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问题初探

2017-11-27邵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人才体育

邵婷

(中山大学体育部 江苏苏州 510275)

潮起潮落,朝夕更替,时光的脚步不紧不慢,社会的发展生生不息。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沿地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充分的利用其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职能,为新形势背景下的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新要求的人才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是: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认识-了解-融合-引领四个阶段。而在融入我国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国特色、中国困惑、中国之路。如何积极融入全球体育产业领域发展,为全球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中国结果是我们可以开展的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领域的萌芽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迎来了以足球项目为首的火热市场,以及较为初级的体育用品加工业。21世纪初期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社会民众对体育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引发了我国第二次体育产业发展潮流,这一时期体育产业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职业足球和职业篮球,以及体育用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也就是我国深化市场经济制度的顶层设计下,更多的项目走上市场化探索之路,且这一时期的不仅仅是运动项目职业化,更是囊括运动项目所涉及的培训、电视转播、赛事运作等诸多领域;除此之外,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也在其中,资本渗透体育产业的势头依旧强势但是有所理性。《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将超过3万亿,有团队测算了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精准从业人数为317.09万人,2016年从事体育产业的人口数量不超过430万,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则未来5年平均每年需要增长30万。由此可见,一边是火热的体育产业市场,另一边是供不应求的体育人才培养。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体育产业又快又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论文探究的重点。

1 我国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社会需求新形势

首先,我国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依托着整个大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其发展的形势紧密的联合着时代背景。第3次世界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具备最基本的信息化思维和方法。

其次,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主旋律,结合国内社会民众发展需求、国家政策导向、社会资本推波助澜,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也就意味着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要逐步的强化学生的市场化思维和相关技能。

再次,当我国市场化的脚步搭上双创顺风车的时候,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正是激发我国体育产业能量、释放我国体育产业活力,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破题之道。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与管理的人才是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唯有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才能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加之,习主席“一带一路”、亚太经合组织等一些列的区域性、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的发起、全球治理观、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提出合作互赢、共利共享的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被充分认可与接受,进而引发新一轮的热潮。因此,高校培养的体育产业与管理方面的人才需要有一定的国际积累、国际经验、国际思维,立足国情,胸怀世界。

2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培养新动态

我国体育管理学本科专业1985年成立于武汉体育学院,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前后开设体育产业与管理相关课程的院校已经超过30余所,且囊括体育院校、财大、师大及综合性大学共同培养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的多元主体格局。培养层次涉及到职业教育、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阶段划分。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培养中,不少院校尤其是体育学院不仅注重学科、科研发展,更是注重教师、学生团队融入政府及社会组织体育的社会化推广中,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职能的发挥。当然在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全球治理观持续渗透的社会背景下,不少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给予教师、学生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开阔眼界、提升技能的平台与机会,并且帮助他们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早期,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极少数的会从事体育相关工作,且局限于政府部门为主,如今,体育产业与管理的人才除了会去政府体育部门工作以外,不少都会加入体育产业行业。当前不少体育产业的高层人士及体育产业公司HR反映,我国体育产业与管理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操性较差、复合型不足的水土不服状况。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小型社会的”大学来说,应该充分建立为引领和支持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对于高校培养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来说,现有的变化和调整依旧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新定位。

3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培养新定位

3.1 进一步强化高校产学研平台运作机制

科研成果表明: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是现代教育的办学规律,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培养也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探索“产学研”平台运作机制,激发“产学研”运作成果,使得体育产业市场成果与体育产业科研成果相映成辉,培养出全面发展、技术过硬的人才。

3.2 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在笔者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存在着一种尴尬就在于政府体育部门工作名额大多都是安置退役运动员;各个高校的体育人才培养也都是以教育学为导向,就剩下体育产业公司的需求和自己创业两条路径,且这些毕业生在体育产业公司工作中无论是基础的销售能力还是相关的人事、运营工作岗位均存在诸多的水土不服。如果说自己创业的话,体育产业与管理背景出身的学生由于缺少一技之长,很难开展体育教育类工作,而体育赛事类的工作目前来看限制虽有所打开,但是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这一资本云集的市场依旧存在不少的壁垒。因此,人才培养可以考虑与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交叉,强化这一部分人的体育产业从业能力。

3.3 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体育产业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站在长远的视角发展自身。在世界的竞技体育领域、职业联赛领域、群众体育领域均发声是我们所有人的期待。我们更要从当下的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培养着手,使他们在起步阶段就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思维,自然也就明白了向着国际化标准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4 结语

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奠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的基础,体育发展的根本就在于人才的胜任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前沿的情报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目标、定位,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是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学科设置的出发点与回归点。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人才体育
人才云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毛遂自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