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UCCES原则的黏性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以《创意思维训练》课程为例

2017-11-27李佳蔚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黏性原则思维

李佳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基于SUCCES原则的黏性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以《创意思维训练》课程为例

李佳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创意思维训练》课程的核心理念不是训练“匠人”,而是培养“创意人”,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创意类实践课程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文章旨在将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和记忆持久力的SUCCES原则融入教学实践,生成具有指导意义的《SUCCES原则理论框架与黏性课堂核心要素对照表》,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建设黏性课堂的四点教学策略。

SUCCES原则;黏性课堂;教学策略;创意思维训练

一、创意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曾说:“教育不是灌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只有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态度,心中有“意”,才可能培养“创意”。在强调知识、技能和情感三者并重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当前高校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往往偏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水平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情感与教学的联系。对《创意思维训练》课来说,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作能力是主要产出,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自然、主动、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掌握一定的创意方法,切实提升创意能力,才是本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

二、SUCCES原则及其框架下的黏性课堂

SUCCES原则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在其《让创意更有黏性》一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旨在研究如何让信息传播更有效,让记忆更持久,包含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六个原则。奇普·希思说“黏性创意就是人们听到时就能理解、以后能够记住、并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的创意”。黏性课堂是将学生视为目标受众,运用黏性创意原则指导教学策略,对课程内容、形式、信息进行创造性设计和整体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效能。笔者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连续有机的创意对象,将支撑黏性创意的SUCCES六原则的理论框架转化为黏性课堂的14点核心要素。(表1)

表1 SUCCES原则的理论框架与黏性课堂核心要素对照表

三、SUCCES原则在黏性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初探

《创意思维训练》课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学专业必修课,开设在本科教育大二上学期,这一实践课程的学习将对之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综合黏性课堂要素来改进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整合课程核心诉求,关注学生个体纵向成长

黏性课堂要素的第一原则就是简单原则,强调课程设计既要形神兼备,又须简洁一致。笔者在《创意思维训练》中聚焦课程核心脉络,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由原来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条线并重整合为以情感为先导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创意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从以往强调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从以往强调学生间的差异转为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在课堂上不急于传授松散而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捕捉、串联知识点,创造生成性的课堂。据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洞察生活的习惯,以积极思考、创新的态度带动长期创意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聚焦知识缺口,找准学习“捷径”

旧观念与新知识之间的有效连接点即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有效教学的“捷径”。据此,笔者加大了课程动员阶段的比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创意的基础知识理论以嵌入方式揉在课程的动员阶段进行讲授。

第一,在树立创意信心中认识创意。帮助学生摆脱对创意的陌生和疏离感,唤醒创意热情,同时导入创意的基本概念。《创意思维训练》课以分享一则你的创意故事开始,对教学对象进行摸底。根据课堂反馈,半数以上的学生怀疑自己的创意能力。这是由于学生对创意的理解过于狭隘,导致创意信心不足。对此,笔者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比如:我们画画时缺少一种颜料怎么办?学生:用其他的颜料调配。其实这就是创意的雏形,并以此为切入点,导入创意的概念——创造性的意念,在减轻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知负担的同时,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二,在具象学习活动中体验抽象思维。这是创造性思维的自觉阶段,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思维现象,通过训练熟悉思维的特性,增长思维的活性,并导入“什么是思维,思维方式有哪些”的概念。

《创意思维训练》的一项实训是以易陷入思维定势的语言游戏进行校内采访。采访的形式趣味性强,有感染力。结合采访视频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思维定势的成因、影响因素、在广告创意中如何应用等结论。这些问题与学生具体的采访体验相联系,带领学生主动思考,避免了知识传授的空洞和抽象。

第三,鉴赏创意作品,磨练创意视角。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生长阶段,通过对经典创意作品的解读传授基本的创意技巧,培养学生积极洞察生活的习惯。

黏性课堂的故事原则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需要鲜活的叙事方式来刺激思维的联想与模拟,并提供案例的延伸阅读线索。本阶段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不仅展示创意成品,更着重描述创意作品的生成过程。如经典建筑“水立方”的创意灵感可以小到肥皂泡,体育日报广告《不认识爸爸篇》的创意可以来自生涩的“容器人”理论①。

(三)创设黏性情境,增强学习的带入感

蒂娜·齐莉格认为态度是点燃创意引擎的重要因素,黏性课堂强调创设情境,唤醒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性。

1.设置课前创意分享

课前创意分享是每堂课的固定单元,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做出自己的创意分享,题材形式不限。旨在鼓励学生体验完整的创意过程,描述真实的创意体验,并促进学生间创意思维的交流。

2.设置富有挑战性和创意性的训练题目

希恩兄弟认为制造意外的首要方法就是打破人们心中的“基模”②。黏性课堂永远不要索然无味,学生对新异的训练题目,往往表现出更大的完成热情,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促使训练的过程更高效。更尝试改变固有训练题目的条件,会使训练充满创意与挑战。本课以“介绍自己”为主题作为第一次破冰训练,但训练设置了更令学生兴奋的完成条件,即只允许使用六个字。这一条件的改变打破学生对“自我介绍”认知的固有基模,让学习过程充满挑战性与新鲜感,学生思维表现异常活跃,创意思维的训练思维水到渠成。

3.快题练习

其要求是思维要快,回答要速,这是思维的“爆发力训练”和“无氧运动”。时间的限制可以制造紧张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大脑活动,训练思维的活跃度与强度。限时使训练更富紧张感和趣味性,更易催生学生的思维灵感。

(四)团队式学习,项目化运作

黏性课堂要素强调教学要与学生本身建立联系,唤醒学生的关心与共情,团队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深度卷入。本课程实践环节的学习全程模拟创意咨询公司的操作模式,从组建团队到头脑风暴,从设计制作到创意比稿,以运作项目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每个团队都有独特的名称、标识和团队文化。同时,邀请业界专家兼任各团队设计指导,深度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随时发现并填补学生出现的知识缺口,使创意的产生更迅速有效。学习团队还会以赛带学的方式参与到年度的学生广告创意赛事中,教师与指导专家全程跟踪辅导,参赛成绩计入实践成绩总分。

黏性课堂是生成性课堂,重视和鼓励每一份学生作品,提倡发现作业中思维的闪光点,只鼓励,不批评。比起学生最终作品的质量,笔者更看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将作业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环节,因此对待学生作业的评价也从结果评价变为过程评价,从静态评价变为动态改进。在课堂奖励机制方面还设计了“颁奖”环节,包括“走红毯”“胜利徽章”“减免过失记录”,甚至“平时成绩直接晋级良好水平”等。总之,课堂设计既环环相扣、主旨一致,又充分地与学生本身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正向的学习情绪,而这正是创意思维训练学习的最佳状态。

四、结语

创意需要热情,《创意思维训练》的系统学习需要富有“黏性”的课堂环境,对照黏性创意SUCCES原则生成的黏性课堂要素为开展该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以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提供了视角。在教学实践中,“整合课程核心诉求,关注学生个体纵向成长”,“聚焦知识缺口,找准学习捷径”,“创设黏性情境,增强学习的带入感”,“团队式学习,项目化运作”等教学策略对建设黏性课堂、提高创意类课程教学效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容器人”是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容器人”是指在现代的大众传播环境尤其是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他们是孤立的,封闭的。

② 基模(schema)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导引结构。它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学、信息处理学和传播学研究当中。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很多知识都是以基模的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系统里的(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

[1](美)奇普·希思,丹·希思.让创意更有黏性[M].姜亦晖,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美)蒂娜·齐莉格.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M].秦许可,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3.

A Tentative Study of Cohesiv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Based on SUCCES Principle, Taking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LI Jia-wei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China)

The core idea of quot;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quot; is not to train quot;craftsmenquot;, but to cultivate quot;creative peoplequot;.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learning emotion is the founda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creative class teaching. The goal of the paper is to put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 SUCCES principle of memory persistence into the classroom, to instruct “a comparison table of SUCCES principle and core elements of attractive curriculum”,and to propose four teaching strategies in attractive curriculum.

SUCCES principles; attractive curriculum; teaching strategy;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G642.3

A

1008-2832(2017)10-0150-03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项目来源: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02091654210156

猜你喜欢

黏性原则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有效Hamilton函数存在唯一性的一个几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