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国采取措施“消除对女性暴力”

2017-11-27青木潘亮高文宇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17-11-27
关键词:性暴力施暴受害人

本报驻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青木 潘亮 本报特约记者 高文宇 柳玉鹏

“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要向针对女性的暴力说‘不!”本月25日,是联合国第36个“消除对妇女暴力国际日”,今年的主题是“不让任何人掉队”。为纪念这个日子,法国、德国、西班牙和哥斯达黎加等多个国家均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参与者手持横幅,高喊口号,呼吁男女平等,抗议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瑞士日内瓦140米高的大喷泉还为此点亮橙色背景灯以示支持。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有1/3的女性遭受过暴力,其中不少人所遭受的暴力伤害甚至持续多年。根据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2016年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该国16岁以上女性中,1/4的女性曾遭受过性暴力、身体或心理暴力。而根据妇女权利组织“女性地球”的说法,对于14岁至44岁的妇女和女孩来说,男性暴力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残疾或死亡原因。数据显示,在女性所遭遇的暴力行为中,施暴者往往是其伴侣。根据德国警方统计数据,2015年德国共有10万多起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案件。在这一年中,有131名妇女被伴侣或前任伴侣杀害。而法国在2016年也有123名女性被现任伴侣或前任伴侣施暴致死,这意味着,两国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名女性死于伴侣的暴力之手。

为改善妇女处境,预防针对女性的施暴行为,一些国家正在积极推出政策希望为女性提供保护。在一直未能摆脱世界“强奸之都”恶名的印度德里,政府正在城市客运行业推行“性别认知”课程培训。英国《卫报》报道称,这一课程是该市客运行业从业者的“必修课”、带有强制性,缺席者将无法更新自己的商业驾照或其他从业资质。据称,该课程以“普法讲座”的形式进行,每个班次约有100名左右学员。课堂上,教员会向他们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着重强调一些违规之举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比如“请不要盯视一名女性超过14秒,否则你将有可能蹲监狱”“不要在公共场合对女性唱歌或发表猥亵言论”等等。舆论认为,该举措大大提升了客运行业的服务质量,让女性的出行安全获得了更多安全保障。

“法国不应该是一个让女性感到害怕的国家”,法国总统马克龙25日也在长达1小时的讲话中宣布了法国计划推出的反对性别歧视和性暴力举措。报道称,马克龙计划从三个方面推出措施对女性施暴说不。第一,在教育和文化层面,学校要面向学生开设性别歧视和性骚扰课程,由国家最高视听委员会加强对网络以及在线游戏性别不平等内容的管控。他尤其强调要和色情视频中体现的物化女性、支配女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斗争。其次,在陪伴受害人、惩戒暴力方面,马克龙决定对存在性骚扰行为的企业加强制裁。他说,政府将设立热线电话,让受害人可以在线对所遭受的暴力、骚扰或歧视进行举报,在住所与警方进行对话;医院要设立法律咨询室,帮助受害人在没有报案的情况下保留证据。最后,在立法层面,马克龙计划在2018年第一季度推出《反性暴力及性歧视》法,其中将设立“性别歧视侮辱罪”,并通过罚款来解决街头骚扰问题。

不过,这些措施并不意味着女性可以从此免受暴力伤害,因为观念上的改变绝非朝夕之功。例如很多参加“性别认知”课程培训的印度人就认为,印度的性犯罪之所以超过别国,是男人“无处泄欲”所致;还有不少人仍将强奸事件的责任归咎于受害人,认为她们着装暴露、饮酒、夜归等“不检点行为”才是罪魁祸首。此外,财政和人手吃紧也是一些机构在保护女性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例如,德国各地目前设有约350处由“妇女帮助妇女”等女性权益组织负责运营的“妇女之家”。但“妇女之家”一般只能容纳约10名妇女和十几名儿童,远远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科隆两家“妇女之家”,去年一年,因为没有位置而拒绝了超过700名妇女的保护申请。

德国《每日镜报》评论称,依然有大量女性正在被暴力问题所影响。在“#MeToo”运动的影响下,今年“消除对妇女暴力国际日”格外受到关注。女性不再忍受自己的暴力经历,而是勇敢地说出来。社会变得更加开放,但这还不够。在一些国家,很多受害者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对暴力事件保持沉默,女性被施暴问题也并未完全得到重视。女性免受暴力侵害,更需要男性的支持。无论如何,男人和女人需要一起战斗。▲

猜你喜欢

性暴力施暴受害人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许鞍华的三次“施暴”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超三成在校大学生曾遭性暴力或性骚扰
“荡妇”游行
“性暴力”入法究竟难在哪儿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