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7-11-26陈文津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陈文津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本文论述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并从办学理念、课程教学、校企合作等角度探讨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培养途径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这一概念:“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后,工匠精神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尤其应当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从业者用专注积极的职业态度和精湛高超的职业能力,追求卓越的精神。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爱岗敬业。工匠出于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热爱,全身心地投入职业中。对职业无私奉献、忘我投入,把职业当做毕生事业对待。比如雷锋,他不仅是助人为乐的模范,而且是爱岗敬业的楷模。他在日记里写道:“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在部队当司机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却可以把全连最破的“油耗车”改造成节油标兵车。这种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是精益求精。精益求精一词出自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工匠对产品制作的细心雕琢、追求完美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瑞士手表之所以闻名天下,与瑞士制表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瑞士制表匠制作一块表,对手表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正是凭着这种对制作的一丝不苟、对品质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瑞士手表成为世界名表。

三是持之以恒。古人说:“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工匠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付出毕生的精力和才智。日本有许多百年老店,屹立不倒的秘诀在于能持之以恒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二、培養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目标,理应成为培育未来工匠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现在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远非制造业强国。产品质量不高,核心技术缺乏,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归根结底需要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纵观当今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其产品大多做工精细、品质优良,主要原因在于重视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只有加强培育工匠精神,才能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远远不及普通高等教育。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高职院校没有突出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理念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是照搬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组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技术技能训练不到位。二是将人才培养目标局限于对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从而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如果高职院校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培养出一大批技术精湛、追求卓越的工匠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自然就会提升。

3.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人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1]。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能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极大地提升就业竞争力。因为工匠精神既是一个人职业素养、职业态度的重要体现,又是其履职尽职、奋斗拼搏的动力和保障。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工匠缔造的神话,他们的成功在于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凭着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最终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这样的工匠精神,那么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工作岗位中干出一番事业。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1.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正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学校领导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确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创造优良的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逐渐让工匠精神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扎根。

2.将课程教学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载体

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贯穿落实在课程教学进程中。首先,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工匠精神的普及教育,使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以优秀的工匠为榜样,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职业道德意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其次,专业课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校期间用于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占了大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专业课,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中。这就要求教师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纳入专业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中。

3.将校企合作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桥梁

高职院校虽然有实训基地,但毕竟是虚拟的场景,不具备企业真实的生产运营环境,更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撑。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不仅能真正学到专业技能,还能真正体验工作环境,提升专业素养。有了校企合作的桥梁,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更加深刻。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要谨慎选择合作企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责任感及对教育事业的热衷程度等因素;二是校企合作应以高职院校为主导,不能将责任和工作全部推给企业。

四、结语

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如果没有工匠精神,中国就很难成为世界制造强国。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职责,是培养未来工匠的摇篮。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23-2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