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教学探析

2017-11-27许毅云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评述欣赏审美

许毅云

摘 要:欣赏·评述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术教学有深远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美术教师不愿涉及欣赏教学。为此,探析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艺术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欣赏;评述;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101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将小学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个学习领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具重要作用。“欣赏·评述”课侧重于学生欣赏自然美和美术作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丰富随堂欣赏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的不断普及,近几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几乎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教学过程更加充满活力。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为教师搜集资料应用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随堂欣赏有别于专题欣赏,因为在课堂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容易被忽视,而多媒体的应用恰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給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丰富欣赏内容,而非简单的几张图片。如教学《青花瓷》一课,为了让学生对青花瓷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青花瓷的艺术价值有感性的认识,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花瓷的精美图片,欣赏青花瓷的纹样,时下青花瓷拍卖情况,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展示,学生如同走进青花瓷的博物馆,或欣赏了一场青花瓷的美展,学生无不为古老的艺术所震撼。弥补农村孩子视野不宽、体验不深的短板,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丰富的随堂欣赏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思路,又使教学效果倍增。

二、创设语言环境,提高评述能力

欣赏是评述的前提,评述是学生欣赏个性能力的反映。评述是欣赏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词汇有限,语言表达不全,有些教师总担心低年级的学生讨论不起来,不敢放手,于是就用讲代替学生的讨论,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思考肤浅,久而久之也就了无生趣。要想让学生学会讨论,懂得评述,教师就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讨论去评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学《妈妈和孩子》一课,通过欣赏中外母与子的作品,体会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母子之情是学生体会最深的一种情感,一定有许多话语,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评述的很好契机,为了让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充分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评述作品,在对比油画作品《洗澡》与版画作品《母亲保护她的儿女》这两幅作品中妈妈的脸部及手部的局部描写时,问:“谁能说说这两位妈妈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甲:“洗澡中妈妈神态温柔、动作很轻、态度亲切,像我妈。”学生乙:“《母亲保护她的儿女》的妈妈有些脏、难看、手很壮有力、有点可怕……”接着引导学生:“这两幅作品同样是表现妈妈爱孩子,差别却这么大,她们真的都爱孩子吗?”问题一出,课堂一片安静,学生陷入短暂思考,之后又热烈讨论起来。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这两幅作品的主题基础上,有意创设问题营造语言环境,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增加教学互动,学生在选择词汇、说完整话、学习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方面,语言表达得到培养。

三、立足欣赏,强化美术基本元素认识

在欣赏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淡化忽视了对学生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欣赏课几乎变成教师的“一人言”注入式的满堂灌,“欣赏”变为“讲赏”;或是让学生既唱歌表演又做游戏,过多的花样教学忽视教学的真正目标,整堂课热闹活跃却是无效的;或认为欣赏就是看图,让学生自己看看讲讲就完了,半节课就没事可做了;或把欣赏课上成故事课而忘了美术课程所要承担的任务。因欣赏而忽视美术色彩、构图、比例、表现手法等基本元素的学习,这样本末倒置课堂教学是低效、无效的。美术欣赏课应立足欣赏不忘美术基本元素的认识。如《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汇集了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30个,学生们对卡通形象特别喜欢,学习兴趣倍增,但他们往往热衷于卡通片故事情节绘声绘色的描述。在欣赏课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欣赏引导学生对卡通形象形与色进行分析,可在课上安排简单的卡通涂色、卡通临摹、说说你想设计的卡通形象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民族文化等教育,学生对美术基本元素的认识得到强化,体现美术课堂应有的特色。

四、学习欣赏方法,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之前,许多教师认为欣赏课无非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新课标指出的审美判断能力,已不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上的漂亮、好看这么简单,判断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一种综合欣赏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反复体验最终形成能力。如教学《绘画中的节日》一课时,重点欣赏年画作品《枣园来了秧歌队》,先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构图,欣赏画面中节日氛围的表现方法,让学生学习“读画”的基本能力,发现画面中隐藏的信息。如先了解时间、环境再看画面表现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构图的角度观察画面,画面的中心位置留给了几个主要人物。再细心观察大部分人的眼光集中在一个人物的身上,这是画家突出主题的表现方法,还有反映地域文化的信息等。一般通过“看—查资料—深入观察—表现”的训练,学生读画能力得到提高,审美判断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欣赏·评述”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万华.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78.

[2] 张秋月.探究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54.

猜你喜欢

评述欣赏审美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