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2017-11-28

金融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王晓桐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西部地区10省:近十年产业增长与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整个西部地区的同期产业结构值作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西部十省的GDP和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从Nij看,西部十省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是由第二、三产业贡献;从Pij看,除广西外,其余九省各产业部门贡献率均呈现三、二、一的顺序;从Dij看,广西、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合计为负值,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合计为正值。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我国西部10省提出相对措施建议:突出特色农业,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提升第二产业的区域竞争能力,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向最佳产业结构靠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偏离份额分析法;西部10省;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该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起推动作用,它还有利于该区域产业经济实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该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经济系统能否有效运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已经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对产业结构进行考察,以此来研究一个区域的结构变化原因,从而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属于欠发达地区,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一系列经济战略的相继出台,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和产业结构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产业布局还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扶持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西部地区整体2006-2015年的经济总值作为参照系,分别对西部10省,即四川、重庆、广西、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同期产业结构进行偏离-份额分析,依照结果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未来经济结构优化提出更为具体且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即SSM分析法,是由美国学者兰帕德,邓恩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具有综合性和动态性,揭示某局部地区与其相应的参照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并以此来确定该地区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所研究区域的经济变化看成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在的上级区域作为参照,将该区域经济总量的变化分解为3个分量:区域份额偏离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衰退原因,根据分析结果评价该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其竞争力的强弱,从中选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以此进一步确定该区域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与其经济发展走向何方。

1.1 基本参数设定

本文研究区域为西部10省,整个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所在大区。首先,研究区域及研究区域上一级区域的各产业部门增长率,研究区域与研究区域的上一级区域(整个西部地区)的各产业在研究时间范围内的增长率为末期经济产值减基期经济产值,再用两个数的差除以基期经济产值,公式如下:

rij=(bij,t-bij,0)/bij,0 j=1,2,3

(1)

Rj=(Bj,t-Bj,0)/Bj,0 j=1,2,3

(2)

式(1)、(2)中,bij,0和bij,t 分别为i区域j产业经济产值的基期值与末期值;Bj,t 为i区域所在大区的末期j产业经济产值。

其次,研究区域各产业部门经济产值的标准化,即所研究区域基期某产业部门经济产值与其上级区域该产业部门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乘积。公式如下:

b′ij=(bij,0*Bj,0)/B0 j=1,2,3

(3)

式(3)中,B0 为研究区域上级区域的经济产值。

1.2 产业部门经济增长总量的分解

依据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的基本原理,研究区域i的j产业经济增长量(Gij)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分量:区域份额偏离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区域增长份额分量(Nij)、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ij),计算公式如下:

Gij=Pij+Nij+Dij

(4)

Nij=b′ij*Rj

(5)

Pij=(bij,0-b′ij)*Rj

(6)

Dij=bij,0*(rij-Rj)

(7)

PDij=Pij+Dij

(8)

上式中:PDij为i区域总偏离分量。

1.3 研究区域及其增长率的分解

相对于研究区域i所在上一级区域的增长率L,是结构效果指数W与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的积,引入Kj0、Kjt分别为研究区域i的j产业在初期和末期占同期区域所在上一级大区相应产业部门的比重,公式如下:

L=W*u

(9)

(10)

(11)

Kj0=bij,0/Bj,0

(12)

Kj,t=bij,t/Bj,t

(13)

Lgt;1,则研究区域增长速度高于其上一级参考区域;Wgt;1,则证明研究区域的朝阳产业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对其经济增长贡献较多。ugt;1,则研究区域各产业整体增长较为迅猛,有较强竞争力。

2.西部十省产业结构分析

2.1 西部十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根据对西部十省各省政府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西部十省2006-2015年三次产业值以及各省各产业部门增长率(表1)。

表1 西部十省2006-2015年各产业增长率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2015年我国西部十省的GDP和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GDP增速最大的是贵州,增速达到3.49,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速也是最快的,第二产业部门中四川省增速最快,达到4.58;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产业部门增长率为负增长。

2.2 西部十省产业结构分析

本文以整个西部地区整体的三次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参照,对西部十省近十年产业结构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将相关经济数据代入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公式(1)~(13),经计算得到结果(表2)。

表2 2006-2015年西部十省GDP偏离份额分析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由表2可以看出,从Nij看,我国西部十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是由第二、三产业贡献,其中内蒙古、陕西、宁夏和新疆第二产业贡献率最大,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的第三产业贡献最最大。从Pij看,我国西部十省中,除广西外,其余九省各产业部门贡献率均呈现三、二、一的顺序,广西省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第一产业次之,最后是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在十个省份中处于产业结构优势的地位,除广西之外的九省地区经济主要是由第二、三产业拉动,广西的地区经济主要由一、三产业拉动。从Dij看,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合计为正值,为正值的五个省份在区域竞争能力方面表现良好。

3.针对西部十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也是基础,关系到区域经济 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正确认识和评价产业结构的改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有助于理解区域产业经济的增长情况,也有助于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

3.1 突出特色农业,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近十年除甘肃和贵州外,其余省份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下降,其中内蒙古、广西、四川的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说明在区域竞争能力方面表现不乐观。因此,未来我国西部十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第一,应突出特色农业发展,如新疆的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的勒香梨、库车杏,兰州百合,宁夏中宁县枸杞,陕西苹果,云南烤烟和茶叶,贵州辣椒和白酒,四川白酒和生猪,广西的糖,内蒙古乳制品和羊绒等;第二,加快推进科技兴农,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实现生产机械化与农业科技化;第三,政府应积极引导,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提高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率。

3.2 提升第二产业的区域竞争能力,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可知,2005—2016年在我国西部十省中,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的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这与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借助“一带一路”等优势成为“新常态”的经济增长点不无关系,其中工业经济增长态势明显,成为支撑该地区的主要力量,但工业产值的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必须重视,尤其是水资源的稀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在环境规制中将生产中的水资源成本考虑在内,如利用许可证等规制方法或排污收费等经济手段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3 向最佳产业结构靠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在我国西部十省中,以各产业部门增长率来看,符合“三二一”模式的有:广西、重庆、陕西;更多的是“三一二”模式: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剩下的内蒙古和四川属于“二三一”模式。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增加人民收入,拉动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其次,应大力发展西部地区优质第三产业,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使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的优势也是其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力点之一,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最后,西部地区须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将服务业的市场向国外拓展,从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广西产业关联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
产业结构
基于网络分析的产业部门碳减排措施研究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