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乡村在潜山

2017-11-28王先结李全胜

城乡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潜山乡愁美丽

■ 王先结 李全胜 方 跃

最美乡村在潜山

■ 王先结 李全胜 方 跃

潜山县城

潜山,皖国古都、安徽之源,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天柱山、薛家岗、三祖寺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注视着今天的前行。如今的潜山,青山叠翠、小桥流水、白墙灰瓦、绿树掩映,一个个彰显文化魅力的美丽乡村点缀在潜山皖水之间,依山就势、古朴天成。让我们一起走进潜山,寻找、追溯、纪录,聆听美丽故事,感受乡村之美。

天赋之美:青山绿水的底色

潜山,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线,有世界最美花岗岩地貌的古南岳天柱山,有六千年源远流长的薛家岗文化,有佛教六大祖庭之一的三祖禅寺,全县森林覆盖率53.3%,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Ⅰ级标准,被誉为“天然氧吧”。“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想在此终老;“青山祇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也想在此安家,这里是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心中向往的“家”。近年来,潜山县立足好山好水好空气,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按照“全县大景区、全域大旅游”发展思路,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0年8月11日,水吼镇燕窝村民的56个红手印,拉开了潜山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把过去杂乱无章的房舍,改造成了水墨画般的生态家园。六年来,全县累计建成4条示范带、125个中心村、107个自然村示范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国省道和重要县道沿线,相继被列为国家美好乡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安徽省整县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县、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自然之美:留住乡愁的记忆

乡愁记忆是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乡愁是一首诗,诗中有童真的梦想向往;乡愁是一幅画,画里有缤纷的五彩生活!如果有人问乡愁的记忆是什么?就是村口的那棵大树、就是门前的那条小溪、就是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还有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园……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潜山县注重规划引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在规划思路上,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破坏自然风貌和肌理、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留住田园风光和乡村记忆。在风貌塑造上,彰显地域特色的古皖文化,树立保护与创新的理念,统一推行白墙、灰瓦、坡面、圆柱、宽窗的“新皖派”建筑风格,与山水相映、与自然和谐。全县农房风格协调度达80%以上,9个村居获批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潜山县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管控上,组织编制了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135个省划定区域的村庄建设规划、23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规划,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实现村庄规划编制、管控全覆盖,入选安徽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县。

生活之美:人居环境的范例

燕窝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官庄村美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让原本藏在深山并不知名的两个村落,因此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潜山县将人居环境整洁、居民生活便利作为重中之重,抓基础设施通达,实施县乡公路拓改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公交车通达率达90%,中心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城乡居民“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乘高铁”不再是梦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户户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中心村光纤覆盖率达100%。抓公共服务覆盖,围绕10分钟生活服务圈打造,每个中心村建设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小学、幼儿园、农家超市、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广场、快递服务站等公共服务项目,建立公用设施长效管护机制,让农村人享受城市的生活便利。抓环境综合治理,实施1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中心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旅游和农户“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0%以上,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户用沼气池,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县转运处理”模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采用“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茶园”五小园方式,开展房前屋后和村庄绿化,中心村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全面改善农村环境。

田园之美:绿色产业的崛起

乡村在变、环境在变,潜山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做到三个结合,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发展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601家,全县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率达75%,建成彭河茶叶、痘姆瓜蒌、黄铺油茶等7个万亩连片农林基地,多彩农业、多彩林业成为最美风景线。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全县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9家,潜山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获评安徽省旅游强县。争创国家和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个,发展农家乐经营户30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已超过3万人。2016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5亿元,带动3.8万余人增收致富。与工业发展相结合,鼓励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到农村投资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业,实现村村优美、户户创业。

和谐之美:干群同心的实践

潜山县美丽乡村建设做到政府引导不包办、农民事情自主办,干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机制,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把发动和依靠群众做在前面,经户主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由群众信得过的村民任理事长,理事会牵头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实施、监督和管理事务。成立以潜山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乡镇、村居分别成立工作专班,与村民理事会一起,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立项目资金整合、财政资金奖补、农民筹资投劳“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潜山县财政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分类实行以奖代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个中心村受益村民投资投劳比例不低于总建设资金的20%。家乡变美了、产业发展了,村民在目睹乡村面貌变化的同时,也感受着邻里关系的改变,交流多了、默契多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如今的潜山,当你信步走进一个村落,一砖、一瓦,都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惊喜;一木、一石,都能述说一段美好的故事。探索岂惧征途远、攀登争做排头兵,潜山县将围绕全域优美乡村的创建目标,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美”在潜山皖水间延伸!

水吼镇黄龛村燕窝自然村整治前

水吼镇黄龛村燕窝自然村整治后

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整治前

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整治后

猜你喜欢

潜山乡愁美丽
永远的乡愁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乡愁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九月的乡愁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回头一望是乡愁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