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展“河湟谷地”新画卷—红古区海石湾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2017-11-28任佳佳

城乡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规划评估

■ 任佳佳

铺展“河湟谷地”新画卷—红古区海石湾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 任佳佳

“湟水浩河华育成,唐蕃古道接东西”,这是一幅“城在山水中”的丝路长卷;“八宝盈藏增国力,三河齐注济民丰”,这是一册“山水在城中”的写意绘本。

植根“大通河河畔,八宝川福地”的千年积淀,如今,红古正铺展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新意凸显、架构清晰,起笔就是《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实施评估报告。

立意—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红古

《红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公平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水平,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红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兰新高铁的贯通,使红古处在甘、青、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活跃带上,因此要充分利用“兰州—西宁城市群”黄金节点卫星城的区位优势,为实施西出战略提供有利时机,建设兰州西大门的“桥头堡”和商贸物流的“中转站”,在自然资源高度敏感的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城镇化发展的特色路径。国家将红古区列入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名单,要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步伐,强化“城市矿产”基地建设,提升循环经济示范区层次。助推兰州市开展第五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区域统筹与空间整合,将红古积极融入“大兰州”都市区格局。这些都对红古提出了新要求,在规划科学引领城市发展上,迈开新步伐、探索新路径。

落实党代会目标,不负政府期望,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红古,规划必须先行。在这一背景下,规划实施评估编制工作迅速启动。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2017年4月,兰州市相关部门计划开展兰州城市总规实施评估工作会一个月后,红古区住建局召开了《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实施评估讨论会,征求各县市区和各相关单位意见。6月份,红古区住建局召集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专题研究总规评估工作,建立调度制度。

7~8月,规划编制组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为进一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9月初,建立了“规划红古,听我讲”的规划民意征询平台,联合红古区最具影响力的微信“红古在线”,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踊跃为规划修编工作献计献策,收集市民建议。

10月17日,正值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开幕前夕。红古区住建局在兰州召开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专家评审会,专家组通过评审并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红古总规评估工作一方面是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绩效的综合评价;同时也是对规划城市框架与新形势相适应程度的有效评估;还是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或修改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在总体规划编制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红古区经过近十年来城市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评估工作不仅是对建设历程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预判与展望。”此次总规评估,五年耕耘,硕果累累;砥砺奋进,成就辉煌,也是向党的十九大的献礼之作。

亮点—创新理念贯穿始终

在评估报告编制过程中,改革的精神贯穿始终,创新的理念充分体现。

创新,新在体系框架。报告构建了“以空间规划为统领,总体规划为核心,规划实施评估内容实执行情况、决策机制和规划评估结论为支撑”的规划评估编制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积极引入公众调查,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海石湾的建设成就和产业业态、交通市政等内容设置了开放式问题,而对涉及城市未来导向等内容设置了封闭式问题,使调查结果更具有直观性,以便获得对评估最有用的信息。

创新,新在评估维度。对红古总规评估内容进行分解,形成不同的维度,通过对不同维度的评估从而构成对整体的判断。确定了“五个维度”内容:

一是空间结构的合理度。采用空间分析法对规划空间和建成空间进行多维度分析。将红古城区东西南北分为八个区间,从各区间增加面积来分析发展方向,从而获取城市活力性、公共性指标,反馈规划在空间上的实现程度。

二是数据内容的科学度。在传统的规划走访调研基础上,评估通过对高德地图、搜房网、大众点评网等用户大数据的获取,绘制了规划区住宅小区、餐饮设施分布图和道路交通流量及拥堵程度分析图,使评估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是建设过程与规划的拟合度。将2016年具体指标实施情况,与编制起始年限2009年的现状以及2020年规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已完成的各项指标和已建成的各地块指标进行比照,获得规划的落地符合性,分析规划意图的拟合度。

四是重大项目建设成果与市场效益度。将《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按照不同性质分类,通过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效益分析,判断其对城市发展方向与用地布局的影响,以更好地保证《总体规划》的实施。

五是规划审批与实施状态的实现度。规划许可的情况可以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核发情况基本反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实施状态和发展态势。通过“两证一书”核发情况与建设进度的统计,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态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铺展—布局“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城市,实现川海区域协同发展

铺展开的这幅画卷,主基调鲜明。评估分别从定位功能、开发主体角色、发展环境以及空间等方面提出“五大新建议”:

一是新视角。重新认识红古,打造兰西城市群的黄金节点卫星城。抢抓国家重点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政策叠加的优势,把红古区建成兰西城市群对接的桥头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新材料开发,打造兰州西宁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和产业新高地。

二是新功能。城市发展功能从“做地”到“营城”的转变。考虑到城市未来拓展空间有限,可建设用地较为紧张,规划确定未来城市未来用地发展方向是:实施东联、南优、北升、西补战略。注重功能的弹性,为未来预留空间。开发主体改变过去以“做地”为主的工作方式,投入到对城市的营造中。

三是新举措。完善路网体系,便捷南北区交通联系。城区受既有甘青铁路线的限制和阻隔,致使城区交通“南北不畅”。在充分考虑现状和既有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充实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结构,通过规划下穿通道工程,妥善解决南北的交通畅通联系,形成等级体系完备、功能明确,适应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

四是新思路。川海大桥是连接甘青两省的重要大通道,它的建成不仅在湟水河上筑起一道横跨甘青两省的亮丽风景线,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把民和县新城区和红古区海石湾镇连接为一个整体,“一河两翼·川海同城”是未来红古区海石湾镇城镇发展最重要的背景与框架,而地处于湟水河两岸的民和县新城区和红古区海石湾镇,是川海同城的中心地带。在这样一个空间范围内,突破行政地域区划带来的束缚,创造条件方便两地人民往来,共享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真正实现同城化的愿景,是最具有可行性的。因此,很有必要借鉴沿海地区的同城化发展经验,在路网、用地布局,以及通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政策机制等方面,创造一体化的条件,真正发挥区域的辐射力,进一步拉开海石湾镇的城市发展架构,实现城镇健康发展。

五是新空间。优化局部地块的用地性质,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兰新高铁作为国家级骨干铁路网,它的建设开通对红古区城市总体规划构成较大的外部影响,需要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并进行优化。因为主导方向发展的调整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红古过去的交通驿站功能逐步被兰新高铁的建设所削弱,在兰新高铁开通后,越来越感受到高铁人流的快进快出使得城市功能无法得到培育,这就要求规划从“交通驿站、中转站”向真正的“都市目的地”转型,将其建设成为“留”人的综合型城区,而非“流”的过境区域,将红古区的城市吸引力做强。

润色—银带贯穿东西,文脉连接古今

红古四面环山,连绵不断,遥望田野纵横,风光秀丽,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大通河如镶嵌在花园里的一条银带,蜿蜒全境。 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撑。河湟地区,古称“三河间”,红古区就在黄河上游的湟水流域和大通河流域。

河湟地区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戎芜最早活动的地区。秦汉时期,中原先民开始进入河湟地区,其后,吐谷浑、吐蕃等先后主政这一地区。各民族长期频繁的交流融合,为这里留下了浩瀚辉煌的民族历史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河湟子民。

记忆延续在历史长河里。

有山有水,有文脉有记忆,有传承有创新,总规评估为红古打造有品味的文化生态之城标明了路径,设定了坐标。“规划要加强城市内质、品位的深化研究及引领提炼,注重特质化发展,打造山、水、城、人文相融的宜居城市”。

“山水生态宜居”,从规划到实施,从蓝图到现实,行百里者半九十。笔者坚信,在红古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规划建设等部门全力以赴的推进下,当这一幅画卷完全铺展开来,红古必将成为幸福美好的新红古。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规划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