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实施探讨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尧 博

对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实施探讨

尧 博

户外运动实际上是指一种在自然环境下开展的体育运动,如:探险、溪流、攀岩等,本文将对户外运动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此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 户外运动 训练对策

一、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的可行性

从三个方面来看,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科学性,首先,我国自然环境相对丰富,高校所处环境优美,风景绝佳,这一现实条件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优美的户外环境。其次,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在户外运动开展中,学生可随时与参与者保持联系,为安全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降低了户外运动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其三,许多高校的设备都十分齐全,也相对安全,并拥有大量资金开展各类户外运动,这些因素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保障,有利于户外运动的开展。

二、大学体育开展户外运动的意义

(一)促进体育教学目标实现

户外运动的开展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身负巨大压力,主要源于学习与就业,因此大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高校也未能意识到体育教学开展的必要性,许多教师甚至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当作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基于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难以提升,高校将户外运动应用其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体质。

(二)进一步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现阶段,大学生均将精力花费在学习中,体育锻炼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学生惰性越来越强,让大学生陷入一种亚健康状态。经调查,我国高校大学生不仅仅身体素质低下,心理素质也不强,导致学生自杀倾向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应加以重视。

户外运动作为一种集体性活动,户外运动的开展能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大自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户外运动开展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学会沟通与交流,由此可见,在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是必须且必要的。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调查发现,现阶段高校学生缺乏较强的意志力,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及成长。研究者认为,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注意力及抗压力的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活能力不强,身体素质低下,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学生缺乏一定抗压力,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出现,高校应将户外运动训练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通过户外运动开展来接近大自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促进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实施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随着当前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不仅是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都变得越来越与时俱进。由于观念的改变和发展,体育教师就需要更好的身体素质和更高的职业素养才能胜任体育教师这一工作,因此教育观念的革新也是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更加现代化、更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适应时代需求,接受终身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学生成长和发展,完全实践教育的意义。

(二)加强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师资

为促进户外运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应加强对教师师资力量的培训,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应形成以专家、双师和技师为核心的三层梯队型结构。高校应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及进出有序的流动层,以外推内并形成老带新的良好局面。另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应具备一新促老的趋势,在不断的发展中培养一批又一批稳定的骨干力量,在流动队的人才中稳定并优化师资队伍,在开展户外运动教学前,应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教师掌握运动训练相关知识,并把握户外运动的实施内涵。

(三)灵活设置户外运动教学情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主。因而在开展户外体验式教学时,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性格、体质、兴趣、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因而对各种运动的兴趣、学习能力也不同。就男生、女生而言,其身高、体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接力赛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质进行分组,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减轻这些学生的压力,并适当降低活动难度;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则将其分在一组,同时增加一定的难度。通过根据学生的体质进行分组,让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得到锻炼,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另外,对于学生们参加比赛的行为和精神要加以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在练习跳高时,让学生自己设定高度、是否助跑、跳高动作等,以参与活动、强身健体为主,动作是否标准倒是其次。在练习往返跑时,男生和女生要设定不同的距离。

四、结语

综上,笔者对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促进户外运动训练的有效开展,高校应采取多种解决对策,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灵活设置户外运动教学情境,以此促进户外运动的有效实施。

[1]顾先宇,赵贡美.户外运动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101,102.

[2]薛可可.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8):16~17.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冬季户外运动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