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7-11-26周士钊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新课程背景

周士钊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机制不断发生变革,各高中教学课程开展中对于德育课程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越来越重视。德育课程教学是各大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学生社会观念的形成及面对社会现象的思想的形成。此应当针对当前的高中课程开展,构建德育课程教学体系,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德育课程教学,促进高中的思政建设。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德育课程 体系構建实施

当前,学校重视思政教学工作,德育教学工作成效较为优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元性的差异文化逐步融入社会的发展中,对人们的三观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1]。高中生自我认知及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强化。但是基于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某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顺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德育课程教学成效相对滞后。加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趋于复杂,各种思潮涌入学生的工作学习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冲击,使得德育课程的实施在当前高中教学中面临挑战。因此,各高中德育课程教学处于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之下,亟待德育课程教学体系的重建与实施,从而促进高中德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高中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在我国的各大高中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存在推进意义。德育课程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在理论课程的开展之上,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目标从而开展的一系列系统化课程,促进各大高中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政观念[2]。德育课程的教学核心是使学生理解自己所代表的社会角色及身为此角色所应做的事情及规范要求。具备一定思想观念的同时更能满足高中学生的思想需求。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心理观念是保证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因素,社会的优质发展通常取决于社会的各个公民具备良好的思政观念和个人素养。德育课程能够塑造高中学生的三观,促进学生与个人、群体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优质的个人品质。在当今社会发展加快的形势下,高中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因此如何重新构建德育课程教学体系尤为重要[3]。抓好高中学生的德育课程教学,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灌输,从而帮助高中学生形成一定的目标,满足自我需求,使得高中德育课程的开展有理可依。在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满足学生对自我的要求。

2.一些高中的德育课程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课程开展往往存在问题。一是德育课程教学缺乏一贯性,德育课程的开展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政品质与素养。但是应试教育的存在致使学生的德育学习缺乏一贯性,往往难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连贯,无法深入跟进。二是教学往往重视智育,但是忽略德育教学[4]。德育教学的开展往往只重视形式,无法从根本上实施德育教学。三是德育课程的开展过于口语化,没有将其付诸实际教学,再者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学往往受到教学设施的硬件制约。如今的社会发展融入了更多的元素,致使学生在社会中受到多样化的思想的影响。四是教师在开展高效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倾向于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课程主体,导致德育课程开展缺乏相应的教学氛围。

3.高效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3.1构建高效德育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要构建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德育课程教学新体系,需要对师资团队进行重新改革建设,形成深入德育教学的环境。在德育课程开展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以人为本地开展德育教学[5]。将德育课程教学置于高中教学首位,紧抓学校的德育教师的德风,营造良好的德育课程教学氛围。重视教师的思政观念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重视教师的人格塑造。还应树立正确的三观,倡导德育课程教学开展中更加重视敬业奉献,建设具备渊博的知识、教书育人、高尚品德的师资团队。比如通过定期组织高中教师学习相关德育教学概念,不断学习师德规范和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此提高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还要组织师资队伍学习好的榜样,不断培养教师的整体品格。将具体的德育教学概念生动形象化,赋予德育思想鲜明的号召力,做到以身立教。

3.2高中德育课程教学引发课程互动

传统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致使德育课程的学习过于枯燥,形成了教师就是课堂主体的教学现状,在德育课程开展中学生无法充分交流互动。基于此种现状,应当找出学生在德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不断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将兴趣投入德育课程学习中。形势与政策的存在是高中德育课程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的主要内容直接关联我国的时政现状。可以通过找出学生对时政现状的具体兴趣点,了解学生的具体关注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开展理念。依照学生的具体思想需求,在课程开展中开设针对性的德育课程教育内容。

3.3高中德育课程教学加强沟通交流

通过了解学生掌握德育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在德育开展中表达想法,打破传统的单调性灌输式教学[6]。比如通过开设课堂讨论,创建小组之间讨论,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可以在旁负责具体的讨论内容引导,当学生的讨论方向和讨论观点出现一定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负责进行引导纠正。当少数部分的意见与多数部分学生的意见相左时,教师应当及时参与讨论中,对少数人的意见进行一定的评价与肯定,之后通过综合性点评,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达到新的思想认知。

3.4高中德育课程教学实现归纳总结

在构建新型的德育课程教学体系时教师的理念并不是绝对的,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展中表明自身的观点,完成充分的理论认证之后,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地实现观点论证。实事求是地在课程中将事实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面对不同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的自身信息识别及反思能力,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中保证清醒的思维,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再者可以通过结合高中的德育课程教学教材内容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整体思维得以指导深化,完成德育课程的观念教学。

3.5依照学生个性开展“活动”德育

除此之外,在开展高中的德育课程教学中,主张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点,积极参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动,通过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可以在学校创建党组织、广播站、公益社团、网络实践等诸多学生部门。依照课程的开展需求不断地创办特色性社团。在每年的教学开展中为学生构建实现自我、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拓展性训练,从而实施特色性德育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冰,舒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礼善”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2):42-43.

[2]何云峰.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

[3]魏武.新课程背景下校园德育体系构建的困境与对策[J].新一代月刊,2012(8):1-1.

[4]张浩卿.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之我所见[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7).

[5]林芳.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8):110-111.

[6]张国栋.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点认识[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新课程背景
关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与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整合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