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的挖掘与利用

2017-11-24张洁

科技资讯 2017年27期
关键词:触屏教育功能挖掘

张洁

摘 要:新媒体凭借其历时性、互动性抢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阵地,增强教学实效性。鉴于此,剖析“触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互动、自我教育和导向功能,以搭建“触屏”教育平台为基础,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构建信息监管与效果评价机制,积极抢占“微话语权”,形成新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

关键词:“触屏”时代 教育功能 挖掘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c)-0222-03

1 “触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特性

手机智能化、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我们进入“触屏”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机遇,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去教育功能,使其为教学服务,首先要剖析“触屏”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特性。

1.1 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有优势。如何有效的发挥这一特有优势,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顺应“触屏”时代发展要求,其关键在于深入推进“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1]。新媒体是“触屏”时代的典型代表,以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为载体,使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将纸质的教學内容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化、数字化的资料,从而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及时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对象是95后、00后大学生,年轻而又富有活力,关注并热衷于社会新事物和新思想。在“触屏”时代,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构建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及手机报等多元化的数字校园平台,将枯燥、抽象的课程内容以立体、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阵地。

1.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触屏”时代的到来,既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又提高其教育内容的共享度和互动性,进而彰显教育功能和价值。智能手机、互联网、微博、微信及其他的交流平台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可以将教育内容与多元化的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立体的资源共享与传递平台,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覆盖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把握触屏时代的新特点,及时关注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在此影响下的活动状态、关注点、疑惑与问题等等。同时,“触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更多的信息及教育资源是通过微博、微信来获取,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信息前沿,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书本之外的内容,促进大学生的知识内化并生成新知,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此外,从现实出发,把握现实发展的动态,从现实环境而不是从抽象主观的角度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这样就更具有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进课堂,还要进学生生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2 “触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的表现

以新媒体为典型的“触屏”时代,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元化、资源共享程度高以及互动性更强[2]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互动、自我教育以及导向等教育功能日益突显。

2.1 互动功能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在新媒体的兴起和运用中日渐低效衰微,使得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自信满满、活力四射,对新媒体充满好奇且敢于实践探索。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括性、抽象性等特征,政治教化必须寻求高效、便捷、广泛、双向互动同时兼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点的新型传播载体[3],使它在政治价值观的传播、政治行为的习得与调适,乃至政治共同体的动员与整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凭借其所具备的及时性、开放性、移动性等特征,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形成新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抢占“微话语权”,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社会组织协同的良好教育氛围。

2.2 自我教育功能

在“触屏”时代,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功能的得以挖掘并进行有效利用。在新时期的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需要把深刻道理通过创新的语言表达和新媒体手段讲清楚、讲透彻,因而新媒体所承载的传播和教育任务的能力越来越强。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就新媒体的呈现方式之一的网络直播而言,截止2016年,用户规模达3.44亿,市场规模约150亿人民币,迎来爆发式增长,生长空间巨大。同样,新媒体中的其他传播和呈现方式也备受众人关注,尤其是思维活跃、积极自信的大学生,但是其知识体系建构尚未完成、“三观”尚未完全成形,极易有意识或无意识、有组织或无组织的

在“微话语权”的抢夺战中暗流涌动。毋容置疑,在“微话语权”的抢夺战中,也渗透着价值观念、理论政策、思想主张等内容,不仅仅是新媒体单方面的传播信息的过程,更是大众通过“自媒体”来筛选、过滤、吸收、内化以及生成的自我塑造的过程,也是受众,特别是大学生自我辨别、自我内化与生成的自我教育过程。

2.3 导向功能

新媒体的互动功能、自我教育功能的挖掘与利用,其目的在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目标导向功能,即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活动导向。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宽阔的信息渠道在新媒体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甚至是霸权地位,大肆宣扬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口号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4],企图迷惑民众、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销蚀我们的共同理想,改旗易帜、西化中国,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为此,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endprint

3 “触屏”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的路径选择

“潮、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目标。在“触屏”时代要善于分析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搭建“触屏”平台,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构建信息监管与效果评价机制,确保其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3.1 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触屏”平台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这是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根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作出的科学论断,要求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思维,顺应潮流、主动作为,抢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微话语权”。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5]的主动权。二是搭建迎合学生主体性需求的“触屏”平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以具体化、动态化、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情及社会发展情况,科学辨别、自觉抵制腐朽及错误思潮的侵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

3.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其英文为“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解释为信息技术和技能。1992年Christina Doyle在现有定义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等。根据以上研究和分析,文中所使用的信息素养是指在“触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信息意识、能力、道德等综合素质。“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争夺思想主阵地的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新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将信息素养纳入团队建设的素质体系,培育教师的信息意识。二是以学术论坛、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能形式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信息的基本知识、技术、伦理道德等,深入推进“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自身驾驭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三是时刻关注发展变化着的新媒体、新技术,奋力跟上技术进步与话语情境的更新,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民主的师生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服务型、交流型、事务型”的教育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因为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一般是大班授课,教师单向传达、学生被动接受,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尽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学习状况。比如建立思政课QQ群、微信群等,通过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现状等等,实现线上线下与学生及时交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3.3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内因决定外因及其事物发展的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亦是如此,即使搭建“触屏”教学平台、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吸收和内化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治方向。触屏时代,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境地,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查询、搜集、筛选以及吸收信息,坚决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普世价值”等言论,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选择正确的政治道路,否则其自我教育功能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提升大学生信息搜集与筛选的能力。“触屏”时代,信息资源爆棚、鱼龙混杂,及时高效的获取思政课教学信息尤为关键。当前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尚未完成、“三观”尚未完全成形,极易受到错误信息和思想的影响。为此,在设置大学生网络权限的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提升大学生信息搜集与筛选能力,能够自我辨别、自我内化与生成新知,发挥好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3.4 构建信息监管与效果评价机制

“触屏”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挖掘与利用,必须建立健全信息监管与效果评价机制,确保其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正确性。为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整合各种新媒体资源和技术,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一是加强信息技术的监管,运用先进的技术抵制黑客等不法分子的网络攻击,警惕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侵蚀,从源头上杜绝错误言论和腐朽思想的迫害。二是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不仅要种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田,还要守好这片责任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旋律进行弘扬。三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其教育功能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以便于掌握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关欣,李忠华,汪兴堂.“触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35.

[3] 刘胜君.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51-52.

[4] 凌胜银,胡志彬,陈茂霞.决不允许用西方“普世价值”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红旗文稿,2017(1):9-12.

[5]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3.endprint

猜你喜欢

触屏教育功能挖掘
触屏学习是孩子的生活常态
触屏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低头族的冬日神器
全手掌触屏手套