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藏羌彝”文化走廊纪录片的发展

2017-11-28施霞

青年时代 2017年30期
关键词:影视作品纪录片

施霞

摘 要:“藏羌彝”文化走廊纪录片承载着介绍“藏羌彝”文化走廊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促进“藏羌彝”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功能。如何拍好“藏羌彝”文化走廊纪录片,更好地对外宣传“藏羌彝”文化走廊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藏羌彝走廊;纪录片;影视作品

一、引言

藏羌彝走廊是指,在中国西部,北至巴颜喀拉山南麓,南抵滇西北横断山区,东依川西平原,西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民族学界将这一宽阔地带称之为“藏羌彝”民族走廊。“走廊”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又有著名的“茶马古道”贯穿其中,这里必然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激荡的重要地带,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社会、族群景观。在这个文化多元的走廊上,藏羌彝及其生活在这一空间中的其他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发生、发展、碰撞和交流,形成了一个文化多彩的走廊地带,我们称之为“藏羌彝”文化走廊。

纪录片是一个新的艺术门类,也是一个普及的艺术形式,借助这个艺术形式,人们表达自己、传播文化、播撒观念、开阔视野、传递文明和繁荣经济等,藉由这个艺术形式,拉近了世界的距离,缩短了世界的路程。而“藏羌彝”借助这种艺术手段也在不断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二、“藏羌彝”纪录片发展历史

“藏羌彝”纪录片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展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一类则是以表现“藏羌彝”自然环境和动植物为主题的纪录片,曾经亦有学者称此类纪录片为“风光片”。

第一类,以展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我国很早就开始拍摄了。“如果从1933年凌纯声和勇士衡到湖南拍摄苗族考察的影片算起,中国的民族志电影已经走过80年的历程。这段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3-1949年,民国边疆考察电影时期;1957-1981年,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民族志影像或影视人类学时期。这三个时期摄制的作品,一方面体现出各自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承袭着若明若暗的学术脉络。”第一个时期不在本文研究之列,故略去。第二个时期,属于新中国民族纪录片的拓荒时期,这个时期拍摄不少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这项工作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整个拍摄都是由国家投入,并未考虑市场情况。这些纪录片也未曾公映过,仅部分影片在电视频道播出。从资料收集整理的角度来说,第一批“藏羌彝”民族片有着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价值,但是从观赏性上来说,这一批影片相当缺乏,如果不是专业的民族学、人类学学者,是没有兴趣看完这类片子的。因此,这类片子距离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纪录片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保存下这么多民族纪录片已经相当难得,先贤的开创之功后人理当铭记。

第三个时期,属于新中国民族纪录片的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各种纪录片理论开始进入我国,“藏羌彝”走廊地区的民族纪录片也开始获得全新发展。这个时期的“藏羌彝”纪录片已经跟上一个时代的纪录片有了天壤之别,在技术和理念的更新之下,有些纪录片在国外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例如,由四川电视台导演执导的《桃坪羌寨我的家》曾获第18届法国“人类学电影节”最佳短片奖,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还是这个全球著名的评奖中获奖的唯一一位亚洲人,可惜该片在国内影响不大。

之后独立制作人拍摄的“藏羌彝”纪录片不仅在国内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也在国外拿到不少的奖项,帮助“藏羌彝”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独立制作人拍摄的影视作品,我们称之为独立电影。“独立电影”(Independent Film),是20世纪中叶出现在美国影坛的一种文化现象,他是相对于受好莱坞商业化主宰的“主流”电影而言的。……中国近20年来的独立影视制作,发展势头迅猛,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时期。尤其是独立制片人进入“藏羌彝”制作民族纪录片以来,生产了不少优秀的“藏羌彝”纪录片。《八廓南街16号》的摄影模式再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真实描写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观众对西藏人民的了解。而《西藏一年》在制作中采取国际加国内合作的模式,开创了“藏羌彝”纪录片的新纪元。

三、“藏羌彝”纪录片发展的建议

从前在论及纪录片不成功的原因时,有人将原因归结为纪录片受到电视剧的挑战,在国内影视这个本属最好的“生存圈”里,各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热播的却是电视连续剧,对主题深刻厚重的纪录片兴趣不大。记者调查过,10位电视观众几乎都对纪录片茫然、陌生,仅有1人对首部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有印象,纪录片的播出宣传远不如电视剧的宣传那样铺天盖地,观众根本不知晓纪录片播出的时间。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电视台工作的行内人士认为,开拓播放平台和做好宣传,是纪录片取得突破的必要手段。整合内部资源,做好市场宣传,这是每一个商品销售必须做好的环节。除了资源整合的问题之外,培育纪录片观众群体也至关重要。国外纪录片有着固定的收视人群,而在国内这块市场的还没有培育起来,因此相较于国外,我们还需要培育纪录片观众群体。

此外,在纪录片的运作模式上,我们亦该有所突破。《西藏一年》成功为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纪录片的成功模式,使我们为之眼前一亮。我们不仅要做好国内平台资源开发,更要学会利用国际资源,在影片开拍之初,就能够把各方资源调动起来。“一个成功的预售就是将纪录片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熔于一炉,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而这恰恰也是中国纪录片市场所缺乏的。目前,这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节早已通过完整的展示和交易流程,实现熟练的纪录片运作预售。例如,在预售展示环节,每位制片人均有8分钟的展示时间(包括PPT演示和播放片花或宣传片),来交代发生背景,讲好故事主线,提出详细预算,打动和吸引国外投资商。纪录片交易是预售最重要的功能,但這种交易不仅仅是一桩简单的买卖,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沟通、谈判与长期的合作过程。这个方式不仅适用于文化性纪录片,也适用于自然动植物类的自然片。

四、结语endprint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的研究没有涉及自然及动植物纪录片,这并不是说这类纪录片不重要。“藏羌彝”走廊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也是我国自然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域。因此,“藏羌彝”走廊的风光绝美,动植物资源丰富。这在我国的各种行政文件和规划中亦有体现,只是国家的提法是“西部”,而我们主要聚焦在西部最为瑰丽灿烂的“藏羌彝”走廊。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文化、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多样化的生物种群,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而对外宣传,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拍摄纪录片成为‘外宣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树立西部形象的“外交大使”。从国家层面来说,这类纪录片能够对外宣传“藏羌彝”走廊的丰富资源,对内来说,这类片子可以成为地理、自然、动物、植物的科教片,故此这类影片值得大力提倡。而且“藏羌彝”走廊这类片子的拍摄亦有相当成功的案例,如1988年由刘郎创作的纪录片《西藏的诱惑》注重西藏风光的渲染、精神意境的营造。在创作者那里,西藏成为一个追求理想和实现心灵皈依的圣地。因此,该片开篇就告诉人们,西藏的诱惑不仅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地理,更因为“西藏是一种境界”。这部创作于1988年的作品,通过清新精美的画面,奔放激昂的文辞直抒胸臆,之后被中国纪录片创作界视为写意派的代表,并获得全国第三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及优秀撰稿奖。

之后此类纪录片还走出了国门,在国际上获得大奖。仅以四川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就可以看出,依托“藏羌彝”走廊拍摄的各类自然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得的广泛认可,比如四川的自然类纪录片《萨马阁的路沙》获“最佳短纪录片”奖。其他优秀的自然纪录片如:《袁扁的鹭鸶》《峨眉藏猕猴》《度过生命的危机》和《鸟的王国》等。这类影片在海外取得成功,取得效益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它还有效地宣传了“藏羌彝”走廊的自然风光,为带动“藏羌彝”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纪录电影对于宣传“藏羌彝”文化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学者将纪录片的文化功能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大使。西部纪录片中不少佳作曾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提名或展播。例如,《苗乡的故事》获第13届法国国际音像节(FIPA)提名,《最后的马帮》获第六届“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人文与社会类“评委特别奖”,《婚事》获2000年第5届罗马尼亚阿斯特拉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等。这些西部纪录片作为西部的“文化大使”,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起到文化传播、交流和促进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提高了我国国家的整体形象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二是文化名片。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西部纪录片借助并充分发挥西部得天独厚的自然存在、人文积淀和人类生活延续的资源优势,打造西部这一独特的文化名片,进一步增进当今世界对中国西部自然和西部文明的关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多样性文化的对话沟通,让受众在西部文化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鼓舞和启迪。三是文化影响。西部纪录片形成了西部独有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仅在本土受到受众的喜爱,同样能打破地域和文化的局限,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人们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窗口。2008年,5集纪录片《西藏一年》在全球50多个国家热播。该片在英国播映的5周时间里,英国《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等6大报纸都把它作为当周重点电视节目进行推介。用纪录片,尤其是人类学纪录片讲述好“藏羌彝”走廊的民族故事,不僅对保存民族文化意义非凡,同时,也对宣传民族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毫无疑问,“藏羌彝”借助纪录片这种艺术手段扩大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拍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将“藏羌彝”丰富的自然、文化、生态资源介绍出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游客来“藏羌彝”走廊投资旅游。

参考文献:

[1]杨昌儒.民族学纲要[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

[2]邓启耀.视觉人类学·前言[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3]杨宝磊,王长潇.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路径的新拓展[J].探索思考,2014(12)。

[4]陈卓,杨红雨.浅析西部纪录片现状与价值[J].山东视听,2005(7).

[5]金震茅.对当前西部纪录片优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纪录片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互联网视野下影视作品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