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林类本科生学困群体的探讨

2017-11-28郝铁钢

活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农林专科本科生

郝铁钢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关于农林类本科生学困群体的探讨

郝铁钢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在学校里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和学生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本文主要对农林类本科生学困群体进行分类分析,然后探讨解决学困群体的方法。并且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本科生优胜劣汰机制。

农林类本科生;学困群体;优胜劣汰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升入大学读本科,这使得国民教育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本科大学中学困群体的不断壮大,由于农林类院校学生一般入学分数较低,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因此,农林类本科生的学困群体较之同水平的理工类院校更为突出,考试不及格率在许多农林类大学中始终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其大学教育的一大难题。

一、农林类本科生学困群体的分类

对于学生成绩不理想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自古求学有优劣,闻道有短长。学而优则仕,学而劣则汰,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对每个本科生的学习都应该承担一份责任。无论绩优还是绩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每个学生都能毕业成才,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望子成龙的家长负责,乃至对全社会负责。为了尽量减少农林类大学中学困群体的数量,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

1.基础薄弱型

由于农林类院校学生许多来自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和方法,靠高中阶段老师的督促和补课走上了大学。这些学生往往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讲得略、进度快、作业少、强调自主性、没有补课,等等,于是他们的成绩便陡然直下,一泻千里。

2.专业调剂型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几乎可以实现较为精准的报考,但这也使得一些学生为了挤进名校而被调剂到不理想的专业,因为录取的专业不是自己的志愿因而产生厌学和抵触心理。

3.课程节奏不适型

大学更强调自主学习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因而课程节奏较快,老师讲得比高中略,这对一些适应了中小学重复式教学的学生来说产生了不适,使得他们对学习逐渐产生了恐惧和为难的情绪,变成了不求上进者,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

4.缺乏自主学习型

在大学里一门课往往一学期就结课而进行考试,一些学生缺乏时间观念,不懂得自主学习,总以为时间还很长,平时不注重复习,一晃到了期末只能被迫突击应付考试,这对于一些像高等数学、理论力学之类理论性强的科目考试往往难于应付。

5.恋爱社交影响型

大学既是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大发展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心理生理成熟的阶段,作为成年人,大学生从事一些社交和恋爱活动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不能因此影响到自己学业,因为一个人在今后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往往是由大学学习情况决定的。

6.沉溺手机和游戏型

现代社会的智能手机已经变得无所不能,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爱好的共鸣点。一些大学生沉溺于手机中成为低头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利用手机玩游戏和聊天,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7.理想落差型

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到只有书本上有限的知识,对更广的自然科学知识缺乏了解,对于大学所学专业也知之甚少,于是对大学学习抱有过大期望。进入到大学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比如专业课设置不合理、过难、与自己所设想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等等。一些农林类专业由于不是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就业薪酬不高前景不好,因而一些学生产生不满和抱怨,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再上自习而是沉溺于其他活动,因而成为学困者。

8.过度社会实践性

一些人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或者是经济因素和其他原因,进入大学后不再将学业放在第一位,而是去大量找兼职或从事其他社会活动,这本来也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锻炼,但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因此挂科重修就不是好事了。

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减少学困群体的数量

对于以上八种类型的学困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分类分析,弄清其中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多角度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最终减少学困群体的数量。这八种类型无外乎分成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有基础薄弱型、专业调剂型、课程节奏不适型;主观因素主要有缺乏自主学习型、恋爱社交影响型、沉溺手机和游戏型;另外,理想落差型和过度社会实践型则是主客观因素兼而有之。主观因素应该主要通过思想工作和自身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来克服,而客观因素的克服不仅仅要从自身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甚至往往要从专业课的设置改变,教育制度的改革来完成。

图1 农林类本科生学困群体的分类

一个学生成为学困群体的一员,可能因为一种原因,也可能不止一种原因。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生涯档案,帮助他们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进行改进。

1.对于基础薄弱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上教学资源,线上线下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要树立由易到难,力争上游的信心。要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挫折往往是成功的前奏,但完成这一转变是要付出汗水的。

2.对于专业调剂型,要劝其努力学习,以争取转专业的机会。对于不能转专业的学生,应该让其树立起“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命运喜欢作弄人,但年轻人要做命运的主人。

3.对于课程节奏不适型,如像《高等数学》这样难学又重要的理论课程应该成立快慢班教学,并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强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互相学习,组织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霸们应该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而学困者也应该多虚心请教。课堂上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映,适时调整课堂节奏,课下应该认真总结分析,寻找适合这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教师一定不要将课堂变成工厂的流水线,不分对象而千篇一律。

4.对于缺乏自主学习型,要让其养成时间观念、定时定点学习的好习惯,告诉学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要在强调兴趣、鼓励个性、弹性目标、鼓励自学、启发诱导、积极讨论、批判反思等多方面设计教学环节,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树立其自信心。[1]

5.对于恋爱社交影响型,要积极做思想工作,恋人之间要在学习上比一比谁的成绩更好,激励学生珍惜大学的时光,不要混大学,为以后更好地工作和家庭生活做准备。

6.沉溺手机和游戏型尤其难治,现在成年人中都大量存在低头族,何况青少年。一些高中要求学生不准带手机,但在大学里只能提醒学生上课关机。尽管如此,教师可做的还是有很多,要认识到手机也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如利用手机练习英语听力,查找数学题解题方法,网上答疑,浏览相关专业知识等等。要善于利用手机的积极一面,抑制消极一面。

7.对于理想落差型,应该主观上帮助学生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立足于现实。客观上大学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探索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实验和实践的方法。农林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适应专业的需要,更要适应自己招来的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脱离学生实际攀比课程难度,拔苗助长。

8.对于过度社会实践型来说要辩证地看问题,社会实践的确锻炼人的能力,也是大学所提倡的,但这不能成为不努力学习的借口。毕竟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学习也是一种社会实践,而且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做准备。要让学生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学校里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和学生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最好的配置就是书籍。

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胜劣汰机制

除了以上针对性的方法外,还应根据东西方文化差异,扬长避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这方面,德国和美国的大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国为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德国各大学和专业都保持着一定的淘汰率,有的学校和专业的淘汰率高得令人难以想象,比如,亚琛工业大学的平均淘汰率近50%。被淘汰的学生可以转学、转专业,有些被淘汰的留学生只好回国。严谨的学习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也使得德国的学习历程一般比较漫长。

美国各大高校根据创校宗旨和办学精神以及发展特点,制定各自的招生政策,自主招生。高校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强调学生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美国高校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对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勒令退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毕业率正常保持在48%左右,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只有45%左右,加州理工学院在60%左右。

德国大学的课程通不过就转学转专业继续读,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和高淘汰率,这些都给我国本科教育以启示。但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往往将学业看得很重,从小社会和家庭过分强调学业学习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果被硬性地淘汰往往会出现过激的行为。最近媒体上讨论的本科跟不上转专科的华中科技大学实践就很好,如果学制造挖掘机不行的话就去学开挖掘机。当然我个人觉得,如果学制造挖掘机不行不仅仅可以去学开挖掘机,也可以去学汽修、电焊、导游、护理或者其他什么的。总之,要给本科转专科的学生以多种选择机会。

当然,这样做不等于说本科就比专科高一等,而是本科科学理论性强一些,当然也难学一些,专科实际技术性强一些,当然也简单一些,本科转专科的确适合某些学困者,这样做也是给学困者一次重新求学立业的机会。还是那句话“360行,行行出状元”,不要最好的,只要适合自己的就行。

本科生学得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转专业进入更理想的本科专业来学习;本科生学不好可以降到专科来学习,当然也可以选专业;同样,专科生学得好也可以通过一定考试升入本科,专科生学不好则可以考虑淘汰掉。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要通力合作,打通本科与专科互转的壁垒,创找出一种能上能下、和谐融洽的互转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中学自己想学,思自己所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浪费一个人才,也不勉强一个人才,这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胜劣汰机制。

[1]郝铁钢,徐文科,王丽杰.自助式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6(2):46~47.

[2]吴晓瑜,吴作伦.近距离观察德国的大学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8(4):43~45.

[3]刘秀娟.宽进严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方向[J].教育与考试,2014(5):71~75.□

(编辑/穆杨)

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基金资助

猜你喜欢

农林专科本科生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