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

2017-11-26吴铮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语言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文本

吴铮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感悟文本画面的情境、走进文本角色的内心、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和提升文本语言的表达四个方面阐述文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

关键词: 文本 语言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

什么是文本?有人说,文本乃文字的记载,或是一段简短的对话,或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我眼中的文本内容远不止这些。就小学英语学科而言,文本是语言文字、图片、话题和语境的综合体,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国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英语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文本的使用率偏低,某些教师对文本的不重视而导致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和全面。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摒弃教材中文本所创设的情境,而另辟蹊径。他们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将学习课文的过程演变成教授重点单词、句型的过程。语言学习过程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的过程。文本无疑成了语言学习的桥梁纽带。

一、感悟文本画面的情境

著名散文家邹静之先生在谈论他的创作时说过一句韵味十足的话:“当我看到画面时,我就想到了文字;当我看到文字时,我就想到了画面。”一个文本把它置放在课堂里,就成了一幅画面,一幅多元的、立体的画面。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孩子走进画面,体验画面,才能真切地体会文本的内涵(吕云萍, 2013)。

如闽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 3 Food Part B”一课有四幅图:狐狸走到葡萄园,看到满树的葡萄十分欣喜,于是說:“I like grapes. They are sweet.”接着狐狸跳起来想要摘葡萄,但最终却没能摘到,于是生气地说:“I dont like grapes. They are not sweet.”只是从语言内容上学生无法体会狐狸摘不到葡萄的心情。但是如果配上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出狐狸摘葡萄前想吃葡萄的心情,以及摘不到葡萄后生气的语气,学生一边读一边表演,将狐狸的神态与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教室仿佛变成了文本中的葡萄园,让学生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课堂因此而精彩。

由此,文字通过画面让孩子很直观地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含义,也感受到了狐狸这一角色的形象,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到了文字蕴含的情感,全身心地沉浸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使文字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二、走进文本角色的内心

走进文本不仅要感悟画面的情境,还要内心最真实的体会。学生通过文本中的图画感受到了表面的形象,这远远不够,还要走进角色的内心,感受人物角色的喜、怒、哀、愁,入情入境地体会,走进角色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Unit 3 Food Part B”一课的最后,狐狸说:“Oh,I dont like grapes. They are not sweet.”笔者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狐狸最真实的想法呢?除了让孩子们扮演狐狸边读边演外,更关键的是,让学生体会狐狸的内心活动——“狐狸为什么要说葡萄是酸的?”“葡萄真的是酸的吗?”让孩子们角色互换,想象自己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葡萄可能是酸的。”还有的学生说:“因为狐狸吃不到葡萄所以说葡萄是酸的,它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透过内心角色体验,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狐狸的形象。

倘若教这一课时,笔者只是止步于文字表层的含义,流连在画面的感知上,学生对角色的体会就不那么深刻,更不会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恰恰是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体现。

三、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

朱浦老师说:“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是有形的,语言是有情的。”文本是传递作者情感的载体。不同内容传递不同的情感。体验文本传递的情感,先要感受内容,然后体会文字。

只要仔细研读闽教版《英语》新教材就会发现:新版的教材话题丰富、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语境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教材中的人物:Sally,Yang Ming, Fido等深受孩子们喜爱。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描绘,从文本中的主人公入手感受内容,就能透过人物形象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以闽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 6 Feelings Part B”一课教学为例,当孩子们对文本整体了解之后,执教老师把教学转入文本语言文字的感受中,提出以下问题:

1. Why does he look sad?

2. What can we do for him?

这些问题是让学生直接体会文本主人公Yang Ming在比赛后的心情。对第1题的回答,学生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S1: He didnt do well in high jump. S2: Hes only the fourth in high jump.但第2个问题的回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体会。有的学生根据文本来回答,有的学生则是通过教师引导后,再体会人物心情后产生的想法。S1: We can cheer him up. S2: We can sing for him. S3: We can dance for him. S4: We can play with him.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总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能灰心。Not all can be the first. Dont give up, try our best.

最后,在拓展环节教师设计了Write a poem这个环节,写题为Feelings的小诗,与文本主题Feelings呼应的同时又让学生抒发了情感:

Feelings

Im ?摇 ?摇 when I cant ride my bike.

Im ?摇 ?摇 when I win.endprint

Im ?摇 ?摇 when I have a math class.

Im ?摇 ?摇 when I have an English class.

My mother is ?摇 ?摇 When I get 95 points in the test.

...

当学生写完之后,配上抒情的音乐深情地朗诵,这无形中就是对文字感悟,用文字抒發情感,同时对Feelings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领悟,对文本情感的把握越来越深刻。

四、提升文本语言的表达

闽教版小学英语中的课文大多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通常在学生朗读或表演课文内容之后,首先利用图片让其对文本进行复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的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让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对话,并让学生把这些对话整理成小短文。

例如,教完“Unit 7 A Visit to a Middle School”一课,在拓展环节笔者用图片在黑板上拼成一个形状后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能够联想到文本内容:Welcome to Sunlight Middle School. The school library is on the second floor. Teachers offices are on the second floor. Where are the labs? They are on the ninth floor. Well study physics at middle school.最后根据文本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展开对话:

S1:Whats your name?

S2: Liu Ming.

S1: Whats your schools name?

S2: Fuzho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1: Where is your classroom?

S2: On the second floor.

S1: Where are the teachers offices?

S2: They are on the fourth floor.

S1: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S2: Yes. I like it very much.

这样的对话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此活动的最后是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将上述两位学生的对话写成小作文:Im Liu Ming. Im in Fuzho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My class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The teachers offices are on the fourth floor. I like my school. 这样做既是对文本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文本是语言学习的内容与载体,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搭建了一座桥梁。正确解读教材文本是上好课的关键。认真仔细地品味文本的内涵,融合画面使学生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走进文本中角色的情感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的别样精彩,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用英语表达最真实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进霞.依托教材文本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4(11):11-15.

[3]贺争峥.运用插图提高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效率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1(4):30-33.

[4]张洁萍.正确解读文本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2):49-54.

[5]吕云萍.“体验”,走进文本的桥梁[J].小学语文教师,2013(10):49-5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扎根语言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让英语教学闪现创新智慧的灵光
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英语拼写能力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