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7-11-28虎林市人民政府市长殷洪亮

活力 2017年14期

虎林市人民政府市长 殷洪亮

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虎林市人民政府市长 殷洪亮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我们按照虎林市委总体要求,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生态+”战略为引领,以“五大生态建设”为主战场,深化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动能,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提升项目建设质量,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

把产业项目作为“一号工程”,作为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量质并重建项目。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5个,当年完成投资16亿元。重点推进投资50亿元的汇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2亿元的四川德善保健品加工、投资1亿元的绿宝现代农产品物流园项目,确保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5亿元的汇源乳业、投资1.02亿元的龙垦红小豆深加工、投资9000万元的百谷科技紫苏深加工项目,力争竣工投产。围绕重点产业项目和近年招商成果,紧扣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三个关键环节,在绩效考核上动真碰硬,确保合同履约率和产出效益。

有的放矢抓招商。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定位,突出“补短板”,抓住政策机遇期、客商兴奋点,集中力量做实项目储备库。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推行异地共建、税收分成等激励机制,激发各乡镇、各部门和农垦森工企业积极性,构建区域大招商格局,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精准把握上级政策,及时捕捉信息,做实基础工作,不遗余力争资金、要项目,实现低成本扩张,获取高额回报,全年对上争取资金14亿元以上。

做强平台聚产业。促进主导产业集聚成龙、骨干企业集群发展,争创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二、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引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壮大工业实力,做强实体经济。

打造特色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依托福娃、汇源、绿宝、完达山酒业等龙头,加快实施米制品、乳饮料、肉制品、杂粮、食用菌、地方名酒等加工项目,推进食品产业延链增值,冲破“原字号”瓶颈。医药产业,推进珍宝岛药业综合制剂项目投产达效,支持乌苏里江药业新上香丹清注射液项目;扶持迎春黑蜂、神顶峰蜂业和绿都蜂业开发蜂蜜营养滋补品,建设东北黑蜂文化产业园;支持野宝药业开发高端保健酒等产品,打造生物医药保健品制造基地。新型能源产业,支持清河泉建成秸秆气化热电联产项目,引建光伏发电、垃圾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抢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制高点。

推进裂变升级。实施“龙头引领”战略,引导制药、粮食、木材、乳业等大企业新上裂变项目,加强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推动企业裂变、行业整合、产业集聚升级。实施“小而专、小而精”战略,以绿都蜂业、龙垦公司、众孚木业为样板,引导企业选准目标市场,提高产品研发和营销能力,以专补缺、以精取胜,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市”,年内新增规上企业2户。

支持企业脱困。整合科技创新、裂变升级、助保贷等各方面资金政策,通过技改、嫁接、重组、裂变、转型等方式,帮助企业增强信心、找准路径、浴火重生。

三、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加快两个转变步伐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结构、提质效、拓市场,推动绿色农业对接二产、链接三产,着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瞄准市场调结构。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一稳一减两扩”,调优农业种养结构。稳定粮食产能。落实粮食作物229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0亿斤左右,巩固产粮大县地位。扩大高效作物面积。扩大养殖业规模。

提升质量创品牌。大力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个、“互联网+”示范基地 11个、“三减”示范区33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98万亩,提升绿色基地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整合,争创“虎林大豆”“虎林红小豆”“虎林莲”“虎头江鱼”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叫响“虎林大米”“虎林椴树蜜”“完达山”“珍宝岛”“神顶峰雪蜜”等一批特色品牌。积极发展订单直销、私人订制、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借助省“大米网”等电商平台,扩大网上销售,推动农产品“卖得好”,带动“种得更好”。

创新经营增活力。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在基础设施、营销网络、技术培训、致富信息、项目争取、贷款贴息等方面,全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现有合作社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全方位转变,真正成为引领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力军。今年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规范社10家,订单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

四、坚持旅贸引领,做强三产增活力

立足域内外市场需求,做强旅游、边贸两大龙头,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引领三产繁荣发展。

提升旅游产业。树立“全域发展、全景虎林”理念,推进旅游全域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突出“红、绿、银、边”四大特色,开放珍宝岛博物馆,实施要塞博物馆修缮、虎头户外体验拓展训练中心、月亮岛冬季设施、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谋划建设儿童水上乐园、低空飞行漫游等娱乐设施,争取实现跨境自驾游和72小时免签,全力创建5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加快虎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场所,打造中俄边境最具风情的“旅游综合体”。携手农森企业整合资源,串点成线,共办大旅游。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中医保健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南岛湖国际冰钓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冰钓、摄影等品牌赛事,开发野生莲子等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富有时尚特征的旅游商品,催生一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私人订制农场等新型业态,发展一批家庭旅馆和星级农家乐。积极对接“两岛、两江、两湖”精品路线,加强与高端旅行社、知名媒体合作,办好会展、影视、文化等活动,叫响“诗画乌苏里、秘境珍宝岛”品牌。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

繁荣边境贸易。主动融入“龙江丝路带”建设,加快建设龙江对俄开放先导区。设立口岸免税店,繁荣互市贸易区。

促进服务业高端化。培育新型金融主体,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血液”。大力发展第三方生产性物流业,加快发展快递、同城配送等消费性物流业,畅通经济“动脉”。做大做优商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倡导发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节事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让传统服务业焕发新颜、枝繁叶茂,让新兴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节节拔高。

五、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驱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持续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启动制定负面清单。坚持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突出粮食收储等重点行业,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国有林场改革。

推进创新驱动。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创办科技型企业5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亿元。加强与哈工大、东北农大、东北林大等院校合作,开展科技成果定制,加快技术、专利的引进转化。出台奖扶意见,围绕科技创新、城镇转移就业、电子商务、农民创业四大板块,新建一批功能完善、服务水平高、专业特色突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集聚效应。

创优发展环境。完善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功能,认真落实行政提速提效各项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法治、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健全发展环境投诉处理和监督评议机制,坚决打击和查处“三乱”行为。加强政务、商务和社会诚信建设,创建公平有序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迸发活力、竞相发展。

六、放大生态优势,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坚持生态为先,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打造优美自然生态和舒适人居生态。

巩固生态优势。启动生态红线划定与勘界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搞好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考评和省级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加大退耕还湿还草还林力度,清理回收非法开垦侵占林地湿地,推进废弃砂石场等裸露山体植被恢复,严厉打击非法开矿开垦行为,营造经济林3500亩,还林还草2000亩。谋划推行河长制,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引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营造全民环保氛围。

打造品质城市。完善城市总规,编制停车场、绿地等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确定城市“成长坐标”,努力让群众居有所安。健全城市综合执法体系,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高水平绿化美化亮化,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

建设美丽乡村。改造农村危房泥草房1000户,推广分布式能源1400户。启动“三镇两乡”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农机停放场、粮食晾晒场、“三供两治”等设施,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投资1547万元整修方虎公路宝东段,投资642万元改造危桥7座。投资1.6亿元,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七虎林河治理、土地整治等工程。加快推进民用机场立项、可研审批和虎列铁路前期工作。

推进区域协作。树立“大服务”理念,把政府服务延伸到域内每个经济实体、每名群众,全力支持农森企业发展。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互补优势,做实“飞地经济”等合作模式,合理布局、共建产业园区。突出农业生产、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一步健全信息交换、重大事项会商等协作机制,推进资源、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全面共享互通,实现区域协同、共赢发展。

七、坚持共建共享,进一步增加群众福祉

围绕构建和谐人文生态,以更实的举措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办好10件民生实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蓝图绘就,重在实干。我们将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率先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创造虎林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