐与自得,想年怎么来得那么慢呢?应该快点,再快点才好。

等我天天刻意从商场经过,见惯了无数个不认识的妇女将各种颜色的布放在我面前比试,也依着我的身高,比划着让布店老板按同样或更高一些的尺寸裁布时,父亲开始从街上买来过年要用的鞭炮,祖父也开始剪裁那颜色纯正的红纸,拿出许久未用的老砚台,开始细细地磨墨。待磨好墨汁,铺好春联纸,祖父就开始站在桌前,默念一遍那将要写的对联,之后,从容地蘸墨运笔,让一个个规整端然的汉字极其妥帖地落在那红纸之上。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我和弟弟一边跟随着祖父写字的节奏,将红纸向前拉,一边轻声地念那些刚刚落笔成型的字。遇到个别不认识的繁体字时,祖父总是要等到这副对联写好之后,才细细地讲给我们听。还让我和弟弟跟着他一起写一些贴在农村老家的“福”“春”“五谷丰登”“出门大吉”等字。我们在学校练毛笔字时很是大胆从容,但这时看着红艳艳的纸,却总是迟疑着下不去手,眼看着一团小小的墨汁滴在纸上,羞愧得不敢抬头。可祖父却不嫌弃,拿起笔,从容地在上面写下一个依旧怎么看怎么好的福字。

我刚刚红着脸写好几个字,却转眼看到妹妹悄悄拿了一支蘸满墨汁的毛笔,在废旧的报纸上以样画样地涂上了稚趣可爱的福字,还捎带着将自己的脸涂成了大花猫。

到了腊月中旬,爸妈早就收拾好了东西,带着祖父、祖母和我们三个小顽皮一起回老家。那个时候,家里没有汽车,我们就这样穿了厚厚的棉衣棉裤,躺在铺了褥子、盖有被子的平板车上,让借来的马拉着,晃晃悠悠地回了农村老家。

在老家,年的味道更浓了。我每天都会跟着同村的小伙伴一起跑到村西边张大伯家,看他做热腾腾的石膏豆腐;或跑去东头李大哥院子里,看大家伙一起下粉,做地道的红薯粉条。顺便还要拿几根刚刚冻好成型的粉条,放在火前烘烤,待粉条稍微膨胀弯曲,就欢快地放在嘴里,不用刻意嚼,就半化着咽了下去……

现在想想,那些记忆中最难忘记的年味,是妈妈端上桌的萝卜猪肉陷饺子;是拜年时,祖父祖母发的大红包;是父亲燃放第一挂鞭炮后,雪白地面上撒落的星星碎碎的红色鞭炮纸;是全村男女老少一起走过冰冻干涸的小河,到对面村子里看热闹的踩高跷、舞狮和欢乐的花鼓;是跟着爸爸一起走亲戚,看望家族亲戚中年迈和蔼的长辈;是外婆家一直热腾腾的铜炉小火锅……

这就是我在当下的喜庆之中,可以细细怀想的旧时年味,是我永远都会记得的,童年记忆中的快乐时光。

(作者单位:嵩县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红纸粉条年味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馒头里的年味
猪肉炖粉条
刘老汉的烦恼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天阳6FT自动蒸熟粉条机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写在红纸上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