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协同 多方共赢
——洛阳供电区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管理模式及实践

2017-11-29洛阳供电公司

河南电力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供一业一业洛阳

文_洛阳供电公司

多元协同 多方共赢
——洛阳供电区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管理模式及实践

文_洛阳供电公司

2014年5月,洛阳市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全国“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物业管理)分离移交三个试点城市之一。洛阳供电公司将其作为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强化协同创新,在全国三个试点城市率先实现开工和分离移交,创造并实施了本项创新成果。

一、实施背景

(一)落实党中央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必然要求

洛阳市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由于历史原因,央企每年在水电维修、维护及承担损耗上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供一业”项目的实施,为央企摆脱企业办社会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满足企业小区居民安全、可靠用电的迫切需求

洛阳市共有67家中央企业,其生活区自20世纪50年代建成以来,多数没有进行过大的改造,各种设施严重超期服役,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线路老化普遍,易发各种事故。“三供一业”分离改造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契机。

(三)化解供电分离移交多重矛盾的现实需要

供电分离移交工作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一项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一些企业落实改造资金的难度大;二是施工难度大;三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要求地方供电公司运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探索解决多重矛盾和困难的途径。

(四)应对售电侧市场改革的客观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明确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三供一业”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对原有非直供小区进行户表改造,既可以给更多客户提供24小时优质服务,又有利于提高终端售电市场占有率。

二、基本内涵

基于多元协同的央企“三供一业”供电分离移交管理模式及实践的基本内涵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自愿、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原则,以系统论和协同论思想为指导,将供电分离移交涉及的政府、移交企业、接收企业、居民、供暖、供水、物业管理等各利益相关方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切实推进“五个协同”:即全面协同地方政府,着力协同接收企业,大力协同小区居民,强化协同内部力量,合力协同其他主体,以实现供电分离移交工作“央企减负、居民高兴、政府满意、社会稳定”的多元共赢目标。

施工现场文明高效

做好政策宣讲

三、主要做法

(一)全面协同地方政府,搭建开放式多元合作平台

2014年5月,洛阳供电公司主动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当年,市政府组建了以市国资委牵头,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城管、绿化、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办公工作机构,建立了市政府、移交企业和接收企业参加的三方工作组;实施周例会、月通报工作制度。洛阳公司充分听取移交企业意见,形成了《驻洛央企“三供一业”供电分离移交改造工作流程》,明确了各环节、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公司还编制了《洛阳市城(郊)区老旧居民小区电网改造技术标准》,为实施供电分离移交工作确定了基本的技术规范。公司积极协助市国资委,制订了《驻洛央企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分离移交工作方案》,明确了具体的操作程序。

(二)着力协同移交企业,创造分离移交工作基础

洛阳供电公司积极帮助移交企业解决难题,包括资金是否能按时到位,怎样处理一些移交企业的资料不全等问题,一直到最终解决问题为止。公司以全方位沟通为基础,为企业解疑释惑,经常组织业主方、设计院、配电、施工方共同走访小区,做到了全程沟通。洛阳公司本着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以“充分利旧”为原则,精心拟定供电方案。公司申报并建设了9项配网改造工程,为洛阳市“三供一业”配套资金约5312万元,帮助企业节约资金约1600万元。施工完毕后,积极会同移交企业进行验收,及时启动第三方审计公开招标工作,及时实现分离移交,不留死角,确保依法合规。

(三)大力协同小区居民,营造现场施工的良好环境

洛阳公司全面呼应居民诉求,向移交企业相关负责人、居民用户发放调查表,了解居民意见,针对居民的每一类需求,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在配电网设备的选择上,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节能环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在每个小区都做到“四个一”,即“一个项目指挥部、一部宣传片、一份宣传手册、一套宣传展板”。印制宣传彩页4万份,制作宣传展板50块,对各企业走访57次,召开现场协调会36次。施工中公司工作人员统一着装,规范文明用语,施工作业避开居民生活用电高峰,最大程度减少扰民现象发生。

(四)优化协同内部力量,畅通分离移交的绿色通道

公司成立了供电分离移交组织领导机构,组建了执行团队、沟通团队、宣传团队等三大团队,确保了供电分离移交工作在公司内部各环节的纵横联动和快速推进。公司内部设立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强化超前服务、事前沟通,简化报装手续,实现供电分离移交工程的“一站式”服务。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公司探索建立了“有计划、有执行、有监督、有总结”的重点工作闭环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周督办、周反馈、周通报。公司在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切实做到了不发生防控腐败风险等管理监督工作失职失察问题,不发生严重违纪和违法问题。

(五)合力协同其他主体,确保相关方协调运作

公司积极协同供水、供暖企业,做到同步施工,减少重复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小区设立的“一站式”电力服务台,不但受理小区居民的电力业务,而且还办理其他业务。公司利用现有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水、气、热四种表计数据的集中自动采集,完成了14000户“多表合一”建设。主动协同社会各界,打造供电分离移交阳光工程。邀请多家省、市级媒体,刊发“三供一业”专版文章。2015年5月,洛阳公司邀请洛阳市29名人大代表、政协代表、民评代表、新闻媒体走进施工现场,代表们对公司的优质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实施成效

(一)为全国电力企业实施供电分离移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洛阳公司的探索形成了以“五个一”为特征工作成果,即一个政企多元协同的管理架构、一个标准化工作流程、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造技术标准、一个统筹兼顾的测算标准、一个政府行文的工作方案,为全国电力企业实施供电分离移交提供了可以借鉴复制的经验。2014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指出:“洛阳供电分离移交工作是全国的典型,值得在全国推广。”2015年,省国资委将洛阳公司的做法在全省推广。省国资委、省公司已将“洛阳标准”作为全省供电分离移交的标准进行全省推广。

(二)有效减轻了国企负担,经济效益显著

“三供一业”供电分离移交工作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增强了活力。截至目前,洛阳市涉及供电分离移交的23家央企全部签订了协议,签约率100%。已完成9家企业2.4万户的供电改造分离移交工作。央企供电分离移交后,企业有效降低了老旧供电设施的维修、维护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根据初步测算,驻洛央企每年仅在水电暖维护维修的费用就可以节约支出1.2亿元,人员成本更是大幅度下降。

(三)提高了对央企居民的供电服务水平,社会效益突出

对央企居民小区的老旧供电设施进行改造之后,企业小区的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由供电公司提供24小时全程服务,做到了供电、抄表、收费、服务实现“四到户”,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及优质服务水平,使得“国家电网”可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在广大居民中更加深入人心。改造后的居民供电运行系统更好地运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央企居民生活小区电网运行的可控、能控和在控,创新了电费回收与服务管理方式,为提升供电优质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三供一业一业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南充综合试验站全力推进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七抓并举”抓实“三供一业”移交思想教育
洛阳自古繁华
天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中国石油“三供一业”分离提速
财政部力促铁路等央企剥离“三供一业”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国企员工分流安置途径初探
我省今年起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